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圣医高缓诸种方药歌注评
所属图书:《贵州黔南清代中医手抄本注评集萃》 出版日期:2014-07-01文章字数:75694字

圣医高缓诸种方药歌注评

总说

【原文】

圣医(1)高缓(2)赐传(3)妇科

【注评】

(1)圣医:指医德特别高尚,医技特别高超的医生,是作者对精于妇科的高缓医师的尊称。

(2)高缓:应为托名,而非真名。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有叫医和、医缓的专职医生,高缓即作者为传授妇科医术的老师假托之名。

(3)赐传:赏赐而传授,对传授者的尊颂之辞。

【原文】

【注评】

(1)血海:冲脉的别称。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伴足少阴经上行,为十二经之根本,三焦原气之所出,乃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称血海,乃全身精血汇聚而成。“海”为百川汇聚而成,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全身经脉中运行的气血津液,就如大地上的水流汇入海洋一般,也要百川归海。

(2)圣贤:指品德高尚之人,是作者对治病医生即自己老师的尊称。

天人相应是传统中医理论的一种指导思想,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天地,一个缩小了的自然界,营卫气血在经络中运行,就如自然界的河流一样。自然界有四海,人体相应也有四海。《灵枢·海论》:“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这显然是一种比附之说。

具体而言:胃为水谷之海,脑为髓之海,膻中为气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此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津液,四海正常(即顺)人体就健康无病,若四海不正常(即逆)则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的表现。故《灵枢·海论》又曰:“气海有余,则气满胸中悗,急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则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医生的治疗,关键是通过调其虚实使其“顺”,而“无犯其害”。

妇女有月经、妊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殊生理现象,与血的关系更为密切。经络系统中,冲、任、督、带四脉属“奇经”。女子胞(即子宫、又称胞宫)为“奇恒之府”,是一特殊的“腑”,是妇女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这几条经脉和女子胞,与妇女的生理状况关系极为密切。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中医向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之说。冲脉与肾经并行,与阳明脉相通,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任脉在少腹部与足三阴经交会,能调节全身之阴经,故有“阴经之海”之称。十二经脉气血充盈,就能溢入冲、任二脉,经过冲、任二脉的调节,注入胞宫,才能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冲、任二脉的盛衰,影响着“天癸”(月经)。幼年时期,肾中精气未盛,故任脉未通,冲脉未盛,故“天癸”未至,没有月经现象。成年时期,肾气充盛,任脉通,冲脉盛,“天癸”至,月经按时来潮,可孕育胎儿。至老年时期,冲、任二脉气血逐渐衰少,“天癸”亦逐渐衰少,出现月经紊乱,以至停经进入绝经期。临床上,若冲、任二脉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虚实变化,就会发生经、带、胎、产各方面的疾病,如月经紊乱、赤白带下,流产甚至不孕等。

督脉与胞宫也有经络相联系。唐·王冰在《黄帝内经》注中说:“督脉,亦奇经也。然任脉、冲脉、督脉者,一源而三歧也……亦犹任脉、冲脉起于胞中也。”任、督二脉互相贯通,即二脉同出于“会阴”,任行身前而主阴,督行身后而主阳。二脉于“龈交”穴交会,循环往复,维持着人体阴阳脉气的平衡,从而使胞宫的功能正常。又带脉亦通过经络与胞宫相联。《素问·痿论》说:“冲脉者……皆属于带脉,而终于督脉”,王冰注云“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脐而上”,可见横行之带脉与纵行之冲、任、督三脉交会,并通过冲、任、督三脉间接地下系胞宫。带脉取足三阴、足三阳等诸经之气血以为用,从而约束冲、任、督三脉维持胞宫生理活动。

肾与胞宫有一条直通的经络联系,即《素问·奇病论》说的“胞络者,系于肾”。又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所以肾脉又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而精又为化血之源,直接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肾主生殖,而胞宫的全部功能就是生殖功能,由此可见肾与胞宫功能是一致的。因此,肾与胞宫二者之间由于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上的一致性,所以关系最为密切。女子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肾气旺盛,肾中真阴——天癸逐渐化生、充实、成熟,才促成胞宫有经、孕、产、育的生理功能。所以说“妇女之病以经期、妊孕为主,其经脉起于肾部,将诸部之血引动,流入膀胱前血海。”

此节原文特别强调寒、热二邪的重要性,寒、热同时也是一种机体的状态,寒、热二邪均易侵犯妇女之血海,引起相应的寒、热之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寒则月经迟滞,热则月经提前。有经验的医生,将这类疾病分为寒、热、郁、伤四种病因所造成的四种病证。寒证用温热的治法和相应的药物,热证用清热的寒凉的药物治之,若是气血郁滞所致之郁证,则需疏肝解郁之品,对于虚损所致的“伤”证,则需根据具体的脏腑经络的虚损情况,采用各种补益之法。

一 寒则热之歌

【原文】

寒则热之,药如:

药歌如下:

【注评】

(1)炮姜:又名黑姜、炮姜炭。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根茎的炮制加工品。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成棕黄色而成。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功效与干姜相似,但温里作用弱于干姜,而长于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如吐血、便血、崩漏等见血色黯淡、手足欠温、舌淡脉细者。亦可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泻痢。常用量:3~6克。

《金匮》:“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干姜炮用,以肺虚不能骤受过辛之味,炮之使辛味稍减,亦一时之权宜;非若后世炮黑、炮灰,全夫姜之本性也。”

(2)桂皮:即肉桂,别名有官桂、安桂、薄桂、玉桂等,处方用名有肉桂、紫油桂、桂心等。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nnamomun cassia Presl的干皮或粗枝皮。干皮去表皮者称桂心;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者称官桂。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大暑节前将树皮割裂,立秋后剥离,刮去栓皮,阴干。切片或研末,生用。性辛、甘,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常用量:2~5克。研末冲服,每次1~2克,或入丸散。入汤剂应后下。

《本草汇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呕而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自退矣。”肉桂含挥发油(桂皮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尚含黏液、糅质等。据药理研究:桂皮油对胃肠有缓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又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该作用一部分是中枢性,一部分是末梢性,能增进血液循环。肉桂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肉桂辛甘大热,入肝肾心脾胃经。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兼能温通经脉,引火归元。凡命火虚衰,脘腹冷痛、腰膝寒痹、经闭癥瘕,以及有肾阳不足导致的脾寒腹痛、虚阳上浮、上热下寒等症,均可应用。论其温补阳气,散寒止痛之功,颇与附子相似,两药亦往往同用。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析而言之,自有其不同之处,附子性烈,能回阳救逆,肉桂性缓,能助汗外泄,所以治阳气将绝之汗出亡阳虚脱诸症,用附子而不用肉桂,理血调经诸方,用肉桂而不用附子。由此可知,附子作用偏于气分,肉桂作用偏于血分。

(3)陈皮:又名橘皮、广陈皮、新生会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果实之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江西、湖南、云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收集,干燥,生用。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证。本品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还可用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胸闷腹胀、纳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腻,以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气逆等证。陈皮为脾、肺二经之气分药,既能理气,又能燥湿。常用量:3~10克。

《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本草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以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脏),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4)艾叶: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Arten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叶片。产于我国中部各省区。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生用或炒炭用。若连枝割下,晒干捣绒,名艾绒,供作艾条。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艾叶能温经止血,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证,对妇女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常炒炭用,常与阿胶、地黄等药配伍。还可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以及带下等证。本品生用能温通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常用量:3~10克。此外,本品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将艾叶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烧灸,能使热气内注,具有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近年还发现艾叶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别录》:“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苦酒作煎,治癣,止赤白痢。”《新修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5)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茅术、南苍术)Atractylodw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前者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后者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好。挖取根茎后,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水或米泔水润透切片,炒微黄用。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用于湿阻中焦证。苍术芳香燥烈,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作用。还可应用于风寒湿痹,脚膝肿痛、酸软无力等。本品辛散温燥,能祛风湿,治痹证以寒湿偏盛者为宜。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与猪肝、羊肝蒸煮同食。常用量:5~10克。

《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本草纲目》:“治湿痰留饮……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本草正义》:“脾家郁湿,或为胀,或为肿满,或为泻泄疟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肿……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须之品。”

(6)香附: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我国分布极广,产量甚大。主产于广东、河南、四川、浙江、山东等地。9~10月采收,挖取根茎,洗净,晒干,烧去须根。生用或醋炒用。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三焦经。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要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胀痛及疝痛等证。本品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性平而不寒不热,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具有行气止痛之功。还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及乳房胀痛等证。香附为妇科常用之品,尤适用于肝气郁结而致的月经不调,并伴有乳胀、腹痛等证。常用量:6~12克。

《本草纲目》:“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

(7)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根茎。产于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夏末秋初,挖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功效温中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本品善于温散脾胃寒邪,止痛,止呕。常用量:3~10克。

《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若老人脾肾虚寒,泄泻自利,妇人心胃暴痛,因气怒,因寒痰者,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纯寒痼冷,功与桂、附同等。”“若治脾胃虚寒之证,须与参、芪、半、术同行尤善,单用多用,辛热走散,必耗冲和之气也。”

(8)乌药:别名,台乌药。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天台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Sieb.et Zucc.)Villar的根。产于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地。8月采挖。洗净,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薄片,晒干,筛去杂质。生用或麸炒用。味辛,性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临床主要用于寒郁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等证。乌药辛开温散,善于疏通气机,能顺气畅中,散寒止痛。又可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常用量:3~10克。

《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蛊毒,……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本草纲目》:“治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9)此处疏通原文最初写作迟滞,后改为疏通。

此处举例介绍寒者热之的治法中常用的八味中药,均是妇科里寒证常用之品,其中炮姜、桂皮、良姜均属辛热之品,主温里寒,陈皮、香附、乌药均为辛散理气之品,长于疏肝理气止痛,苍术为发散寒湿之要药,艾叶为温经止血之品。

此八味药可视为一个处方,方中炮姜辛苦大热,除寒散结,温经通脉,用以为君;桂皮、良姜、艾叶温中祛寒,活血调经,用以为臣;苍术燥湿健脾,香附、乌药理气,调经止痛,助君药炮姜温经散寒,通行血滞为佐;陈皮行气以引导诸药各归其所而为使。全方共凑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以方药测证,此方可用于妇女月经不调之痛经诸证。

此处没有方名,也不称方歌而称“药歌”,说明只是药物举例。

二 热则寒之歌

【原文】

热则寒之,药如:

药歌如下:

【注评】

(1)鲜茅根,又称白茅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var. 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或新鲜根茎。全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春季苗未出土或秋后苗枯时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切短节生用。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常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以鲜品为佳。临床主要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以及尿血等证。亦可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此外,本品味甘性寒,能清泄肺胃蕴热,故又常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每与芦根合用。

《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本草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2)鲜芍药,芍药分白芍和赤芍,以花色区分。《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此处应指白芍,因产于浙江杭州者质量好,故处方常称为杭芍。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栽培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夏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和支根,去皮,沸水浸或略煮至受热均匀,晒干。用时润透切片。生用,酒炒或炒用。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临床应用:①本品能养血调经,故常用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等,以及自汗、盗汗之症。②本品还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故常用于肝木不和之胁肋满胀、脘腹疼痛,以及四肢拘挛作痛等。③本品亦能平抑肝阳,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常用量:30~60克。

《本经》:“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益气。”《珍珠囊》:“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其用有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本草纲目》:“止下痢腹痛后重。”《本草备要》:“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腹痛。”

(3)鲜菊叶:即菊花叶,又名容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叶子,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味辛、甘,性平。归肝、肺经。功用清热祛风,主治疔疮、痈疽、头风、目眩。内服煎汤或捣汁。常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捣敷。

《食疗本草》:“作羹,主头风,目眩,泪出,去烦热,利五脏。”《日华子本草》:“明目,生熟并可食。”《本草求原》:“清肺,平肝胆。治五疔、疳疔毒、痈疽、恶疮。”

(4)鲜竹茹:为禾本科青秆竹Bambusa taldoides Munro和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的秆的中间层,即去掉绿层后所刮下的纤维。产于长江流域和南部各省。四季可采,以冬季采者为佳。鲜用,晒干生用或姜汁炒用。味甘,性微寒。归肺、胃、胆经。功效清化热痰,除烦止呕。多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以及痰火内扰,心烦不安。亦可用于胃热呕吐。竹茹善清胃热,止呕吐,可与黄连同用。常用量:6~10克。

《别录》:“治呕哕湿气,寒热吐血,崩中。”《本草经疏》:“经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阳明有热,则为呕哕湿气,寒热变邪客阳明所致,甘寒解阳明之热,则邪恶气退而呕哕可止矣。甘寒又能凉血清热,故主吐血崩中及女劳复也。”《本经逢原》:“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

(5)炒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以历县产者最佳)、山西及广东等地。春秋季均可采收,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晒干。润软刮去皮,切片,盐炒用。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临床应用:①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②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③阴虚火旺,肺肾阴亏所致之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证。④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常用量:6~12克。

《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日华子本草》:“治热劳传尸疰病,通小肠,消痰,止咳,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本草纲日》:“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6)黄柏: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檗(关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黄皮树(川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除去栓皮的树皮。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刮去粗皮,晒干压平。切片生用或盐炒用,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常用量:3~10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别录》:“目热赤痛,口疮。”《日华子本草》:“治骨蒸,清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蚴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本草衍义补遗》:“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

(7)生地:即生地黄,别名干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e Libosch.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大小分开,干燥。切片,生用或鲜用。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临床应用:①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证。②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证。③热病伤阴,舌红而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证烦渴多饮等证。此外,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致的肠燥便秘。常用量:10~30克,煎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

(8)枯芩,炒枯的黄芩。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icalensis Georgi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的质量好。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晒干。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生用,酒炒或炒炭用。味苦,性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临床应用:①湿热所致的多种病证,如湿温、黄疸、泻痢、热淋、痈肿疮毒等。②本品能清气分实热,并有退热功效,可用于壮热烦渴、苔黄脉数等证。③本品长于清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④本品具有清热与止血双重作用,可用于迫热妄行所致之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崩等症。⑤本品有清热安胎功效,可用于胎热不安。常用量:3~10克。煎服或入丸散。清热多用生黄芩,安胎多用炒制品:清上焦热可用酒芩;止血则多炒炭用。

《本经》:“主诸湿热黄疸,肠癖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痛、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9)寸冬:即麦冬、麦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Ot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或大叶麦冬Liriope spicata Lour.的须根上的小块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湖北等地,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分布。通常夏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干生用。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临床应用:①燥咳痰黏,劳嗽咯血。②胃阴不足,舌干口燥。③心烦失眠。常用量:10~15克。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大多连心用。

《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别录》:“疗虚痨客热,口干烦渴……保神,定肺气,安五脏。”《本草拾遗》:“去心热,止烦热。”《珍珠囊》:“治肺中伏火。”

