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水东土司,贵州教育推手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1940字

水东土司,贵州教育推手

明洪武四年(1371年),这是一个贵州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份。前元的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水东宋蒙古歹与水西霭翠一起上表朱元璋,表示愿意听从大明王朝的调遣,率领八番顺元沿边众民族归附朝廷。朱元璋看到奏书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之前他担心八番顺元沿边一带土司与前元梁王联合在一起,牵制西南地区的事情,终于没有发生。前元两大宣慰使的归附,为他进一步调兵瓦解北元与梁王的联系,迎得了时间。

兴奋的朱元璋马上下诏,改元朝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司为贵州宣慰使司,宋蒙古歹赐名宋钦,封为怀远将军,同时任命他为贵州宣抚司同知,子孙世袭,统领水东十长官司、十二马头。霭翠被赐姓为安,封为广威将军,被任命为贵州宣慰使世袭,统领水西四十八目。

看到宋蒙古歹的名字时,可能会把他误会成蒙古人,其实他并不是蒙古人,而是北宋招武大将军宋景阳第十六代孙,从他祖上开始就在草塘做宣抚使。宋钦因为战功卓越被一路提拔,成为贵州水东地区的老大。他祖辈是中原人,宋氏一族受中原文化影响非常深,自从宋景阳到贵州后,就矢志不渝地在这片汉文化的沙漠推广汉学,这种表率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孙。宋钦上任后,对水东地区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视,响应明王朝号召,不断培养家族子弟加强汉文化的学习,在他的带领下水东汉学愈加发达。他去世后,水东宋氏子孙继承了他尊师重教的理念,注重汉文化的教育和推广,在明洪武二十六年建立了贵州宣慰司学,也就是贵州最早的官办学校,从此贵州教育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官方色彩,走向了规范化办学的道路。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这一年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了,而这一年宋氏的第十八代传人宋斌继承了贵州宣慰使的职位,刚刚上任的宋斌屁股还没坐稳,就碰上了靖难之变,当朱棣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宋斌看着头上的天空换了颜色,便响应皇帝的邀请,跑到南京去朝贺新皇登基。永乐皇帝赐封宋斌为怀远将军,嘱咐他一定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特别要重视文化的推广与教育。回到贵州后,他扩修了学校,让更多的山区学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同时贵州宣慰司学的教学条件得到更好的改善,成为贵州最好的教育机构,可以和当时国内中等州郡的学校并驾齐驱。

明正统八年(1443年),宋氏十九代传人宋昂成为贵州宣慰使。这位宋昂从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熏陶,还在他年幼的时候,宋斌就专门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诗人廖驹去给他们上课,所以宋昂学得一肚子的锦绣文章,还没有当宣慰使,他就以诗人的身份登上了贵州文坛。不过宋昂一点也不满足于在贵州取得的这点点艺术成就,他的目光盯上了京城。他和弟弟宋昱合著了一本诗集《联芳类稿》,只是他没有打算在贵州宣传,而是跑到京城,诗集一出就刮起了一阵旋风,京城诗坛震惊了,那些全国知名的文坛大腕们没有想到小小的西南蛮夷地区,还有和中原大家一比高低的诗文,一时间全国的文人都开始研究起贵州文化现象,宋昂出名了。可是名诗人宋昂非常低调,没有继续京漂的生活,而是老老实实地回到家乡,从父亲的手上接过贵州宣慰使的位子,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毕竟是儒学培养出来的品学兼优人才,官员宋昂很懂得为官之道,他清廉、爱民、礼士,在他的领导下,水东地区百姓的生活过得十分小康。他继续发扬宋氏推广汉学的优良传统,除了聘请知名人士教授宋家子弟外,还重视官办学校的发展,贵州的教育文化在他的努力下,走到了新的高度。

从贵州建立官学至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百余年间的贵州教育成绩斐然。其间贵州共中进士28名,举人300多名,出现了王训、易贵、徐节等全国知名的学者。不过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贵州官员,每到全国考试的时候,贵州学子都要远赴云南去参加考试,一路旅途劳累,苦不堪言,严重地影响考试心情,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贫困学生没钱筹集路费,只能对考试望洋兴叹,因此埋没了很多人才。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关心支持家乡文化建设的贵州籍礼科左给事田秋,给皇帝建议在贵州开设考场,让学生们在贵阳进行乡试,此后贵州巡抚邓廷瓒也多次给朝廷建议此事,多次的请求终于在明世宗十四年(1536年)取得成功,嘉靖皇帝同意贵州与云南分开考试,贵州教育界的春天来临,贵州学子结束了长途跋涉的辛劳,读书考试的人越来越多,贵州人才四起,教育越来越发达。

教育文化在贵州的传播与繁荣,得益于水东土司宋钦及后世子孙的推广,他们让汉文化深深地扎根在贵州大地,是贵州教育文化当之无愧的幕后推手。

而瓮安教育文化能名冠黔中,也与水东宋氏在草塘的影响分不开,此后的清朝康乾年间,瓮安兴起旗山书院、玉华书院以及众多的私塾和义学,教育得到了普及,尚学的风气日益浓厚,有清一代瓮安进士、举人、贡生等多不胜数,教育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出贵州省平均水平,众多学子的读书梦想得到实现,教育为他们开启了新的人生!

舞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