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600年前的“口碑”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1204字

600年前的“口碑”

口碑,是商贸经营的生命线。

有好的口碑,生意才会长久,事业才会兴旺。

宋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口碑相传的巨大宣传力。宋《五灯会元》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就是做了好事不用你忙活着去立功德牌坊,自然会有人称颂传扬。好的东西大家会去为你传播,分享。

做生意图的就是个好名声,名声好不管有多远,就算翻山越岭人们也会去买你的东西。名声不好,就算东西再便宜、路程再近,都会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惨淡经营。

好口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商品的可信度高。诚信是好口碑形成的基础,也是商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明洪武年间,匠户随军迁入瓮安,他们与当地土著工商业人士相互融合,用最原始的以物易物方式进行商品交换,诚信便成为双方都要恪守的商业规范。人员流动,商贸增多,诚信经营成为在这方水土做生意的商家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清中叶瓮安高水乡,这天正值赶场,乡场中人头攒动,卖瓷器的、卖布匹的、卖牛马的吆喝声不绝,老乡们都睁大了眼睛,生怕错过自己中意的商品。突然不远处传来两人的吵闹声,一个穿短褂的中年男子抓着一个梨贩的称,呵斥梨贩少称了几两梨,梨贩死活不认账,两人越闹越僵。啪的一声,短褂男子抽了梨贩一耳光,梨贩急了拿起称就往短褂男子身上戳,短褂男子吃痛,扯掉称杆重重地踢梨贩肚子,眼见双方的争执马上就要升级成一场殴斗,其他商贩放下手中的生意,急忙跑去找客长斡旋。客长是一个很看重诚信买卖的老者,问清楚事情缘由,让人检验梨贩的称。梨贩见状脸色微微一变,挑起担子就想开溜,短褂男子拦着梨贩,这时客长走到梨贩面前,大声喝斥梨贩用八两称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良行为,梨贩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表示以后卖东西坚决足两足称,不玩心眼。客长听罢冷笑一声,现在想反悔,晚了点。当即宣布赔偿短褂男子的损失,并处以十倍以上罚款,同时一年内不得进入高水市场售卖任何商品。梨贩一听顿时傻眼,肠子都悔青了。短褂男子拍拍梨贩的肩膀,兄弟,做人要厚道呀,一年后希望你能好好做生意。这件事之后,高水乡的集市上就立起了一块四棱碑,碑文上写着凡是做买卖缺斤少量的,少一罚十,同时一年内不准进入高水市场做生意。

正是这样严格的市场运营机制,形成了瓮安商贾贸易的基本商贸之道——诚信。讲诚信,好口碑,得到顾客的口口相传,商品的评价越高,经商之路越宽。口碑成为悬挂在瓮安商贾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考量商家的诚信指数,让商者时时警醒,珍惜自己的好名声。

在没有电视广告,没有网络营销的时代,口碑营销成为瓮安人做买卖的不二法门,油盐酱醋柴米茶,每个行当都有叫得响的金字招牌,每每要买东西,总会有一家名声最好的商铺在消费者的心头盘旋,优质、放心、信誉成为这些商家的经营标签。

瓮安商贾至诚无虚的经营口碑,在千百年的世事变迁中,沧桑着历史的记忆。唯一隽永不变的,是渗透在瓮安商贾血液里的诚信与担当,它成为瓮安过去、现在、未来最核心的商业价值观念,驰骋在瓮安大美蕴藉的山水之间。

舞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