以上药物举例说明热则寒之的治法,是一个典型的清热凉血的处方,特点是九味药中有四味用鲜品,即茅根、芍药、菊叶、竹茹,这四味药在黔南以至整个贵州地区都很容易采集,均为清热凉血之良药,生用效果最佳。炒知母清热泻火,善清肺胃之热,黄柏与黄芩,一长于清下焦之火,一长于清上焦之火,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再加寸冬即麦冬,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要药,全方共凑清热凉血,调经通脉之效,可清上、中、下三焦之火,可用于妇女血热妄行,月经紊乱,色红量多,经期提前,心烦不眠等证。

三 郁则解之歌

【原文】

郁则解之,药如:

药歌如下:

【注评】

(1)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生用、酒炒或醋炒。味苦、辛,性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①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证。②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或头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③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以及短气、倦乏等证。常用量:3~10克。

《本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药性论》:“主时疾内外热不解。”《本草正义》:“用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总之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神农本草经读》引叶天士曰:“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府;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腑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轻身。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2)龙胆草: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和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l.或东北龙胆G.manshurica Kitag.的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味苦,性寒。归肝、胆、胃经。功效清热燥湿,泻肝火。临床应用:①湿热黄疸、阴肿阴痒、白带、湿疹等证。②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③肝胆实热所致的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阴肿阴痒诸证。常用量:3~6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益肝胆气,止惊惕。”《珍珠囊》:“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用药法象》:“退肝经邪热,除下焦湿热之肿,泻膀胱火。”《神农本草经读》:“龙胆气味苦、涩、大寒,无毒。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张隐庵曰:“龙乃东方之神,胆主少阳甲木,苦走骨,故主骨间寒热。涩类酸,故除惊痫邪气。胆主骨,肝主筋,故续绝伤。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故定五脏。山下有风曰蛊,风气升而蛊毒杀矣。”

(3)桑椹子:为桑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桑树Morus alba L.的成熟果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方育蚕区产量较大。4~6月果穗红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生用,或加蜜熬膏用。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滋阴补血,生津,润肠。常用量:10~15克。桑椹膏15~30克,温开水冲服。

《新修本草》:“单食,主,消渴。”《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本草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4)桑寄生,又名桑上寄生,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或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带叶茎枝。前者主产于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浙江、湖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生用。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亦可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能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治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常用量:10~20克。

《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以齿,长须眉。”《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本草蒙筌》:“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神农本草经读》:“张隐庵曰:寄生感桑气枝节间,生长无时,不假土力,夺天地造化之神效,故能资养血脉于空虚之地,而取效倍于他药也。主治腰痛者,腰乃肾之外候,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寄生得桑精之气,虚系而生,故治腰痛。小儿肾形未足,似无腰痛之证,应有背强痈肿之疾,寄生治腰痛,则小儿背强痈肿亦能治之。充肌肤,精气外达也;坚以齿,精气骨足也。精气外达而润肌肤,则须眉亦长精于肝气内足而坚以齿,则胎亦安。盖肌肤者,皮肉之余;齿者,骨之余;发与须眉者,血之余,肝叶者,身之余;以余气寄生之物,而治余气之病,同类相感如此。”

(5)鲜龙眼:别名桂圆肉,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龙眼树Dimocarpus Lour.的成熟果肉。主产于我国南方广东、福建、台湾、广西等地,西南地区也有栽培。于初秋果实成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剥开果皮,取肉去核,晒至干爽不黏,贮存备用。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功效补心脾,益气血。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心脾两虚,惊悸、怔忡、失眠、健忘。本品能补益心脾,既不滋腻,又不壅气,故为滋补良药。常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之上述诸证。还可用于气血不足之证。常用量:10~15克,可加大至30克,煎汤、熬膏,或浸酒或入丸剂。

《本经》:“主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日用本草》:“益智宁心。”《滇南本草》:“益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泉州本草》:“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妇科之病,在中年治肝应为重点,肝为五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中年妇女常见肝气郁结,胸胁满痛,郁郁不乐,月经延滞,色暗量少等证,治疗重在疏肝解郁。上方药仅六味,以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调畅气机为君,芍药滋阴养血,平肝潜阳,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共为臣,桑椹子、龙眼肉可补心脾,能安神立志,防肝之疏泄太过,共为佐,桑寄生入肝肾二经,强筋骨,益血脉,并有安胎之功,用以为使。全方药少力专,重在疏肝泻热解郁,可用于妇科各种郁证。

四 伤则补之歌

【原文】

伤则补之,药如:

药歌如下:

【注评】

(1)潞党:即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野生者称野台党,栽培者称潞党参。原产于山西上党,现我国北方各省区及大多数地区均有栽培。春秋两季采挖,以秋采者为佳。将根挖出后除去泥沙、茎苗,边晒边搓,使皮部与木质部贴紧,晒干,切段。生用或蜜炙用。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临床应用:①本品为常用的补中益气药,适用于中气不足产生的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等证。②适用于肺气亏虚所致之气短咳嗽、言语无力、声音低弱等证。③热盛伤津,气短口渴。④血虚萎黄、头晕心慌。常用量:10~30克。

《本草从新》:“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本草纲目拾遗》:“治肺虚,能益肺气。”《本草正义》:“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2)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黄芪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一般生长四年以上者采收,以秋季采者质量较好。除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润透切片。生用或蜜炙用。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临床应用:①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②卫气虚所致之表虚自汗。③气血不足所致之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④浮肿尿少。本品有补气利尿退肿的功效,适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之证。此外,还可用于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证。常用量:10~15克,大剂量可用30~60克。补气升阳多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别录》:“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泻痢,益气……”《日华子本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血崩,带下。”《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本草衍义补遗》:“黄芪大补阳虚自汗。若表虚有邪,发汗不出者,服此又能自汗。”陈修园曰:黄芪气微温,禀少阳之气入胆与三焦,味甘无毒,禀太阴之味入肺与脾。其主痈疽者,甘能解毒也。久败之疮,肌肉皮毛溃烂,必脓多而痛甚,黄芪入脾而主肌肉,入肺而主皮毛也。大风者,杀人之邪风也。黄芪入胆而助中正之气,俾神明不为风邪乱;入三焦而助决渎之用,俾窍道不为风所壅;入脾而救受克之伤;入肺而制风木之动,所以主之。癞疾,又名大麻风,即风毒之甚也。五痔者,五种之痔疮,乃少阳与太阴之火陷于下,而此能举其陷。鼠瘘者,瘰疬之别名,乃胆经与三焦之火郁于上,而此能散其郁也。其曰补虚者,是总结上文诸证,久而致虚,此能补之,非泛言补益之品也。叶天士云:小儿稚阳也。稚阳为少阳,少阳生气,条达则不病,所以盖主小儿百疾也。余细味经文,俱主表症而言,如六黄汤之寒以除热,热除则汗止;芪附汤之温以回阳,阳回则汗止;玉屏风散之散以驱风,风平则汗止。诸方皆借黄芪走表之力,领诸药而速达于表而止汗,非黄芪自能止汗也。诸家固表及生用发汗、炒用止汗等说,贻误千古,兹特正之。

(3)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的外界因素如气候变化,人自身器官生理功能的过度使用,以及七情方面的心理因素,都会损伤五脏而造成劳损,并有所谓“五劳七伤”之说。

五劳:一,指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等五脏劳损的疾病。《医学纲目》:“何谓五劳?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二,《素问·宣明五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为五劳所伤。”

七伤:一,指七种劳伤的病因。《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一曰:饱饬脾,……。二曰:大怒气逆伤肝。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曰:形寒,寒饮伤肺。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六曰:风雨寒暑伤形。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二,指肾气亏损的七个症状。《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精易滑出);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精气清冷,精液稀薄);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卒(小便频数,淋沥不清或尿中断)。”

(4)漂术:即白术,别名于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也有栽培。多于农历十月采收,去净泥土及地上部分,晒干或烘干贮存。用时经水或米泔水浸软切片,所以又称漂术。生用或麸炒、土炒用;炒至黑褐色,称为焦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临床应用: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等证。②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而为痰饮水肿等证。③脾虚气弱,肌表不固之自汗。④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之证。常用量:5~10克。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别录》:“消痰水,除皮间风水结肿,暖胃消谷嗜食。”《珍珠囊》:“除湿益气,补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得枳实消痞满,佐黄芩安胎清热。”《本草汇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旋化,津何有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5)云苓:即茯苓,为多孔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7~9月采挖,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多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或将鲜茯苓切制阴干。生用。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气、宁心安神。临床应用:①小便不利、水肿及阴停等水湿证。②本品能健脾,每与党参、白术、甘草等补脾药同用于脾虚体倦,食少便溏者。③心悸、失眠。常用量:10~15克。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利小便。”《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本草纲目》:“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神未尝不治心病也。”《药品化义》:“茯苓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以行湿。”陈修园曰:茯苓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肺能通调,脾能转输,其功在于利小便一语。胸为肺之部位,胁为肝之部位,其气上逆则忧恚惊邪恐悸,七情之用因而弗调。心下为太阳之部位,水邪停留则发热寒有宿食,则津液不升,为口焦舌干,唯得小便一利,则水行而气化诸疾俱愈矣。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者,以肺金为天,脾土为地,为一身之天地,而明其上下交和之效也。

(6)熟地:即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的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黏腻。切片用。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精。临床应用:①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证。②肾阴不足之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此外,如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一切精血亏虚之证均可应用。常用量:10~30克。宜与健脾胃药如陈皮、砂仁等同用。熟地炭用于止血。

《珍珠囊》:“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治)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矣。”《本草正》:“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7)淮山,即山药,原名薯蓣,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块根。以产于河南新乡地区者为佳,称为怀山药。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地区也有栽培。在霜降后采挖。洗净,刮去粗皮或用硫黄熏过,硒干或风干称毛山药;或再经浸软,搓压为圆柱状,磨光,称为光山药。润透,切片,生用或炒用。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效健脾燥湿,补虚扶弱,补肾益精,益五脏。临床应用:①本品既能补脾气,又能益脾阴,且兼涩性,能止泻,故常用于脾气虚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②本品能补肺气,又益肺阴,故适用于肺虚久咳或虚喘。③本品能补肾,兼有固涩之功,故常用于肾虚遗精,尿频、妇女白带过多等症。此外,用治消渴有效。可补气养阴而止渴。常用量:煎服10~30克,大剂量可用60~250克。研末吞服,每次6~10克。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本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日华子本草》:“主泄精,健忘。”《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本草正》:“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取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陈修园曰:“此药因唐代宗名蓣,避讳改为山药。山药气平入肺,味甘无毒入脾。脾为中州而统血,血者阴也,中之守也;唯能益血,故主伤中。伤中愈,则肌肉丰,故补虚羸。肺主气,气虚则寒邪生;脾统血,血虚则热邪生:血气充而寒热邪气已。脾主四肢,脾血足则四肢健。肺主气,肺气充则气力倍也。且此物生捣,最多津液而稠黏,又有补肾而填精,精足则强阴。目明、耳聪、不饥,是脾血之旺;轻身是肺气之充;延年是夸其补益之效也。”

(8)枣皮:别名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乔木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除去果核的果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地。10~11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除果核,晒干或烘干备用。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临床应用:①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等证。本品既能补精,又可助阳。②遗精滑精、小便不禁、虚汗不止。此外,还可用于收敛止血。常用量:5~10克,煎汤服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30克。

《别录》:“主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药性论》:“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止老人尿不节。”《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珍珠囊》:“温肝。”《汤液本草》:“滑则气胶,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也。”陈修园曰: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禀厥阴、少阳木火之气化。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皆属于风木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皆属于相火也。心下巨阙穴,乃手厥阴心包之募,又心下为脾之分。曰邪气者,脾之邪实为肝木之邪也。足厥阴肝木,血少气亢则克脾土,并于阳则热,并于阴则寒也。又寒热往来,为少阳之病,山萸禀木火之气化,故咸主之。山萸味酸收敛,敛火归于上焦,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所以温中。山萸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肤热肉,所以逐周身寒湿之痹。三虫者,厥阴风木之化也:仲景乌梅丸之酸,能治蛔厥,即从此物悟出。肝者,敢也,生气生血之脏也。生脉散中,有五味之酸,能治倦怠而轻身,亦从此物悟出。

以上方药仅七味,却暗含了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丸两个经典名方的主要药味,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取自四君子汤方意,再加补中益气之要药黄芪(黄芪、党参近代药理研究均认为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其大补元气之力更专。熟地、山枣、山茱萸(即枣皮),滋肾阴、益精填髓,扶脾养肝,取六味地黄丸三阴并补之意,全方补气健脾药与滋阴补肾药并用,先后天同补,相得益彰。可用于各种虚损之证,不仅仅对妇科虚损有效。

前述四首方剂,是对“寒则热之,热则寒之,郁则解之,伤则补之”四种证治法的举例诠释,可谓言简意赅,颇有临床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五 心脉宏大热燥经来先期歌

【原文】

药歌如下:

【注评】

(1)经来先期,即月经先期,又名经水先期。经早、经先、月候提前等,指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1~2周,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多因肝郁化热,阳热内盛,或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而迫血妄行;或脾肾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所致。

(2)归首,即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主产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岷县(秦州),产量多,质量好。其次,陕西、四川、云南、湖北等地也有栽培。秋末采挖,除尽芦头、须根。待水分稍行蒸发后按大小粗细分别捆成小把,用微火缓缓熏干或用硫黄烟熏。防蛀防霉。切片生用,或经酒拌,酒炒用。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生血和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当归各部位药效有所差别,临床上一般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用全当归,这里的归首应指当归身。临床应用:①血虚所致各种证候,如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毛发枯槁等。②本品为科妇和血调经要药,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③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④本品补血活血,能起到消肿止痛、排脓生肌之功效,故亦为痈疽疮疡等外疡科所习用。⑤血虚肠燥之便秘。

《本经》:“主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药性论》:“治下痢腹痛。”《日华子本草》:“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瘕,肠胃冷。”《本草纲目》:“治头痛、心腹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本草备要》:“润燥滑肠。”《神农本草经读》参各家学说:当归气温,禀木气而入肝;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起主咳逆上气者,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则肝木挟心火而刑金;当归入肝养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肝为风,心为火,风火为阳,阳盛则为但热不寒之温疟;而肺受风火之邪,肺气怯不能为皮毛之主,故寒热皙皙在皮肤之中;当归能令肝血足而风定,心血足而火息,则皮肤之中寒热可除也。肝主藏血,补肝所以止漏也。手少阴脉动甚,则为有子,补心即所以种子也。疮疡俱属心火,血足则心火息矣。金疮无不失血,血长则金疮瘳矣。

