搜索
  登录

目录

篆印,古文化的神秘钥匙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2231字

篆印,古文化的神秘钥匙

篆印,方寸之间的精巧天地。

篆印虽小,却横亘着古人深绵杳远的情致,在千年的时空中,嬗递不衰,缤纷流丽。

《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远在上古时期,篆刻印章就已经出现,那时它是记录商贸买卖的凭证。

秦汉时,篆印更多的用途是官家的凭证,印信是权力的象征,“皇帝六玺”规定了皇家印信的使用范围。汉时隶书已经定形,成为代替篆书的标准字体,出现了一种介于篆隶之间的文字——缪篆,这种特殊的文字端庄浑厚,在当时非常流行。

唐人生活悠闲,特别喜欢谈论风雅,精于艺术品鉴,在书法、绘画创造上的造诣很高,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家,也留下了大批的书画作品,只是这些作品上没有款印,连很多名作也没有。那些文人雅士为了证明名作是自己创作或是自己收藏,就开始用印章在作品上盖印,成为最早的“版权”形态。

宋元人绘画主张“留意”,画完后总是觉得意犹未尽,书画作品上往往印上题款或闲章,时间长了,这种形式将诗、书、画、印四者巧妙地融为一体,一时为大家模仿。那时起,篆印已经不仅仅是取信的凭证了,它成为中国人书画世界里的审美企求。米芾、欧阳修、赵孟頫等书画名家纷纷自己篆写印稿,交给刻匠制作,那些清丽婉约、圆转柔和、婀娜多姿的篆文,将篆刻推向了艺术的高峰。一次偶然的机会,元代书画家王冕发现了天台宝华山的花乳石,这种色彩斑斓、细腻柔润的石头特别适合做印章的材料,他刻了“会稽佳山水”等几枚印章,特有的古朴遒丽让文人的自篆自刻难度降低,开辟了篆印以石为印的新路径,到了明清石质的篆印特别流行。

中国渊源数千年的篆印史,名家高手层出不穷,篆印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布衣百姓,无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差别多少,对篆印的喜爱是一样的,大家都在篆印的艺术中找寻着自己的精神牧场。

但遗憾的是,虽然几千年来篆刻典籍非常多,却没有一部按古今顺序排列的篆刻字体工具书,各个朝代的篆刻字体是什么样的,各种篆刻流派风格又是如何,总会让一些现代的自学者一头雾水。瓮安人陈天银准备迎难而上,他要编一部具有历史延续性、系统实用的大型篆刻工具书,他的心愿是美好的,困难是很大的。

首先是资料的搜集,中国上下五千年,一部中国的文化史里篆刻是相伴始终的,要去寻找那些古老的典籍,有些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整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是时间与资金的问题,搜集资料是要花时间花钱的,而且不是一点点钱,一点点时间,想想明代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无不是集举国之力、花数十年的功夫才能办到的,对于一个普通老师的陈天银,可以说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次是人力资源的问题,一部煌煌典籍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般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典籍都汇集了顶尖的鸿儒大师、饱学之士,要编撰一部书,团队在哪里?

陈天银不怕困难,没有资金找资金,没有时间挤时间,没有团队建立团队,总之无论如何,这件发了大心愿的事情,一定要成功,没有商量的余地。也许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痴迷与执着,真的可以感动上天。自学篆刻的陈天银,站在秦汉唐宋的肩膀上,开始了编纂篆刻字典的征程。

篆刻字典编纂攻略一:

专研篆刻知识,搜集典籍资料。陈天银省吃俭用,订阅全国有名的书画报刊杂志,搜集书法家的联系方式,铺开信息沟通网道。

篆刻字典编纂攻略二:

成立锦千书画院,网罗世界知名学者。利用书画院平台,四处邀请书法家加入,召集书画家搜集篆刻资料。书画院吸纳会员500多人,中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著名书法家一致支持与鼓励,为编纂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篆刻字典编纂攻略三:

争取国家支持,确保资金到位。向贵州人民出版社申报课题计划获得批准,作为国家“八五”计划重点课题上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和台湾地球出版社联合出版。

篆刻字典编纂攻略四:

成立编辑团队,分工协作。1993年在贵州教育学院设立编辑工作室,130多种篆刻书籍塞满了书架,复印的各种资料堆了几张办公桌,一万多个分类用的大小信封装满了各种篆字,编辑人员紧张工作,努力分类整理各类资料。

功夫不付有心人,整整5年的付出,陈天银得到了回报,1994年10月《中国篆刻大字典》面世了。字典收录的篆体字形包括上起原始刻划符号和殷商甲骨文,下至20世纪90年代的篆书与篆刻文字,收汉字字根15000个,收录各类篆字字形25万个,每个字形都注明出处。

《中国篆刻大字典》分上、中、下三卷,在大陆、台湾同时出版发行,已发行到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内,入展美国洛杉矶世界图书博览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评定为“中国二十种品牌图书”之一,还发行了一套8枚专用藏书票。

《新闻出版报》评论:这是目前我国收字最全、最多的一部篆刻大字典,可谓篆刻艺术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此前北京亦有很多人试图编撰这样一部字典,但都因资料难以收集而作罢。这本书收集的内容及数量相当惊人,有些资料连北京也无法收集到,贵州人却做到了。

中国篆刻艺术流承几千年,终于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字典,它是一枚钥匙,为现代人打开了探寻古代篆刻的神秘之门,理清了混繁的篆刻历史,上古的纯朴、商周的敦厚、秦汉的端庄、唐宋的雅丽、明清的斑斓,中国人深藏在篆刻浩浩长河里的含蓄与委婉,雅量与包容,大气与豪放,都一一呈现在眼前,它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宝库。

陈天银,这个朴实的瓮安人,他的智慧、他的光芒、他的勇气,永载中国篆刻史册!

舞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