(3)抚芎:即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为四川特产药材。主产于四川的灌县、崇庆、温江,此外云南、湖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地亦有出产,系人工栽培。五月下旬采挖,去茎叶,烘干,除去须根,用时润透切片。生用或酒炒、麸炒。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应用: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难产、产后瘀阻腹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以及跌打损伤、疮痈肿痛等病证。②头痛、风湿痹痛等证。本品祛风止痛之功颇佳,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为治头痛之要药。此外,近年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量: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祛寒。”《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本草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川芎,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左传》言麦曲、鞠穷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两味,其应如响。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陈修园曰:芎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风为是邪,而伤于上,风气通肝,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而为病,芎辛温而活血,所以主之。治金疮者,以金疮从皮肤以伤肌肉;芎禀阳明金气,能从肌肉而达皮肤也。妇人以血为主,血闭不通,则不生育;芎辛温,通经而又能补血,所以治血闭无子也。

(4)鲜荷叶:为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莲Nelumo nucifera Gaertn的叶子。产于湖南(湘莲)、福建(建莲)、江苏(湖莲)、浙江及南方各地池沼湖塘中。处方用名:鲜荷叶、干荷叶、荷叶炭。味苦、涩,性平。入肝、脾、胃经。功用清暑利湿,升阳止血。可用于暑热病证及脾虚泄泻和多种出血证。常用量:3~10克。

荷叶含荷莲碱、荷叶碱、原荷叶碱、莲碱、鞣酸等;尚有杏黄罂粟碱、前荷叶碱、荷叶黄酮甙等成分。其中所含生物碱以原荷叶碱为多,莲碱次之,荷叶碱最少。并含维生素C。荷梗含鞣质。二者均为收敛药,用于慢性之肠炎、久下痢、肠出血、妇女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及夜尿症。又为解毒药,治菌蕈中毒。

(5)鲜桑皮:又名桑白皮,为桑科小乔木桑树Morus alba L.的根皮。冬季采挖,刮去表层黄色栓皮后剥离皮部,洗净,切段,晒干生用或蜜炙用。味甘,性寒。归肺经。功效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痰多之证,以及浮肿、小便不利之水肿实证。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用于治高血压病。常用量:10~15克。

《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腹胀,利水道,去寸白。”《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

妇女月经先期而脉象洪大,是心血有热之象,应在养血的基础上以凉血之药治之,故在养血调经名方四物汤的基础上,加用三味鲜品药物,鲜荷叶升阳散瘀,鲜竹茹凉血除热,鲜桑皮泻火行水,善除痰饮水湿之邪。全方共凑养血调经,凉血除热,去瘀生新之功效,邪热得去,自然脉平神安,月信自调。

六 心脉沉细,寒结血亏歌

【原文】

如心脉沉细,寒结不舒,血少不足,则治以温补之药,如:

歌曰:

【注评】

(1)枣仁,即酸枣仁: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乔木酸枣仁Ziziphus juujba Mill.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陕西、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甘肃、河南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枣肉,碾破核,取种子干燥。生用或炒用;入汤剂应捣碎。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功效养心安神,敛汗。临床应用:①本品能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为滋养性安神药,主要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失眠、惊悸、怔忡等证。②体虚自汗、盗汗等证,本品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常配党参、五味子、山茱萸等同用,常用量:10~15克。亦可研末,睡前吞服,每服1.5~3克。

《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别录》:“主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本草图经》:“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本草纲目》:“酸枣实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寒热结气、酸痹、入泄、脐下满痛之证。其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

(2)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宽叶远志P.sibirica L.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吉林、河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泥土,洗净晒干。生用或炙用。味甘、辛、苦,性微温。归肺、心经。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临床应用:①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等证。②痰阻心窍所致的精神错乱、神志恍惚、惊痫等证。③痈疽疖毒、乳房胀痛,单用为末酒送服,常用量:3~10克。外用适量调敷。

《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药性论》:“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药品化义》:“凡痰涎壅塞心窍,使心气开通,则神魄自宁也。”

(3)陈菖蒲,即存放较久之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ehott.的根茎。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长江流域和南部各省区均有分布。早春采挖,去叶,洗净,晒;鲜品夏末采挖。生用或鲜用。味辛,性温。归心、胃经。功效开窍宁神,化湿和胃。临床应用:①痰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错乱,并可用于健忘、耳鸣等。②胸腹胀闷,湿滞气塞或疼痛等,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与痈疽疥癣等,内服或外用均有效。常用量:5~8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本经》:“主风寒湿痹,……,开心孔,补五藏,通九窍,明耳目,不忘,不迷惑,延年。”《本草从新》:“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宽中,疗噤口毒痢。”《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陈修园曰:菖蒲性略同远志,但彼苦而此辛,且生于水石之中,受太阴寒水之气。其味辛合于肺金而主表;其气温合于心包络之经,通于君火而主神。其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者,从肺驱邪以解表也。开心窍至末句,皆言补心之效,其功同于远志。声音不出,此能宁之。心火下济而光明,故能温肠胃而止小便利也。但菖蒲禀水精之气,外通九窍,内濡五脏,其性自下以行于上,与远志自上以行于下者有别。

本证病机在心血不足以养心神,故心神不宁,心脉沉细主心血虚少,寒凝气结,当给予温补之品。此方以当归、熟地补血活血为君;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为臣;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陈菖蒲重通心窍,共为佐;陈皮行气,引导诸药各归其所为使。全方共凑养血调经,宁心安神之功,可用于妇科月经不调,心神不宁诸证。

以上两方,均针对妇女月经不调而设,但其表现不同,前者月经先期而心脉洪大,后者应见月经量少或后期,心脉沉细,一为实热之象,一为虚寒之象,故治法不同。前则治以凉血之药,选四物汤加三味鲜品凉血之药,意在清热凉血,升阳散瘀,热祛瘀散,经则自调。后者治以温补之药,以养血活血之当归、熟地为主,又配以健脾益气、宁神安神之药,再加行气引药陈皮,使气充血旺,鼓动心脉,寒凝得散,经水调匀,神志安定。

七 肝脉浮洪,平肝方药歌

【原文】

如肝脉浮洪,诸脉平静,此肝热燥(躁)动,则用诸种平肝之药以治之。如:

歌曰:

【注评】

(1)鲜桑叶: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树Morus alba L.的叶。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经霜后采收,晒干。生用或炙用。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临床多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头痛、咳嗽及咽痛等证,以及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证。此外,本品略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血热吐血之轻证者,单用或入复方。常用量:5~10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本经》:“除寒热,出汗。”《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2)鲜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由于产地、花色、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白菊花、黄菊花、杭菊花、滁菊花等品种。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花期采收,阴干。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肝、肺经。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风。临床应用:①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昏等。②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③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常用量:10~15克,煎服或入丸散。

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药性论》:“治头目风热,风眩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

(3)广香,即广木香。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根。产于我国云南丽江地区者名支木香,产于四川安县、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称川木香,产于国外印度、缅甸等地者称广木香。9~10月份采挖。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功效行气,调中,止痛。临床应用:①脾胃气滞所致的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脘腹胀痛、肠鸣泄泻及下痢腹痛、里急后重等证。②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或呕吐腹泻、喜温喜按、舌苔白腻等。常用量:3~10克。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以止泻。

《药性论》:“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癖癥块胀痛,逐诸壅气上部烦闷。”《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本草纲目》:“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

(4)沉香,别名沉水香,为瑞香科常绿乔木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及白木香A.sinensis(Lour.)Gilg.含有黑色树脂的木材。产于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地。采取含有树脂的木部和根部,阴干。挫末或磨粉服。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临床应用:①寒凝气滞,胸腹胀闷作痛之证。②胃寒呕吐、呃逆等证。本品有温降调中之效,可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以及痰饮咳喘,上盛下虚之证。常用量:1~1.5克,研末冲服,亦可用原药磨汁服。

《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癥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风湿皮肤痒,气痢。”《本草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5)佛手: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的果实。主产于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于10~12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切片晒干。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理气,和中,化痰。临床应用:①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胸闷,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胃痛纳呆、嗳气呕恶等。②咳嗽痰多之证。常用量:3~10克。

《本草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本草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本草便读》:“理气快膈,惟肝脾气滞者宜之。”

(6)香橼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枸橼Citrus medica L.、香橼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果皮。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四川等地。10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洗净,晒干。若乘新鲜时剥去瓤及子,切片晒干者,名香橼片。味辛、微苦、酸,性温。归肝、脾、肺经。功效疏肝,理气,和中,化痰。临床应用:①肝失疏泄、脾胃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嗳气食少及呕吐等证。②痰湿壅滞,咳嗽痰多之证。常用量:3~10克。

《本经逢原》:“治咳嗽气壅。”《本草便读》:“下气消痰,宽中快膈。”

此证为月经不调,少腹气滞不舒,疼痛时作,心烦气躁之证,见“肝脉浮洪,诸脉平静”,主病机在肝经有热,故须以诸种平肝热之药治之。全方八味,均是入肝经之药。前四味用鲜品,清肝热之力尤强,方中桑叶、菊花平肝热凉血为君;龙胆草、白茅根助君药除伏热为臣,桑寄生补肝肾益血脉为佐,柴胡宣畅气机,平肝胆之火为使。全方共凑清肝热,凉血调经之功效。药歌中“脉如鼓硬”即脉弦劲,应是肝郁之象,素性忧郁不舒,必肝气郁滞,必有胸胁及少腹气滞腹痛绵绵之象,宜加香附、广木香、沉香、佛手、香橼皮等理气、行瘀散结之品,以期肝气得舒,疼痛自止。上述理气药不一定都用,适当选用两三味配方即可。

八 肝脉过沉,温肝方药歌

【原文】

如肝脉沉之太过,柔而且细,此寒凝肝叶(脉)失去功用,则温肝之药治之。如:

歌曰:

【注评】

(1)炒吴萸,即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c 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var. 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n.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将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临床应用:①脘腹冷痛、疝痛、头痛及虚寒泄泻等。②本品既能祛寒燥湿,又能下降逆气,故又常用于寒湿脚气疼痛,或逆气上冲心腹之症。③取其疏肝下气之功,又可用于止呕逆吞酸之症。此外,本品研末醋调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疗口舌生疮。常用量:1.5~5克。外用适量。

《本经》:“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别录》:“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本草纲目》:“吴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走气,动火,昏目,发疮。”《本草经疏》:“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冷实不消,或为腹内绞痛,或寒痰停积,以致气逆发咳,五脏不利。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2)广大茴,即大茴香,又名八角茴香,为木兰科常绿小乔木八角茴香树Illicium verum Hook f.的果实。产于亚热带地区,现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等地亦有种植。多在9~10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收。其性味、功用与小茴香相近。用量也与小茴香同。(见小茴香条)

(3)丹田,这里指腹部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部位。妇女寒凝气滞之少腹冷痛,常在丹田部位。气功意守丹田分上、中、下,两眉间处为上丹田,心窝部位为中丹田,少腹关元穴部位为下丹田,此处指下丹田。道家亦称人体脐下部位为丹田,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宫之所在之处,乃人身元气之根。

(4)此处之命门应指肾阳。中医理论认为命门是人之先天精气蕴藏之所,是人生化之源,是生命之根本,具有男子藏精,女子系胞的功能。命门之火即真阳,命门之水即真阴。命门的具体部位,其说不一,有命门在两肾之间的说法(见《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有命门即右肾之说(见《难经·三十六难》),等等。

(5)桂心,即肉桂心,详见前桂皮条注。

(6)炒茴香,此处指小茴香: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l.的干燥成熟果实。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于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炒用。味甘、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功效温肾,祛寒止痛,舒肝,理气和胃。临床应用:①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等证。②胃寒呕吐,食少、脘腹胀痛等证。此外,本品炒热,布包温熨下腹部,治寒证腹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常用量:3~8克。外用适量。

《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温能顺膀胱痛,阴疼。”

此证为寒凝肝经(脉)之痛经,必少腹冷痛,得温则减,见“肝脉沉之太过,柔而且细”,主病机肝经有寒,气血凝滞,故当以温肝之药治之。全方五味,均为温补肝经,鼓舞气血流动之品,龙眼肉温养气血,养心安神,炒吴萸温经祛寒,开郁下气,再加大、小茴香理气和胃,祛寒止痛之力更强,桂心补阳活血,共凑温经祛寒,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肝经寒邪凝滞之痛经。

九 肾脉浮洪,阳亢阴衰歌

【原文】

吾另赐方药如下:

歌曰:

【注评】

(1)菟丝饼:即菟丝子捣烂为饼。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性蔓草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或大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的成熟种子。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秋季种子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煮熟捣烂作饼用。味辛、甘,性平。归肝、肾经。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补肝明目,补脾止泻。临床应用:①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小便频数、白带过多。②目暗不明。③脾虚便溏或泄泻。此外,还可用于肝肾不足,胎元不固,阴亏消渴等证。常用量:10~15克。

《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黑。”《药性论》:“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2)炒柏叶,即炒制的侧柏叶,为常绿乔木植物侧柏Platgcladus orientalis(L.)Endl.的嫩枝及叶。各地均有栽培。全年均可采收,剪下嫩枝,除去粗梗,阴干,切断。生用或炒炭用。味甘、苦、涩,性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临床应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本品既能凉血,又能收敛止血,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证。此外,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咳嗽痰多之证,常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去湿痹,生肌。”《药性论》:“止尿血,……治冷风历节疼痛。”

(3)井橘春,其意不明,井疑指井穴,属五输穴,分布在四肢末端,此句末尾用春字是为了押韵,颂之顺口,大意是说四肢末节都舒服了。

人体重在阴阳平衡,五脏皆然,若肾阴亏虚必肾阳偏亢,表现为肾脉浮洪,为虚阳浮越之象,乃肾阴不足以敛阳所致,常有头目眩晕,耳鸣,口燥咽干等阴虚阳亢之证,技艺高超的医师常以“阴八味”即知柏地黄丸治之,此为六味地黄丸的变方,原方出自《医宗金鉴》,为滋阴降火之名方。六味地黄汤(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以滋阴补肾,益髓填精之熟地为君,山萸肉补肝肾,山药益脾阴,二者皆能固精共为臣药,佐以泽泻痢湿泄浊,丹皮清泄相火,茯苓淡渗脾湿为佐使。六味中,肾、肝、脾三阴并补,以肾为主,三补三泻,以补为主,共凑滋阴补肾之功,肾阴充足,浮越之阳自然得敛,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在六味地黄汤(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二味苦寒之品,可清下焦之虚热,增强滋阴潜阳之力。与此处“阴八味”对应的“阳八味”,应指“金匮肾气丸”方,其组成为六味地黄汤加附子、桂枝,是为补肾阳(气)之名方。

作者在此另开了一验方,由七味药物组成,黄柏、柏叶、杭芍均炒用,意在缓和其寒凉之性而增强其滋阴清热之力,方中黄柏、菟丝子坚肾益阴,退虚热,制相火共为君,侧柏叶凉血止血,滋阴祛热,解桑叶疏风散热,两药协助君药滋阴降火以为臣,当归活血养血,白术健脾益气,白芍酸收,养血敛阴以为佐使。全方共凑坚肾益阴,凉血调经之效,可用于月经不调而有肾阴虚损之象者。

十 肾脉沉细,肾寒作怪歌

【原文】

眉批:

【注评】

(1)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的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用微火烘干,再除去须根及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麸炒或盐水炒用。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临床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痰饮等。泽泻甘淡渗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为水湿证所常用。常用量:5~10克。

《日华子本草》:“主头旋,耳虚鸣。”《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本草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

(2)丹皮:即牡丹皮,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主产于安徽、山东等地。栽培者多在秋季收获,除去须根、外皮,趁鲜湿时剥去木心,晒干。生用或炒用。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临床应用:①温热病热入血分而发斑疹,及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②温热病后期,阴分伏邪发热,或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内热等。③血滞经闭、痛经,或癥瘕等证。④痈肿疮毒及内痈。常用量:6~12克,煎服或入丸散。

《本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坚癥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3)附片:即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Ke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亦有栽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然后加工成盐附子、黑附片及白附片。味辛,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用量:3~15克。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临床应用:①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用附子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以挽救散失之元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②本品善于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皆适用。③痹痛。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宜,用之能祛除寒湿,温经止痛。

《本经》:“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辟,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坚积聚血瘕,金疮。”《别录》:“腰脊风寒,脚气冷弱,心腹冷痛……又堕胎。”《本草纲目》引张元素云:“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工,湿药少加之引经。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之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原文】

另赐方药如下:

歌曰:

【注评】

肾之阴阳必须平衡,前证为阴衰阳亢,此证为肾之阳气虚衰不足以制阴,则现阴水之证,必有面目浮肿甚至全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证,此乃肾寒,阳虚水泛,故治以肾气丸,原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此方又称“阳八味”,六味地黄丸乃本方去附子、桂枝而成。肾气丸在滋阴补肾的基础上,加大热之附子、桂枝以温阳化气行水,补命门之火,于阴中求阳,共凑补肾助阳之功。

作者验方为六味,以大热之肉桂、附片补火助阳,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以为君药,炮姜、陈艾温经散寒止血以为臣,当归补血活血止痛,助以上药物温经通脉散寒之力为佐,陈皮宣畅气机,散瘀行气,引领诸药以为使,全方共凑补火助阳,温经散寒之效。

上述两个验方,乃作者针对肾之阴阳失衡而设,经水不调而应于肾脉的变化不同,肾脉应沉稳平和而反浮洪者,乃肾水不足,不能制阳而虚阳浮越,故以滋补肾阴药配伍养血调经及健脾益气,清虚热,除热火为治,肾阴得滋,阳亢自平,必经水复调。若肾脉沉而无力,乃肾气虚衰,不能制阴而阴水泛滥,乃肾寒作怪,故以温阳化气行水为治,以补火助阳药配伍活血养血理气之品,则元阳得壮,阴水自去,经水亦复平矣。

十一 肺脉沉细,补气方药歌

【原文】

如肺脉沉细,此气不行,妇科虽无大碍,但血要气行,则治以补气之药,如:

歌曰:

【注评】

(1)莲米:即莲子,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果仁,中心部包裹着绿色胚芽,俗称莲子心。产于湖南(湘莲)、福建(建莲)、江苏(湖莲)、浙江及南方各地池沼湖塘中。8~9月采收成熟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晒干。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功效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临床应用:①本品甘平补益,涩能收涩,故有补脾止泻的功用。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②肾虚遗精、滑精。③本品能养心益肾,交通心肾。用于虚烦、惊悸失眠。此外,还可用于妇女崩漏、白带过多等证。常用量:6~15克。

《本经》:“主补中,养神,益气力。”《本草拾遗》:“令发黑,不老。”《食医心镜》:“止渴,去热。”《日用本草》:“止烦渴,治泻痢,止白浊。”《滇南本草》:“清心解热。”《本草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止脾泻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本草备要》:“大便燥者勿服。”

(2)红枣,又名大枣,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var. inermis(Bge.)Rehd.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初秋果熟时采收,晒干生用。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临床应用:①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②血虚萎黄、妇女脏躁。此外,常配伍烈性药,同用以缓和药性。常用量:煎汤:10~30克。为丸服当去皮核捣烂。

《本经》:“安中养神,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作肠胃癖气。”《用药法象》:“调荣卫,生津液。”《药品化义》:“大枣之甘,与生姜之辛,二味配合,经云甘辛发散为阳也,故发表疏散剂中必用之。”

(3)糯米:又名稻米、元米、江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糯稻Oryzasativa L.var. glutinosa Matsum.的种仁。糯稻是我国栽培稻的一个变种。米粒乳白色,胚乳多含支链淀粉,易糊化,黏性强,胀性小。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味甘,性温。归脾、肺、胃经。功效补脾暖胃、益气强身。主治脾胃虚寒引起的纳呆、便溏、气虚自汗、盗汗、夜间尿频、消渴尿多、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症,并能解毒发疮,治痘疹痈疖诸疮。常用量:内服:煎汤,50~10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本草纲目拾遗》:“主消渴。”《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本草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泻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泻。”

肺主气,司呼气,肺脉沉细乃肺气虚弱之象,肺属金,脾属土,土能生金,脾胃虚弱则土不生金,血的运行需靠气的推动,血靠气行,故妇女若肺脾气虚,必形寒气怯,则终会导致血行不畅,须大补肺脾之气。此验方七味,党参、白术、茯苓乃取四君子汤方义,乃补中健脾益气之良药,莲子清心养胃,红枣、糯米均为甘温补脾治诸种虚损之品,山药更是健脾肺、补虚损,固肾培元之上品,全方共凑健脾益气之效,气催血动,经水自得调匀。

十二 肺脉过浮,催送太急方药歌

【原文】

如肺(脉)过浮,将气激动,催送太急,则以诸种清润之品以和缓之,如:

歌曰:

【注评】

(1)天冬,别名天门冬、明天冬,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 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块根。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及长江流域各地。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入沸水中煮或蒸过,再浸入清水,去皮,晒干或烘干,防霉。用时切片。味甘、苦,性大寒。归肺、肾经。功效清肺降火,滋阴润燥。临床应用:①本品能清热滋阴,而有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渴或津亏消渴。②本品能清肺火,滋肾阴,润燥止咳,多与麦冬同用。用于燥咳痰黏、劳嗽咯血。此外,还可用于肠燥便秘。常用量:6~15克。

《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除热,……止消渴。”《本草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2)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nourm(Jacq.)A.DC.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及山东等地。春秋两季采挖,而以秋季采者体重质实,品质优良。除去苗茎,洗净,刮去栓皮,晒干,切片。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临床应用:①咳嗽痰多,或咳痰不爽、胸膈痞闷、咽痛音哑等。②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等。常用量:3~10克。

《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

(3)尖贝,指川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ibrateata Hsiao et K.C.Hsia和甘肃贝母F. przewalskii Maxin L或棱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地下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及西藏等地。夏季采挖,晒或炕至上粉后,装入新麻布袋内,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临床应用:①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以及外感风热咳嗽,或痰火郁结,咯痰黄稠等。②瘰疬疮痈肿毒及乳痈等。常用量:3~10克,研细粉冲服,每次1~1.5克。

《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淅淅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药性论》:“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瘿瘤疾。”《本草汇编》:“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

肺脉过浮,为肺经有热,激动肺气,催送太急见气促脉数之象,兼见咳嗽有痰,此为表热之证,当以诸种清润之品以和解清热。方中天冬、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以为君,当归活血凉血,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芩清肺热,白茅根除热行瘀去伏火,四药共用得清热凉血降伏火之妙以为臣,贝母润肺清火,祛痰止咳,助二冬清润以为佐,桔梗清轻上提,开宣肺气,载诸药上行而为使,全方共凑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之效。

上二方系肺气之衰与盛而应于肺脉的变化,肺气不及为虚,则肺脉沉寒,肺气太过肺脉过浮(数),在妇科虽无大碍,但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病久之则必伤及于血,女子以血为先天,气病久之将泱及月候。因而以上两方均以调气为行血之治,前者为气虚无力,治以培土生金之法,大补脾肺之气,以使气血流通,后者肺脉浮洪,肺经有热,必见气促有痰之象,治以清肺润燥,养阴清热,清轻和缓之品,燥热得祛,诸证自平。

十三 心脉宏大,经来先期歌

【原文】

用圣赐清心汤,如:

歌曰:

【注评】

(1)鲜龙藤花根:即凌霄花,别名藤萝、倒挂金钟、藤五加、堕胎花。为紫葳科多年生蔓性落叶木本植物凌霄Campsis garndiflora(Thunb.)Loiselex K.Schum.的根、叶、花。生于山野林缘或种于庭院。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味辛,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功效活血破瘀,凉血祛风。临床应用:①本品能辛散行血以散瘀,故用于血滞经闭,以及癥瘕等证。②本品性寒泄热,有凉血祛风之功,故用于血热生风,周身瘙痒。此外,可以本品配合黄连、白矾、雄黄等,外涂治皮肤湿癣。常用量:3~10克。外用适量。

《本经》:“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治小儿血尿、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调醋敷痈疽疮溃。”《本草纲目》:“凌霄花及根,……手足厥阴经药也,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

(2)鲜普耳草:即虎耳草,又名石荷叶、金丝荷叶、老虎草、金笑梅。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的全草。生于山坡岩石上。分布于贵州及河南南部、陕西南部、长江以南各地。全草含熊果酚甙、绿原酸、生物碱、岩白菜素、去甲岩白菜素、槲皮素、琥珀酸和甲基延胡索酸等。味苦、辛,性寒。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临床应用:①肺痈吐脓,痈肿疮毒。②外伤出血,可用鲜品捣烂外敷。③月经过多,可用鲜品,以黄酒和水各半煎服。常用量:15~30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心脉过于洪大,而月经先期,是心火燥热所致,法宜清热凉血,方用圣赐清心汤,此方是在四物汤养血调经的基础上,加四味鲜品凉性药物以清热凉血,驱除心经伏火,伏火去,心部宁,则血凉热解,月事自平。

十四 肝旺经先期方药歌

【原文】

或用诸种干药亦可,如:

歌曰:

眉批:肝藏血之府(脏),肝脉既旺,血热妄行,故经先期。是方用四物以清理之(诚),恐药力不够,加潞党以为助,复加凉血除热之品以为佐使,而肝旺自平。

【注评】

(1)鲜藕汁:指藓藕榨取的汁液,为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地下茎加工取汁。秋冬季挖藕时,切下节部,洗净晒干。生用。味甘、涩,性平。归肝、肺、胃经。功效收敛止血。临床用于各种出血证。藕节收敛止血,兼能化瘀,故能止血而不留瘀,对吐血、咯血等证,尤为适宜。常用量:10~15克。生用止血化瘀,炒炭用收涩止血。

《药性论》:“捣汁主吐血不止,口鼻并治。”《日华子本草》:“解热毒,消瘀血,产后血闷。”《本草纲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

(2)鲜满天星:别名地星宿、明镜草、雨点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oides Lam.的全草。生于路旁草地较湿润之处。分布于贵州及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挥发油,还含香豆精。味苦、辛,性寒。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祛痰止咳。临床应用:①湿热黄疸。②湿热下痢日久。③风火眼痛,翳膜攀睛。④百日咳。⑤肾结石等。常用量:10~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水煎服。

(3)鲜桑枝: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Morus alba L的嫩枝。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春末夏初采挖,去叶晒干。生用,或炒黄用。味苦,性平。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临床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利关节。尤宜于上肢痹痛。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疗水肿。常用量:10~30克。

《本草图经》:“桑枝不冷不热,可以常服。”“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本草撮要》:“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4)鲜槐枝:为豆科落叶乔木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枝条。各地均有栽培。随时削取,生用。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解毒消肿,祛湿止痒,凉血止血。临床用于疮疡肿毒,痔疮肿痛,男子睾肿,女子阴痒,鹅掌风癣,皮肤疹痒等证。又常与杨枝、柳枝、桑枝、花椒枝等煎汤烫洗或香油膏外敷,治疮疡肿毒。常用量:10~15克。

《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珍珠囊》:“凉大肠。”《本草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5)栀子:别名越桃、山栀、栀仁,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秋冬季采收。生用、炒焦或炒炭用。味苦,性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临床应用:①本品善于消泻心、肺、胃经之火邪而除烦。用于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②本品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效。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发热、小便短赤等证。③本品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此外,生栀子粉用水或醋调成糊状,湿敷,对外伤性肿痛有消肿止痛作用。常用量:3~10克。外用适量。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齄鼻,白癞赤癞疮疡。”《药性论》:“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本草纲目》:“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烫火伤。”

(6)丹参:别名紫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润透后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炒用。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活血调经。临床应用:①妇女月经不调,癥瘕积聚,以及肢体疼痛等。②疮痈肿毒。③温热病热入营血,证见高热、时有谵语、烦躁不寐,或斑疹隐隐、舌红绛等证,以及心悸怔忡、失眠等证。此外,近年临床使用本品有所发展,常用于多种瘀血为患或血行不畅的病症。常用量:5~15克。酒炒可增强活血之功。

《本经》:“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复),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热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本草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7)将,取来之意,“可并将”即可以一起取来之意。

作者用四物汤加党参,定名为五物汤。以之为基础方加味,用以治各种月经病,若为肝旺之月经先期,则用五物汤加清肝热的药物,所载七味鲜品药均为贵州地区常见植物,药性均为寒凉之品,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可酌情选用。或用干品药物,如黄芩、黄柏、栀子均为清肝热之品,柴胡清肝火、宣畅气血之力尤强,丹参为活血调经之要药。

十五 肾燥经先期方药歌

【原文】

肾燥经先,用五物汤加:

歌曰:

眉批:肾阳亢燥而经先,是方用五物汤以补血而行其气,复用知母柏叶及诸鲜药以清其热,热退而经自调矣。若用干药则寒之壮水以制火,又恐子病以累其母,则用生地泻火以清金,天冬、麦冬润燥以除热,子母兼顾,肾亢自平,而经自调。

【注评】

(1)鲜虎掌:即见风青,又名溪畔银莲花、羊九、狗脚迹,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Buch.ham的根。生于山坡、田边、林边或溪边。秋季挖根,洗净晒干备用。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功效清热解毒,清食化气。民间常用于治疗扁桃腺炎、百日咳等,还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常用量:3~10克。

(2)鲜芦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地下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春末夏初、秋季均可采挖,除去泥土及须根、剥去皮膜,洗净晒干,或鲜用,鲜者疗效为佳。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止呕除烦。临床应用:①热病伤津,烦热口渴,或舌燥少津。②胃热呕逆。③肺热咳嗽、痰稠、口干,以及外感风热的咳嗽证。此外,又用于小便短赤、热淋涩痛。常用量:15~30克。鲜品可用加倍或更高剂量。鲜品可捣汁服。

《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新修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3)鲜红果茨(刺):又称红籽、赤阳子、小果蔷薇等,为蔷薇科蔓生灌木,学名Pyracanthaerenulata(Roxb)Rcem.味甘、微酸,性平,功效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生新、镇痛、敛汗。民间常用于各种发热汗出之证。

(4)玄参:别名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Srophularia nigpoensis Hemsl.的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地,野生、家种均有。立冬前后采收,反复晒,至内部色黑,晒干,切片。生用。味甘、苦、咸,性寒。归肺、胃、肾经。功效,利咽,清热,解毒,养阴散结消肿。临床应用:①温热病热入营分,伤阴劫液,身热、口干、舌绛等。②温热病血热壅盛、发斑,或咽喉肿痛,甚则烦躁谵语之证。③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证。常用量:10~15克,煎服或入丸散。

《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人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别录》:“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月经先期为肾阳亢燥所致者,用养血调经之五物汤补血并行其气,用知母、柏叶清解下焦之燥热,鲜虎掌草、鲜芦根、鲜红果茨根、鲜普耳草均为寒凉润燥之品,玄参、生地、天冬、麦冬等均为凉润泄热之药,可酌情选用。

十六 肺热经先期方药歌

【原文】

肺热经先,用五物汤加:

歌曰:

眉批:是方肺热经先,用五物汤以清理培补之外,复用诸鲜药以除热行气化痰,则肺热平而经宁。诸干药则桔梗开肺,杏仁润燥,花粉升金降火,玉竹、白耳润肺除痰,又巩金燥克木,更用龙胆草以平其酸,则肝宁藏血而不泛流矣。

【注评】

(1)鲜萝卜:即莱菔,又名芦菔、荠根、萝卜、萝白。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莱菔Raphanus sativus L.的新鲜根。各地均产。中药主要以其种子入药,称莱菔子。也有以根入药者。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味辛、甘,性凉。归脾、胃、肺经。功用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临床用于治疗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常用量:内服50~150克捣汁饮,又可煎汤或煮食。外用:捣敷或捣汁滴鼻。

《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萎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水研服治风痰,醋研治肿毒。”《本草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治跌)打扑、烫火伤。”

(2)桑根,功用同桑皮,见前。

(3)杏仁:别名苦杏仁,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L. var. ansu Maxi、辽杏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西伯利亚杏Prunus armeniaca L.的成熟种子。产于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晒干备用,生用,用时捣碎。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临床应用:①有苦泄降气、止咳平喘之功,可用于多种咳喘证。②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当归、枳壳等同用。常用量:3~10克,宜后下。

《本经》:“主咳逆上气,(腹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药性论》:“主咳逆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和酪作汤,润声气。”《珍珠囊》:“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

(4)天花粉: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栝楼Trihosanthex kirilowii Maxim.的干燥块根。产于我国南北各地。秋冬季采挖,洗去泥土,刮去外皮,切成段、块、片,晒于。味苦、微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临床应用:①热病热邪伤津,口干舌燥、烦渴,以及消渴证口渴多饮。②肺热咳嗽或燥咳痰稠,以及咳血等。③痈肿疮疡,热毒炽盛,赤肿疼痛之证。此外,现代还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常用量:10~1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日华子本草》:“清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时热狂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滇南本草》:“治痈肿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5)玉竹:别名葳蕤、萎蕤,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u.)Druce的根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而以河北及江苏产者质量最佳。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蒸过晒干。切段生用或炙制用。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养胃。临床用于肺胃阴伤,阴虚外感,燥热咳嗽、舌干口渴之证。本品甘平柔润,能养肺胃之阴而除燥热,虽作用缓和,但不滋腻敛邪。常用量:10~15克。清热养阴生用,滋补养阴制用。

《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本草纲目》:“主风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本草新编》:“萎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萎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实奇……,盖人参得萎蕤而益力,萎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6)白耳子,即银耳,又称白木耳,为银耳科植物银耳Tremlla fuciformis Berk.的干燥子实体,主产于福建、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功效补肺、益气。滋阴,养胃,润燥,生津。临床应用:①虚劳久咳、痰中带血。②病后、产后虚弱,月经不调。③胃热津亏,大便秘结。④肺痈、肺痿,气阴两虚,干咳少痰等。常用量:6~15克,煎服或加蜂蜜蒸食。

(7)匡,原意为纠正,这里是为了押韵,便于背诵,为加入之意。

月经先期为肺热所致者,必有肺热之表现,如发热、口渴、咳嗽、舌红、脉数等,故在五物汤养血调经基础上加用清肺热开肺气润燥化痰之品。

十七 安胎方药歌

【原文】

安胎法

歌曰:

【注评】

(1)阿胶,别名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古时以产于东阿(今山东东阿)而得名。以山东、浙江、江苏等地产量较多。以原胶块用,或将胶块打碎,用蛤粉炒成阿胶珠用。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临床应用:①血虚眩晕、心悸等证。②本品为止血要药,单用即有效,多配伍复方应用。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③阴虚心烦,失眠等证。④虚劳咳嗽或阴虚燥咳。常用量:5~10克。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止血宜蒲黄炒,润肺宜蛤粉炒。

《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别录》:“主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用药法象》:“止血安胎,兼除嗽痢。”《本草纲目》:“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子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

(2)杜仲: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夏秋季采收,去外表粗皮,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临床应用:①本品为补肝肾,强筋骨之要药,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腰膝酸软无力之证,又用于肝肾虚寒之阳痿、尿频等证。②本品尤适用于肝肾亏虚导致之胎元不固,常用于习惯性坠胎之胎动不安。③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可配伍白芍、石决明、夏枯草、黄芩等药同用。常用量:10~15克。炒用疗效较生用为佳。

《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别录》:“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药性论》:“治肾冷,暨腰痛;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3)故纸:即补骨脂,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种子。分布于陕西、河南、山西、江西、安徽、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栽培或野生,以河南、四川等地较多。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炒或盐水炒用。味苦、辛,性大温。归肾、脾经。功效补肾壮阳,固经缩尿,温脾止泻。临床应用:①阳痿、腰膝冷痛。②滑精、遗尿、尿频。③脾肾阳虚的泄泻。此外,以本品配伍胡桃、蜂蜜等药,可治虚寒喘咳。常用量:5~10克。

《药性论》:“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开宝本草》:“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本草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本草备要》:“壮元阳,缩小便,膝冷痛,肾虚泄泻。”

(4)白蔻:即白豆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 cardamom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10~12月果实成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用时去果皮或连皮打碎生用。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应用:①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本品辛温芳香,能化湿,行气,对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者,常与厚朴、苍术、陈皮等行气、化湿药配伍。②胃寒呕吐,常用量:3~6克,入汤剂宜后下。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呕逆反胃,消谷下气。”《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成沸点服尤妙。”

(5)丁香:为桃金娘科乔木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花蕾,称公丁香。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亦有栽培。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时采收。除去花梗,干燥。生用。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临床应用:①胃寒呕吐、呃逆,以及食少、腹泻等证。②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脚弱。常用量:2~5克。

《药性论》:“治冷气腹痛。”《蜀本草》:“疗呕逆甚验。”《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

(6)乳香:为橄榄科小乔木卞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产于非洲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土耳其、利比亚、苏丹、埃及亦产。春、夏季将树干的皮部由下而上用刀顺序切伤,使树脂由伤口渗出,数天后凝成硬块,收集即得。入药多炒用。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临床应用:①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可行气散滞。用于痛经、经闭、胃脘疼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及痈疽肿痛、肠痈等证。②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本品多与没药同用。常用量:3~10克。外用适量。

《本草拾遗》:“治妇人血气,……疗诸疮,令内消。”《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箭膏,止痛长肉。”《珍珠囊》:“定诸经之痛。”《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拖(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产难,折伤。”

(7)鹿胶:即鹿角胶,为鹿角煎熬浓缩而成的胶状物。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益精血,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精血亏虚,虚劳羸瘦,吐、衄、崩、漏、尿血之偏于虚寒者,以及阴疽内陷等证。常用量:5~10克。用开水或黄酒加温烊化服,或入丸散膏剂。阴虚火旺者忌服。

如孕妇出现流产、早产先兆,有阴道流血、腹痛等,需要用药物安胎保胎,本书作者的治疗原则是以培补正气为本,只要气血健旺,自然胎定,以五物汤为基础方,再按体质及具体见证加味。

十八 保胎(安)定汤方药歌

【原文】

胎(产)前法

圣赐名为安定汤,方如下:

歌曰:

眉批:圣赐安定汤,用归首生血以为君,熟地补血以为臣,但血要气行,用潞党以补其气,漂术调气,云苓导气以为佐,又恐血气空虚,来源不畅,则用莲(米)糯米养胃补脾以为使,可谓方方(面面)俱到矣,其精当如此。

【注评】

(1)猪肚子:即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的胃。猪肚性微温,味甘。具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效。主治虚劳羸弱、泄泻、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脾虚纳呆、胃虚隐痛、胃下垂、溃疡病及带浊、遗精等症。古人称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猪肚较难消化,对消化能力弱者不宜多食。另外,猪肚在烹调之前要用盐将胃内壁的附着物搓洗掉,以防不正气味影响食欲。

此处保胎方为作者的老师所赐传,故方名之为圣赐安定汤,方解已如以上眉批,服法中以猪肚子炖服。服食不可过量,以免影响消化。

十九 安胎扶持汤方药歌

【原文】

如跌扑闪挫,事出非常,将胎震动,腹痛不安,流血淌红,或神(昏)不醒,圣赐(以)安胎方,名扶持汤,方如下:

歌曰:

【注评】

(1)嫩芪,即嫩黄芪。

(2)芡实:别名鸡头实,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种仁。主产于湖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8月至9月采收。去除其外之刺皮,压碎硬壳,取仁晒干;或再去掉红棕色内皮后晒干。用时捣碎。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功效补脾去湿,益肾固经。临床应用:①本品甘平补脾,兼可去湿,涩能收敛。用于脾虚泄泻,日久不止。②肾虚遗精、小便不禁、白带过多。常用量:10~15克。

《本经》:“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本草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本草求真》:“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使泄泻腹痛可治,……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补,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而有胜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方解已如眉批。

二十 腰痛、热重、伤寒用前方加药歌

【原文】

此方如腰痛,可加:

热重,加:

如伤寒,可加:

歌曰:

【注评】

(1)狗脊:别名金毛狗脊,为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的根状茎。产于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地。秋季采挖,除去细根、叶柄及金黄色柔毛,酒浸一日,蒸后切片,晒干。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临床用于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足膝软弱。本品能补肝肾,强腰膝,坚筋骨,又能温散风湿,对于肝肾亏虚,兼有风寒湿邪引起的上述诸证最为适宜,本品有补肾固涩的作用。还用于小便不禁、妇女白带过多。常用量:9~15克。

《本经》:“主腰脊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别录》:“疗失溺不节,男女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坚脊,利俯仰。”《本草纲目》:“强肝肾,健骨,治风虚。”

(2)竹叶:别名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l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exRendle的叶。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随时可采。宜用鲜品。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临床用于热病烦热口渴,以及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及小儿惊热诸证。本品能清心火利尿,并可宁神定惊,亦用于热淋及心火移热于小肠所致的小便淋痛。常用量:6~15克。

《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本草正义》:“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

(3)苏叶:即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var. crispa(Thunb.)Hand-Mazz.的叶。我国南北均产。每年7~9月采收地上部分,阴干采叶用。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临床应用:①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②本品具有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③妊娠呕吐,胸腹闷痛,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④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常用量:3~10克。宜后下不宜久煎。

《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4)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尤以广西为多。通常于春季刈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临床应用:①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等。②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③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证。④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之证。多与瓜蒌、枳实、炙甘草、人参、阿胶等配伍。⑤本品能温通经脉,散寒逐瘀。用于经寒瘀滞,经闭,痛经及癥瘕等证。常用量:3~10克。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珍珠囊》:“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本经疏证》:“能利关节,温经通脉……则和营其首功也。”

此节为安胎方(扶持汤)用于胎动不安时的随证加味,言简意明。

二一 胎里平安汤方药歌

【原文】

杂病方

圣赐名:胎里平安汤,药如:

如泻,加:

热重,加:

热天,加:

冷天,加:

头痛,加:

身痛,加:

歌曰:

眉批:妇人胎前,体质素强,此气血充足,固属无病。如体质薄弱,气血不充,每多杂病。此方用归、芎、潞党以补其气血,陈皮、苏梗以顺气行血,砂仁以和中行滞。饮食进而诸部和,外邪自不易入耳。即有外邪,随时随病而加药,自可无虞。

【注评】

(1)苏梗:为紫苏或同属植物白苏P.frutescens(L.)Britt的茎。味辛、甘,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证。常与香附、陈皮等疏郁理气药同用。常用量:5~10克。宜后下,不宜久煎。

(2)砂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或缩砂A.xanthioides Wall.的干燥成熟果实。阳春砂主产于广东阳春、信宜、高州等地;海南砂主产于海南及广东湛江地区;缩砂产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以阳春砂质量最优。均于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打碎,生用。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安胎。临床应用:①砂仁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凡脾胃湿阻及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均可应用。本品有温中作用,对脾胃虚寒泄泻颇为适宜。②本品能行气和中而达止呕、安胎之效,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常用量:3~6克。入汤剂宜后下。

《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药品化义》:“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3)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 Fr.的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槭树、柞树及柳树的腐朽根上。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去泥沙,晒干。切片入药,生用。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证。猪苓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为强,凡水湿滞留者均可应用。常用量:5~10克。

《本经》:“利水道。”《本草衍义》:“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本草纲目》:“猪苓淡渗,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4)连翘:别名连轺。为木犀科落叶灌木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Thunb.)Yahl的果实。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至云南。野生、家种均有。白露前采初熟果实,色尚青绿,称青翘。寒露前采熟透果实则为黄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心用。以青翘为佳,生用。味苦,性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临床应用:①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等证,本品能清热解毒透邪,并善清心而散上焦之热。②热毒蕴结所致的各种疮毒痈肿,或瘰疬结核等证。本品泻火解毒,能消痈散结,前人称疮家圣药。常用量:6~15克。

《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5)香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洲香薷Elsholtzis splendens Nakai ex F.Maekawa的全草。主产于江西、河北、河南等地。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临床应用:①夏月乘凉、饮冷或外感风寒、暑湿,而致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及腹痛、吐泻等证。②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滇南本草》:“发汗,温胃,和中。”《本草纲目》:“世医治暑病,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日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6)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或川白芷A.anomala Lallem.和杭白芷A.taiwaniana Boiss.的根。主产于浙江、湖北、辽宁及四川等地,多系栽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润透切片。防蛀。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临床应用:①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常与羌活、防风等配伍应用。②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齿痛。③疮痈肿痛。未溃者能散,已溃者能排脓,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为外科常用之品。④寒湿带下证。此外,本品亦可用于皮肤风湿瘙痒,能祛风止痒。常用量:3~10克。

《本经》:“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日华子本草》:“主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皮疵瘢。”《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蛇伤、刀箭金疮。”

(7)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及同属植物宽叶羌活N.forbesis Boiss.或川羌活N.franchetii Boiss.的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干燥,切片。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临床应用:①外感风寒,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②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常用量:3~10克。

《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斜,遍身疮痹血癞。”《珍珠囊》:“治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

二二 福产汤方药歌

【原文】

妇科胎(产)后杂病,计分感冒、血虚、神昏、弱极四种,治以圣赐福产汤,药如:

伤寒,加:

汗多,加:

如热重,加:

头痛,加:

身痛,加:

歌曰:

眉批:妇人产后气血两虚,诸邪易入,先补其气血以固根本,并培养其气血之来源,然后照证加药治之,此福产汤之所由名也,用之则灵,岂虚语哉。

【注评】

(1)浮小麦: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未成熟果实的硕果。各地均产。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味甘、性凉。归心经。功效益气,除热,敛汗。临床用于自汗、盗汗及骨蒸劳热。

《本草纲目》载:“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劳热,妇人劳热。”《本草备要》:“止虚汗盗汗,劳热骨蒸。”常用量:15~30克,煎汤服,或炒焦研末服。

(2)麻黄根: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或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Mey.的根。立秋后采挖。剪去须根,洗净切段。味甘性凉,归心经。功效敛汗益气,除热。临床主治自汗、盗汗,可随证配入复方中应用。一般用量为3~10克,外用适量,研末作扑粉。

《别录》:“止汗,夏月杂粉扑之。”《本草纲目》:“麻黄发汗之气,始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应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

(3)藁本: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0liv.和辽宁藁本L.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根茎。主产于湖南、四川、辽宁及河北等地。春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晒干,润透切片。味辛性温。归膀胱经。功效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要应用于外感风寒所致之头痛、巅顶剧痛等证。还用于风寒湿邪所致之痹痛、肢节痛等证。常用量:2~10克。

《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珍珠囊》:“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

(4)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秦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秦艽,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切片生用。味苦、辛,性微寒。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舒经络,清虚热。临床用于风湿痹痛、周身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还可用于骨蒸潮热,为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药。此外,本品尚能利湿退黄。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配伍。常用量:5~10克。

《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本草纲目》:“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

(5)续断:为山萝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续断Dipsacus japonicus Mip.或川续断D.asper Wall.的根。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7~8月间采根,去芦茎、细须,切片,晒干。生用,酒炒或盐水炒用。味苦、辛,性微温。入肝、肾经。功效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临床应用于腰痛脚弱、遗精、崩漏;胎漏下血、胎动欲坠及跌扑损伤、金疮、痈疽溃疡等。常用量:10~20克。崩漏下血宜炒用。外用适量研末敷。

《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别录》:“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生肌肉,及恶血腰痛,关节缓急。”《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为治胎产、续绝伤、补不足、疗金疮、理腰肾之要药也。”

本方为作者老师所传,故称圣赐,名福产汤,主要用于妇女生产之后,由于生产而气血受损,气血两虚则易受各种外邪的侵袭,故首先要培补气血,基本方七味药,潞党、漂术、云苓为补气之药(取补气之四君子汤意),熟地、当归、川芎为补阴之药(取补血之四物汤意),枣皮则为气血双补之品。此方不仅可用于产后,平时亦可应用。在此方基础上,可随证加味即效,言简意明。原文称产后杂病分感冒、血虚、神昏、弱极四种,但并未详述。

二三 调经万应汤方药歌

【原文】

妇科调经方

如气胀(3),加:

如结停(4),加:

腹痛,加:

圣赐名为:调经万应汤。

歌曰:

眉批:妇科最重调经,经之不调,由于气血之偏,非寒即热也。圣方先补其气血,又恐气血中舍藏化火,故用凌霄(9)、芍药以收敛而疏通之;复用诸鲜药以补其肾,肾阳既壮,肾水常滋,而经无不调矣。然后,照证加药,而调经之道全。

【注评】

(1)鲜红芍药根即鲜赤芍根,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和卵叶芍药P.obovata Maxim.或芍药P.lactiflora Pall.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四川及东北各地。秋季采挖,除去茎干、芦头、须根,刮去粗皮,晒干。润软,切片。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消痈散肿,临床应用:①温热病热在血分,身热、发斑疹,及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证。②血滞经闭、痛经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诸证。③痈肿、目齿肿痛等证。④热淋、血淋及热痢带血等血热证,多配入相应的方剂中。常用量:10~15克,煎服或入丸散。

《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攻痈疮。”《药品化义》:“泻肝火。”《神农本草经读》引陈修园曰:“芍药气平,是夏花而燥金之气;味苦,是得少阴君火之味。气平下降,味苦下行而走血,为攻下之品,非补养之物也。邪气腹痛、小便不利及一切诸痛,皆气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泄其气也。血痹者,血闭而不行,甚则为寒热不调。坚积者,积久而坚实,甚则为疝瘕、满痛者,皆血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行其血也。”又云:“益气者,谓邪气得攻而净,则元气自然受益,非谓芍药能补气也。”

(2)鲜楮实子:又名楮实、角树、构桑、构实、楮桃、毂树子、楮。为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的果实。产于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各地。味甘,性平。归肝、肾、脾经。功效补肝肾,明目,利尿。含有皂甙、维生素B及油脂。临床主要用于贫血、性功能低下及肾炎等。常用量:9~15克。

(3)气胀,指气滞于胃而出现的胃脘胀满,得嗳气则舒的见证。也包括忧思不结所致之所谓气痞,有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腹部微痛等见证。故用木香、香附开胃调气。

(4)结停,指瘀血停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少腹痛剧,故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五灵脂、玄胡索。

(5)五灵脂:为哺乳脊椎动物鼯鼠科滑翔兽类橙足鼯鼠(寒号鸟)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或飞鼠Pteromys volans L.的粪便。产于河北、辽宁、陕西、甘肃等地。春秋二季采集,晒干,醋炒或炒炭用。味甘,性温。入肝经。功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缓急止痛。临床应用:①气血瘀滞所致之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闭经、产后瘀阻,常与蒲黄配位同用,名失笑散。②妇女崩漏。③小儿疳积。可单用研末酒吞服,亦可入汤剂、丸剂。活血宜醋炒,止血宜炒炭用。常用量:3~9克。现代研究,五灵脂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树脂、尿酸、尿素等,体外实验,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有缓解平滑肌痉挛作用。

(6)玄胡索:又名延胡索、玄胡、元胡。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小圆球形块茎。产于浙江、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立夏后,茎叶枯萎时采收,洗净,入沸水内烫煎,见内部变黄,中心有米粒大的白点时,捞出晒干,醋炒捣碎用,或研粉用。味辛、苦,性温。入肝、脾、心经。功效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含生物碱近20种,有延胡索甲素(紫堇碱甲)、延胡索乙素(消旋四氢巴马汀)、延胡索丙素、延胡索癸素、延胡索丑素等。延胡索乙素中镇痛的有效成分为左旋体,即左旋四氢巴马汀或称颅痛定。延胡索醋炒可使其生物碱溶解度大大提高,酒炒则使生物碱部分破坏。本品秉辛散温通之性,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具有良好的止痛功效,故广泛应用于身体各部位的气血凝滞所致的多种疼痛。常用量:5~10克;研末服,每次1.5~3克;用温开水送服。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7)桃仁: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Prunus persica(Linn.)Bas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种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山东、贵州等地。摘下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击破果核,取出种子,晒干。除去种皮,生用或捣碎用。味苦,性平。归心、肝、肺、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临床应用:①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跌打损伤、瘀阻腹痛。②肺痈、肠痈。③肠燥便秘。此外,本品尚能止咳。常用量:6~10克,捣碎,入煎剂。

《本经》:“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罄血,破癥瘕,通月水,止痛。”《珍珠囊》:“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8)川芎,酒洗可增强其活血化瘀之力。

(9)凌霄,此处应指龙藤花根。

调经万应汤应视为治各种月经不调的一个基本方,方中含号称妇女补血调经首方的四物汤(当归、熟地、芍药、川芎),再加党参补气,其余四味鲜品药均为补肝、益肾、健脾,温养下焦之药,有利于子宫发育,可用于各种年龄的月经病,可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味,如兼心腹气胀加木香、香附顺气消胀;气滞血瘀之少腹疼痛加五灵脂、玄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冷痛加炮姜或桃仁温阳散结,破血通经。

二四 圣赐育麟至效汤方药歌

【原文】

圣赐育麟至效汤,即万应汤加:

(歌曰)

眉批:周痹之症,内不在脏腑而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周,故曰周痹,风寒湿三气杂至也。

【注评】

(1)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和小刀螂Stalilia maculata Thunb.,或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sa L.,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的卵鞘。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深秋至第二年春季均可采收,除去树枝和泥土,置沸水浸杀其卵,或蒸透,晒干。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肾助阳,固经缩尿。临床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等证。常用量:3~10克。

《本经》:“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别录》:“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药性论》:“炮熟空心食之,止小便利。”“男子身衰精自出及虚而小便利者,加而用之。”《本草纲目》:“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古方盛用之。”《本草逢原》:“肝肾命门药也,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衰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

(2)龙骨: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主产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湖北等地。全年可采挖,除去泥沙杂质,储于干燥处。用时打碎,生用或煅用。味,甘、涩,性微寒。归心、肝经。功效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临床应用:①阴虚阳亢所致之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等证。②神志不安、心悸失眠,以及惊悸、癫狂等证。③遗精、带下、虚汗、崩漏等证。此外,煅龙骨研末外用,有吸湿敛疮作用,可用于湿疹疮疡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常用量:15~30克,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煅用,其他生用。

《本经》:“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别录》:“汗出,夜卧自惊,痣怒,……阴蚀,止汗,小便利,溺血,养精神,安五脏。”《本草纲目》:“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能收涩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代脉为病。”

(3)此处种子指孕育胎儿。

本方名育麟至效汤,麟指麒麟,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育麟意为孕育宝贵的胎儿。圣赐育麟至效汤,是在调经万应汤的基础上,加上桑螵蛸、龙骨、杜仲、狗脊四味药组成,此四味均为补肝肾,强筋骨之品,能固敛正气,益精填髓。此方为治男女不孕症之效方,用法为泡酒常服,也可用于其他身体虚弱者之保健,但服之不宜过量。

二五 治黄带方药歌

【原文】

治带症方

眉批:三焦为通热行气行水之道,脾家受湿,侵入三焦,蕴酿既久,发为湿热,将脾油蒸黄,带脉不能约束,流归血海,漏出黄汁,故曰黄带。

治黄带方如下:

歌曰:

眉批:是方用薏苡仁利湿行水,健脾胃以补肺经,即用归首、抚芎,以补其血而顺其气,复用诸陈,苦、涩、寒、凉之品,以利其湿而清其热,且皆煅去燥性,寒化为温,虽治带而不伤带,真稀世之仙方也。

【注评】

(1)薏苡仁: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的成熟果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及种皮。生用或炒用。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临床应用:①本品淡渗利湿,兼能健脾,功似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②本品既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和挛急,可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挛急。③肺痈、肠痈等各种内痈。常用量:10~30克。本品力缓,用量须大,宜久服。健脾炒用,其余生用。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羹或与粳米煮粥、饭食用,为食疗佳品。

《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曲伸,风湿痹,下气。”《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消水肿,令人能食。”《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致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凑效者也,倘薄其性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2)陈贯众炭,即陈贯众烧炭,贯众又名小贯众、昏鸡头、鸡脑壳、鸡公头、乳痛草、野鸭膀子。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东北贯众、绵马贯众)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蹄盖蕨科植物峨眉蕨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Sw.) Ching、乌毛蕨科植物单牙狗脊Woodwardia unigemmata Nakai、紫萁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萁(紫萁贯众)Osmunda japonica Thumb.的根茎及叶柄基部。粗茎鳞毛蕨主产于东北、峨眉蕨主产于华北、华中,单牙狗脊主产于华东、华南,紫萁主产于河南、华东、华中。多在秋季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及部分叶柄,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临床应用:①多种肠寄生虫病。②风热感冒,温热斑疹,以及痄腮等病证。③衄血、吐血、便血及崩漏等证。东北贯众根茎含5%丁酰基甲基间苯二酚衍生物。鲜药含绵马素,很不稳定,缓缓分解为绵马酸类,包括绵马酸BBB、绵马酸PBB、绵马酸PBP;黄绵马酸类,包括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以及白绵马酸素,绵马素,去甲绵马素、东北贯众素等。尚含挥发油约0.04%,含三萜类,如蕨烯、贯众烯等。另外还含有缩合鞣质7%~8%,脂肪油6%。乌毛蕨根茎含绿原酸。紫萁根茎含玻那甾酮A、蜕皮甾酮、蜕皮松。常用量:3~10克,煎服。解毒宜生用,止血可炒炭用。

(3)陈棕炭:即陈棕榈炭,为棕榈科常绿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wagnerianus wagnerianus Becc.树的叶鞘纤维(即叶柄基部之棕毛)。各地均产,以广东、福建等地为多。冬至前后采收。一般以陈棕煅炭用。味苦、涩,性平。归肺、肝、大肠经。功效收敛止血。常用量:3~10克。研末服,每次1~1.5克。临床用于咯血,衄血,便血,以及崩漏等证而无瘀滞者。陈棕炭有收涩止血之功,常与血余炭配伍,有协同作用。

《本草拾遗》:“破血,止血。”《日华子本草》:“止鼻衄、吐血,……治肠风,赤白痢,崩中带下,烧存性用。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本草纲目》:“棕炭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

(4)陈淮通炭,淮通即川木通,又称小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dii Franch.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味淡、苦,性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功效清热利尿,通经下乳。因其苦寒性降,能清热利尿而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除,故临床常用于湿热蕴积之淋证、带证等,亦可用于关节疼痛、乳汁不下等。本品应注意与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区别,关木通有损害肾功能的毒性作用,且能在体内蓄积,已禁止使用。

黄带为下焦湿热之证,薏苡仁为健脾祛湿之要药,可祛诸经湿邪,本方以之为君,又用当归、川芎补血行气以为臣,贯仲、侧柏叶、棕榈、黄柏、通草五味均为凉药,可清热利湿,虑其苦涩寒凉之品伤其下焦带脉,故用陈药以减其燥性,且皆烧炭存性,寒化为温,故不伤带脉,而又存其清热利湿之功效,制法严谨,用法独到,皆有深意存焉,故作者赞其为“真稀世之仙方也”。

二六 治白带方药歌

【原文】

治白带方

歌曰:

眉批:白带是湿热流注于膀胱,将肾阳侵犯,所以流出清冷黏滑之湿气,然亦由肝木不能条达之所致也。肝木又何以不达?实由肾阳被湿所侵,肾水不能上升,木无水养,失其畅达之能故也。是方用归芍辛温之品以补其血而顺其气,和其中,滋其阴以补其肾,利其水以除其湿。微寒之品以开其郁而舒其肝。任何白带,无有不治者矣。

【注评】

此处白带指白带大量增多之证,病因亦为湿热流注下焦,损伤肾阳,肾阳之气不能引水上升,肾水不能养肝木,肝木失其条达之性。方中有四物汤滋补阴血,薏苡、白术、淮山、云苓健脾利湿,再加枣皮滋阴助阳,柴胡舒肝开郁,提升阳气,清下焦之湿热,共凑清热止带之功。

二七 治黑带方药歌

【原文】

治黑带方

此病是热,莫误认为寒。须知热极发紫,深紫似黑,并非诸寒凝结也。

方药如下:

歌曰:

眉批:黑带虚热最盛者,是方专主除热、清火,舒肝。

【注评】

(1)黑玄参,即玄参。

(2)地骨皮: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初春或秋后采挖,剥取根皮,晒干,切段。味甘、淡,性寒。归肺、肾经。功效清肺泻热,凉血,退虚热。临床应用:①阴虚血热、小儿疳疾及骨蒸潮热盗汗等证。②肺热咳喘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③消渴尿多证。常用量:6~10克。

《珍珠囊》:“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汤液本草》:“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本草求真》:“虽与丹皮同治骨蒸之剂,但丹皮味辛,能治无汗骨蒸,此属味甘,能治有汗骨蒸。

此方仅六味,以清热退火能治各种实热之黑玄参为君,清血除热之地骨皮为臣,佐以天冬、麦冬、杭芍滋养阴血为佐,再加柴胡舒肝理气为使,共凑清火除热舒肝之功,专治热盛之黑带。

二八 治青带方药歌

【原文】

治青带方

此病是肝受郁,不能化血,而流青汁,或如绿豆汤。

药如:

歌曰:

眉批:青带是肝家受郁,不能化血,流为青带。是方以补血顺气为主,次则舒肝,兼补水以生木,除热以去湿,敛肺以生水,药不多而量宏。

【注评】

(1)淮枣皮,即枣皮。

(2)酸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贴梗海棠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rl.)Koidz.和木瓜(螟揸)C.sinensis(Thouin)Koehne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夏、秋两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皱皮木瓜置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后晒干;光皮木瓜纵剖成二或四瓣置沸水中烫后,晒干。切片生用。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临床应用:①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②吐泻转筋。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常用量:6~12克。

《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本草拾遗》:“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本草纲目》:“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二转筋则由湿热、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故转筋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于阳明。”

本方七味,针对肝郁血虚之病机,以归、芎、芍、枣皮滋补阴血为主,柴胡舒肝理气为辅,佐以桑寄生、酸木瓜补肝肾,和胃化湿,再加龙胆草清肝经之湿热为使,共凑补益血气,舒肝解郁之功。

二九 治产中血昏方药歌

【原文】

治产中血昏方

此病系血虚发昏,不是血热,切忌凉药。

药如:

歌曰:

眉批:产中血昏实因诸血空虚所致。是方用归首以补血,即用阿胶以和之养之,潞党以补气,童便以走血,气动血行而病失矣。

【注评】

(1)童便,即男童小便,民间称还原汤、轮回酒等。味咸,性寒,无毒。功效滋阴降火,通利三焦,引火下行,利水通便。临床应用广泛,如寒热头痛,久嗽失声,腹部痛胀。还用于止劳渴、止吐血、衄血及难产、胞衣不下。外用可用于皮肤皲裂、虫蛇咬伤等。此方中乃用其滋阴降火之功。

(2)洋参:即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根。主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我国亦有栽培。于秋季采挖生长数年的根,除去分枝、须尾,晒干。喷水湿润,除去外皮,再用硫黄熏之,晒干后,其色白起粉者,称“光西洋参”,挖起后即连皮晒干或烘干者,为“原皮西洋参”。湿润后切片,晒干入药。味苦、微甘,性寒。归心、肺、肾经。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临床应用:①用于阴虚火旺,喘咳痰血。②热病气阴两伤,倦怠口渴。③津液不足,口干舌燥。④肠热便血。常用量:3~6克。另煎和服。

《本草从新》:“补肺降火,上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本草再新》:“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气虚呵喘,失血劳伤,固精安神,生产诸虚。”《本草求原》:“肺气本于肾,凡益肺气之药,多带微寒,但此则苦寒,唯火盛伤气,咳嗽痰血,劳伤失精者宜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以此代之。”

(3)人参:别名白参、红参、野山参、吉林参、别直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野生者名野山参,人工栽培的系园参。主产我国东北各省,而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因而称吉林参(产朝鲜的称高丽参)。一般栽培六、七年后,在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去芦头,洗净晒干称为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取出晒干称糖参(白参);蒸熟晒干或烘干称红参;细根称参须。野山参亦可按上述方法加工,去芦切片入药。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临床应用于气虚欲脱,脾气不足,肺气亏虚,以及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等证。还可用于血虚及阳痿等证。常用量:5~10克,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汤内饮服。研末吞服,每次1~2克,日服2~3次。如挽救虚脱,当用大量(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

《本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别录》:“调中,止消渴,令人不忘。”

生产中发生昏厥,乃气血大虚,必须急补气血,当归、阿胶乃补气要药,党参或西洋参或人参,均为急补中气,童便亦为滋阴降火佳品,可酌情选用。本方乃气血双补之急救之方。

三十 催生方药歌

【原文】

催生神方

药如:

歌曰:

眉批:妇科生产困难,乃血气不足之所致,是方专补血气,气提血旺产自易之耳。

【注评】

(1)胎衣不下,又名息胞。指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仍不能自然娩出,多因气血无力,寒凝血滞,血瘀阻滞所致。胎衣是胎盘和胞膜的总称,中医还以之入药,名紫河车,有补血填精益气之功效。

妇女临盆滞产,在胎位正常的情况下,多因气虚无力,此催生神方仅三味,乃急补气血之剂。若产后胞衣不下,也多是气虚无力所致,亦可用本方治之,也可用荷叶。

三一 治产妇神疲方药歌

【原文】

产妇神疲方

药如:

诸药各五钱。

歌曰:

眉批:产后神疲乃气血双亏之症,是方补血补气,养阴清热,自可无虞。

【注评】

(1)胞漏,又称胎漏或漏胎,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等早产征兆者。多因肾虚,冲任不固,不能约束经血,或气虚不能摄血或血热迫血妄行所致,当辨清病因病机为治。

三二 治产妇无乳方药歌

【原文】

产妇无乳方

药如:

炖猪蹄(1)服。

歌曰:

眉批:产妇无乳亦为虚弱之症,糯米能补脾胃之虚寒,猪蹄能润肠胃,生津液,加以补血补气和中之药,气充血旺,化为乳汁,服即通流矣。

【注评】

(1)猪蹄:即猪科动物猪的四足。猪蹄性凉,味甘、咸。具有滋养阴液、养血止血、通乳、托疮去寒热等功效。主治皮肤干燥、腰膝酸软、贫血、多种慢性出血病症,还可治产后乳少、痈疽、疮毒等症。猪蹄含大量的动物胶原蛋白是其特点,因而人们多把它作为补养食品。同时猪皮富含的胶质也是一种养颜佳品。但因猪蹄含油脂较多,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患者少食为宜;痰盛湿阻、食滞者当慎用。

三三 治产妇乳痛方药歌

【原文】

产妇乳痛方

歌曰:

眉批:鹿角性味咸温,生用散热、行血、消肿。炼之为霜,则专于滋补。妇人乳汁不通,发为胀痛,此乃气血停滞之故。鹿角性咸,专能走血,炼之为霜,其性尤纯,借黄酒以行之,血随气行,乳汁通矣。外用吴、归以炒熨之,开其腠理,散其癥结,定见其痛止浆流矣。

【注评】

(1)鹿角霜:为鹿角熬膏后所存残渣。《本草纲目》:用新鹿角切成寸许一节,用淘米水浸七天使其软,再盛在长流水中浸七日,去掉粗皮,用东流水、桑柴火煮七日,不断添水,加上醋少许,捣成霜用,此即为鹿角霜。它的汁,加上没有灰的酒,熬成胶使用,此即为鹿角胶。味甘,性平,无毒。功用益肾助阳。本品补力虽弱,但不滋腻,且有收敛作用。可治肾阳不足,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等证。外用对创伤出血、疮疡多黄水久不愈合,有收敛止血敛疮的功效。常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阴虚火旺者忌服。

(2)黄酒:又称为老酒、红酒,是用米、酒药和麦曲等酿造而成的酒。因酒成黄色,故名。以浙江绍兴产的为最著名。优良黄酒的基本特点是色泽清亮、口味鲜美、醇厚、柔和、爽口。黄酒含酒精6%~12%。还含有葡萄糖、糊精、甘油、十七种以上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发热量高。黄酒中的糖、肽、氨基酸等分子浸出物最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黄酒性属温热,有促进食欲、舒筋活络、生津补血、补身养颜、延年益寿之功效。可用于胃寒不适、食欲不振、风寒痹痛、血脉不畅等。黄酒是一种理想的营养饮料,也是调料之佳品,有“液体蛋糕”之美称。

(3)停留散,意为停聚不通之乳汁得以消散。产妇乳痛多因乳汁瘀积而致,此处有内服、外用两方,内服以一味鹿角霜黄酒兑服,外用以吴萸、当归炒后研末热熨痛处,温通气血,瘀结得散,乳汁即通,其痛自止。

三四 治月家病方药歌

【原文】

月家病方

药如:

歌曰:

眉批:何谓月家病?即妇女生产,尚未弥月,男子强迫行房,精入血室,裹血化虫,或致血裹精,血室作祟。此病神气消索,面黄肌瘦,诸事悲观,夜晚发渴,咳嗽吐痰,诸脉均洪,肾脉不见,俗称为月家病,亦曰月家劳。是方补血补气,清热杀虫,诚根本办法也。

【注评】

(1)鲜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及好望角芦荟A.ferox Mill.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物。主产于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亦有栽培。全年可采,割取植物的叶片,收集其流出的液质,置锅内熬成稠膏,倾入容器,冷却凝固。常入丸剂用。本品含蒽醌类衍生物芦荟大黄素甙、异芦荟大黄素甙等。库拉索芦荟的新鲜液汁含芦荟大黄素甙、对香豆酸、少量葡萄糖、戊醛糖、蛋白质及许多草酸钙的结晶。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功效泻下,清肝热,杀虫。临床应用:①能泻下通便,用于习惯性便秘和热结便秘。②有驱杀蛔虫功效,用于小儿疳积。③有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湿疹等皮肤病。近年来还用于皮肤美容。常用量:1~2克。宜入丸散,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敷患处。

《开宝本草》:“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本草汇言》:“芦荟,凉肝杀虫之药也。凡属肝脏为病,有热者,用之必无疑也。但味极苦,气极寒,诸苦寒药无出其右者。其功力主消不主补,因内热气强者可用,如内虚泄泻食少者禁用之。”《本经逢原》:“但大苦大寒,且气甚秽恶,若胃虚少食人得之,入口便大吐逆,每致夺食泄泻,而成羸瘦怯弱者多矣。”

(2)鲜花椒叶,简称椒叶,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嫩叶。生于路旁、山坡的灌木草丛中,或为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贵州。味辛,性热。归脾、肺、肾经。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临床应用:①寒性腹痛,胃脘痛。②虫积、寒积引起之腹痛。③外用治妇人阴痒,皮肤病。常用量:3~9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日华子本草》:“治奔豚、伏梁气及内外肾钓并霍乱转筋,和艾及葱研,以醋汤拌窨并得。”《本草纲目》:“杀虫,洗脚气及漆疮。”《本草求原》:“敷寒湿脚肿,风弦烂眼。”

(3)榧子肉:别名榧实,为红豆杉常绿乔木植物榧树Torreya grandi Fort.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功效杀虫。临床用于多种肠寄生虫病。本品既能杀虫,又不损伤胃气,且有缓泻作用,可促使虫体排出,故为驱虫要药。此外,本品尚能润肺止咳,可用于肺燥咳嗽病情较轻者。常用量:30~50克。炒熟去壳,取种仁嚼服;亦可连壳生用,打碎入煎。治钩虫病,每天用30~40个,炒熟去壳,在空腹时一次嚼服,连服至大便虫卵消失为止。

《别录》:“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食疗本草》:“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本草衍义》:“多食滑肠,五痔人宜之。”

(4)雷丸:又名白雷丸、雷实、竹苓、竹苓芝。为多孔菌科雷丸菌Polyporus mylittae Cook.et Mzss.的菌核。我国西北、西南、华南均产,以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产量最多。春、秋、冬三季可采收,洗净晒干。入丸散剂。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临床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主要含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尚含钙、铝、镁等。常用量:6~15克。宜入丸、散剂。用以驱杀绦虫,每次服粉剂12~18克,日服3次,用冷开水调,饭后服。连服3天。

《本经》:“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别录》:“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药性论》:“主癫痫狂走,杀蚘虫。”

(5)韭菜:处方用名韭菜、韭菜泥、韭汁、韭菜汁。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的茎叶。属食用菜蔬,全国各地均产,随时可采,鲜品入药。干燥成熟种子入药名韭子或韭菜子。味辛、微酸、涩,性温。入肝、肾胃经。韭叶含硫化物、甙类和苦味质。功效活血散瘀,温补肝肾,壮阳固精,杀虫。临床应用:①气血瘀结之吞咽困难,大便艰涩之噎膈症。②脾胃虚寒,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之反胃症。③瘀血所致之慢性胃痛,或胸痹刺痛。④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及犬蛇咬伤、漆疮作痒等症。⑤诸虫入耳,韭菜灌之即出。耵耳出水,韭菜日滴3次有效。肠痔脱肛,可煎汤熏洗。⑥肝肾不足,肾阴虚衰,下元不固之男子阳痿,女子带下。煮熟汁饮,还可治消渴、盗汗。常用量:30~60克内服,外用适量。

(6)韭菜有杀虫之功效,用烧酒煎韭菜包封外阴,可杀虫止痒,但刺激性强,应以煎水熏洗为宜。

此处“月家病”,是贵州民间对在妇女产后“坐月子”(民间有产后一月内必须在屋内休养的习俗,衣食住行等生活上有诸多禁忌)期间患病的总称。此处所言仅是其中一种,应为不洁性交引起感染所致。所谓血裹精、精裹血之说当存疑待考。

三五 治干血痨清热第一方歌

【原文】

治干血痨方

【注评】

(1)濬,与浚同,疏通之意。

此处之干血痨,应属中医之虚劳范畴,虚劳是以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为基本病机的慢性虚衰性病证,常是多种病证误治失治,或病后失于调理所致,常形成五脏交亏,相互传变,病情复杂,然脾、肾两脏常为论治之重点。作者在眉批中指出其成因,首先是血亏为基础,肾火上炎(肾水不足所致),心火不降(心肾不交,火不归元),肝郁失养(肾水不涵肝木),脾不统血,还有劳瘁失调,情志不调,只要其中一种,都可导致此证。病机分析应属全面。干血痨与肺痨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病因病机亦有相似之处,但肺痨之呼吸道症状明显,而干血痨表现主要是血亏,必有经少甚至经闭之表现。作者分析涉及脾、肾、肝、心四脏,脉象中唯肝脉洪亢,心、肾、脾脉皆弱,乃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相火妄动之象,治法分清热、固本、养阴、疏通四个步骤,分别有四个处方,确有独到之处,值得研究。

【原文】

清热(第一方)

诸药三钱。

歌曰:

眉批:清热(第一方),干血之症,真阳下陷,虚火上炎,蒸脾、灼肺、刑肝、焦肾,危险之极。故是方首重清热,先荷叶以为君,升其阳,散其瘀,生其新;臣以清热解毒之品,佐以益心补肾之石斛,使以泻热之车前。虚热退而神宁,一步之功得矣。

【注评】

(1)肾囊风,即阴囊湿疹,可用荷叶煎水外洗。

(2)鲜绿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打碎入药或研粉用。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主治热痱疮痈、各种水肿、水火烫伤、乳痈、痄腮、暑热烦渴及各种中毒等证。并有抗过敏功效,可治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应用:①暑热烦渴或痈肿疮毒等证。②服巴豆、附子或其他热毒之剂中毒,烦躁闷乱、呕吐口渴者。常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开宝本草》:“煮食,消肿下气,清热解毒;生研绞汁服,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豚。”《随息居饮食谱》:“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泻痢。”

(3)鲜石斛,石斛又名川石斛、细石斛、霍山石斛、耳环石斛、鲜石斛、鲜铁皮石斛、吊兰、黄草、金杈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及同属多种植物的茎。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及长江流域各地。多于夏秋间采收,晒干,切段生用。鲜石斛可栽于砂石内,以备随时取用。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功效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本品含生物碱,主要为石斛碱、石斛酮碱、石斛胺。尚含多种黏液质。临床应用:①热病伤津或胃阴不足,舌干口渴。②阴虚津亏,虚热不退。此外,本品还有明目及强腰膝的作用。常用量:6~15克;鲜品15~30克。入汤剂宜先煎。此外,鲜石斛清热生津之力尤强,干石斛较差,所以热病伤津,舌绛烦渴者当用鲜石斛,一般阴虚舌干可用干石斛,宜久煎。

《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药性论》:“主治男子腰脚酸软……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本草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

(4)鲜车前:又名车前、平车前、车前实、猪耳朵穗子、风眼前仁。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depressa Willd.的成熟种子。前者分布于全国各地,后者分布于北方各地;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夏、秋两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炒用,或盐水炒用。味甘,性微寒。归肾、膀胱、小肠肝、肺经。主要含车前子酸、车前聚糖、蛋白质、琥珀酸、腺嘌呤、胆碱、梓醇,以及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亚麻酸、亚油酸等脂肪酸。另外,尚含车前碱、黏液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功效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临床应用:①小便不利、水肿、淋病。②暑湿泄泻。③目赤、内障、视物灰暗。④肺热咳嗽痰多。常用量:5~10克,布包入汤剂。

《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本草纲目》:“止暑湿泄痢。”

本方为治干血痨的第一步骤,清热为主,以清热解暑,升阳散瘀之荷叶为君,绿豆、竹茹、菊叶、桑皮均为寒凉解毒之品以清热为臣,佐以养阴益心肾之石斛为佐,使以渗利湿热之车前,全方共凑清热凉血,升阳散瘀之功。八味药均用鲜品,为贵州各地当时常见而可采集之药,颇有地方特色。

三六 治干血痨固本第二方歌

【原文】

固本(第二方)

诸药三钱。

歌曰:

眉批:固本(第二方)。妇科之本何在?因妇女经脉起于肾,将诸部之血引归血海,按月而流,故曰月信。既成此病,血干无流矣,故是方以滋阴补肾为主,清热次之,渗泻又次之,终归于补血补气,退热坚肾,真知固本者矣。是为第二步。

【注评】

(1)粉丹皮,即丹皮。

本方为固本而设,全方十一味,中含滋阴补肾降火之知柏地黄丸,再加补血益肝之当归、芍药及补气之党参。全方均是补肾补气血之要药组成。

三七 治干血痨养阴第三方歌

【原文】

养阴(第三方)

诸药三钱,服五付。

歌曰:

眉批:养阴(第三方),热清本固,则重培养,故君莱服以行气,臣菊花以制火平木,槐枝、冬青以润燥,芍药、茅根以泻火,胶、归、熟地以培养真阴,而第三步之功为得之矣。

【注评】

(1)此处“胎动,日月未足者”,指胎儿未足月而有早产之征兆。“取槐东引枝”即取生长伸向东方的槐枝,“令孕妇手把之,即易生”,缺乏科学性,可能仅有心理暗示作用而已。

(2)鲜冬青子:即四季青,又名红冬青、野冬青、冬青、冻青、冻生、小叶冬青、大叶冬青、万年枝、大叶青、油树叶、油叶树、树顶子。为冬青科常绿乔木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的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广东和西南各地。秋冬季采收,晒干用。味苦、涩,性寒。归肺、辛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敛疮。除内服用热证外,多用于烧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热毒疮疡等证,尤长于治疗烧烫伤。本品对外伤出血亦有收敛止血之效,可用鲜叶捣敷或干叶捣细撒布患处。常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本草图经》:“烧灰,面膏涂之,治皲瘃殊效,兼灭瘢疵。”

全方九味,三味中药阿胶、熟地、当归都强调药材品质要好,乃滋阴补血之要药,其余六味均用鲜品,以强其养阴润燥之力,方解已如眉批,经过第一、二方,已达热清本固,本方养阴,亦在培养阴血,为第三个步骤。

三八 治干血痨疏通第四方歌

【原文】

疏通(第四方)

诸药三钱,泡酒常服。

歌曰:

眉批:疏通(第四方)。培养之功既竣,要使疏通,方完步骤。故君归首以生新,杭芍以补肝,抚芎以顺气,其余皆行瘀通经之品,而治干血之症之法全。

【注评】

(1)三七:别名参三七、田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采收栽培三年以上的植株。立秋前后结籽前采挖的为“春三七”,根饱满、质较好;在冬季种籽成熟后采挖的为“冬三七”,质较差。洗净泥土,剪下支根、须根及茎基,大小个分开,先爆晒至半干,边晒边搓,使其表皮光滑,体形圆整坚实,晒干。生用。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临床应用:①内外各种出血之证。②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常用量:3~10克。研粉吞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

《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剑伤、跌扑杖疮、出血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晕血痛,赤目,痈肿,虎蛇咬伤诸病。”

(2)红花: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Caarthamus tinctorius.L.的筒状花冠。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均为栽培。夏季开花,当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阴干。生用。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化瘀,通经。临床应用:①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瘀痛,以及关节疼痛等证。②斑疹色暗,因于热瘀血滞所致者。常用量:3~10克。

《开宝本草》:“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其苗生捣碎,敷游肿。”《本草衍义补遗》:“多用破留血,少用养血。”《本草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3)泽兰叶: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或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var. hirtus Regel.的全草。各地都有分布。夏季茎叶生长茂盛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切碎生用。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祛瘀,行水消肿。临床应用:①血滞经闭、经行腹痛、月水不调、腹中包块、产后瘀滞腹痛等证。②跌打伤痛,胸胁疼痛,以及痈肿等证。③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常用量:10~15克。

《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药性论》:“主产后腹痛……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日华子本草》:“消补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

(4)莪术: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温郁金Curcuma wehyujin Y.H.Chen et A.Ling或广西莪术C.kwangsiens S.G.Lee et C.F.Liang的根茎。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亦产。秋冬两季均可采挖。去净泥土,蒸或煮至透心,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切片生用或醋制用。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去瘀,行气止痛。临床应用:①气滞血瘀所致的经闭腹痛癥瘕积聚等证。②饮食不节,脾运失常所致的积滞不化、脘腹胀满疼痛之证。常用量:3~10克。醋制能加强止痛之功。

《药性论》:“治女子血气心痛,破痃癖冷气。”《开宝本草》:“主心腹痛,中恶……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丈夫奔豚。”《日华子本草》:“得酒醋良。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

本方用补血第一方之四物汤为主,再用三七、红花、泽兰、莪术,全是活血通经,去瘀生新之品。是在清热、固本、养阴的前三个涉骤完成后的第四步骤,即疏通之意。

三九 治女阴生菌方药歌

【原文】

治女阴生菌(1)

歌曰:

【注评】

(1)女阴生菌,又称阴菌、阴挺。《诸病源候论》称子宫脱垂,《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称子宫脱出。在边远农村地区,相当长时间曾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多发病。多因气虚而升举无力,或肾虚冲任不固,胞宫失于维系而从阴道完全脱出于阴道口之外。作者方歌中说“女阴生菌湿热蒸”即源于湿热不太确切。但此症若治疗不当引起感染,可见热象。

(2)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l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teetoides Wall的根茎、根须及叶。现代多系栽培,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地。四川、云南黄连产量较大。秋季采挖5~7年的植株,除去苗叶、须根,干燥。生用或姜炒。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临床应用:①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证。②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等证。③痈肿疮毒,疔毒内攻,耳、目肿痛诸证。常用量:2~10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肠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癖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解巴豆毒。”《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本草纲目》:“去心窍恶血,解服药过剂烦闷及巴豆、轻粉毒。”

(3)奔豚伏梁气,即奔豚气,疾病名,出自《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描述胸腹内一种剧烈的气逆感觉,自少腹而上冲心或咽喉,如小猪之奔跑跳跃。可伴有腹痛,往来寒热,脐下悸动,胸闷气急,烦躁不安等。多因内、外各种因素导致气机逆乱而发。《金匮》中有治此证之奔豚汤。

(4)内外肾钓,其指不明,从花椒叶之性味功能看,疑指男性外生殖器(外肾)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阴茎头部表面可能见丘疹、结节、疣状坚硬物等表现。

(5)霍乱转筋,指霍乱吐泻后,津液暴脱,筋脉失养,发生小腿腓肠肌痉挛,甚者牵连腹肌痉挛而有拘急之感。气血不足者为寒湿侵袭也易发作。

(6)鲜榴枝,为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嫩枝。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洗净,切小块晒干即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涩肠止泻,杀虫。主要成分是鞣质,含少量生物碱、异槲皮甙、熊果酸、桦木酸、D-甘露醇糖、无羁萜、石榴皮苦素等。临床应用:①久泻、久痢、脱肛。②虫积腹痛。③阴痒,皮肤湿疹等。常用量:内服3~10克,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别录》:“疗下痢,止漏精。”《药性论》:“主涩肠,止赤白下痢。”《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7)花椒:又名大花椒、香椒、川椒、蜀椒、点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或青椒Z.schinifolium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皮。除东北和新疆外分布于全国其他各地。秋冬果实开裂时用剪刀沿总果柄顶端剪下,去种子,晒干。生用或炒用。味辛,性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桔醇,尚含留醇、不饱和有机酸等。功效温中,止痛,杀虫。临床应用:①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②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或吐蛔。常用量:2~5克。外用适量。

《本草纲目》:“散寒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泄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其叶与种子功用相同。

(8)蛇床子: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on的果实。我国各地均产,以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地为多。夏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筛净。生用。味辛、苦,性温。归肾经。功效温肾壮阳,散寒祛风,燥湿杀虫。临床应用:①阳痿、宫冷不孕。②寒湿带下、湿痹腰痛。③阴部湿痒、湿疹、湿疮、疥癣。本品外用能燥湿,杀虫,止痒。如单用本品煎汤选,可治阴囊湿疹。常用量:内服3~10克,煎汤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敷,也可研末做成坐药(栓剂)。

《本经》:“主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日华子本草》:“去阴汗,湿癣,齿痛,赤白带下。煎汤浴大风身痒。”《本草经疏》:“蛇床子苦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润肾,甘能益脾,故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寒湿既除,则病去身轻。性能益阳,故能已疾而又有补益也。”

本方分内服、外熨两部分。

内服方以当归为君,辅以滋阴清热之黄连、黄柏为臣,茅根、竹茹、满天星、芦荟、菊花均为寒凉利湿之品为佐,椒叶、榴枝利湿、收敛为使。

外用方为花椒、韭菜(子)、蛇床子研细末,用虎掌草煎熟捣烂拌均匀为膏状,热熨。

笔者认为,此内服方尚缺补气之药,应加参、芪、柴胡之属,以升阳气,取效方速。

此病现已少见,但以上疗法仍可参考。

四十 治孕妇疟疾泻痢方药歌

【原文】

治孕妇疟疾泻痢方

诸药三钱。

如有后重,加:

歌曰:

【注评】

(1)地榆:又名黄瓜香、黄瓜香秧、酸赭、山枣参、山红枣根、血箭草、血筋草、山枣子、山红枣、玉扎。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根。我国南北均有分布,以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东等地产量为多。春、秋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茎叶及须根,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凉血,除下焦湿热,解毒敛疮。临床应用:①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及崩漏等证。②外用于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等证。常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

《本经》:“主妇人……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可作金疮膏。”《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本草纲目》:“捣汁涂虎犬蛇虫伤。”“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

(2)厚朴: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biloba(Rehd.et Wils.)Cheng的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等地。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止,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姜汁制用。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临床用于湿阻、食积、气滞而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还可用于咳嗽气喘痰多者。常用量:3~10克。

《别录》:“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

(3)枳壳: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的未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地。7~8月采收,横剖成两半(枳实小者不剖开亦可),晒干。用时将原药洗净,闷一夜使软,切片。生用或麸炒用。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临床应用:①食积停滞,腹痛便秘,以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之证。②痰浊阻滞气机,胸脘痞满之证。常用量:3~10克,大剂量可用至60~90克。

《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别录》:“除胸胁痰癖,逐水停,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枳壳的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4)银花藤,又名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或新鲜茎叶。主产于浙江、四川、河南、山东、广西、贵州等地,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临床应用:①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口渴。②疮痈肿毒。③热毒血痢。④风湿热痹。常用量:10~13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可治痈肿疮毒。现代研究发现本品水浸液对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煎液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本品且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及抗过敏、解痉、降压等多种药理作用,故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等。

原方药中与方歌中药味稍有差异,方中有陈艾而方歌中无,疑为作者笔误。此方是在当归、川芎补血行气基础上,针对疟痢之症用清热止痢之品,因为考虑病人有身孕,故注意养血补血,以归芎为君药。必有寒热往来,赤白下痢等症,故用清热解毒止痢之品治之。枳壳、陈艾等均可酌情加入,不必拘泥。

附:药味总义表

【原文】

药味总义表

(注: (五味) 酸苦甘辛咸属(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脏) 肝心脾肺肾(五色) 青赤黄白黑属(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味) 酸苦甘辛咸能(功能) 涩泻补散散收燥和润软坚缓横坚行淡:能利窍,能渗泄)

贵州黔南清代中医手抄本注评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