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蜡染背后的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介入是否会沦为商业化运作?
所属图书:《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字

蜡染背后的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介入是否会沦为商业化运作?

To Promote the Cultura Behind the Batik:Will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be a Commercialized Operation?

蜡染既包含了精良的手工艺元素,又包含蜡染艺术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文化形态,所以传统蜡染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工艺是表象,文化则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传统手工艺品凝结着人类的抽象劳动,其创作不一定带有功利性目的,包含着创作个体对于生活本身的深刻体验。从丹寨蜡染中,不仅可以发现个性化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特色,也可以感受到传统蜡染纹样中所传达的苗族人民尊重自然、对于生活天真烂漫的积极乐观态度及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苗族蜡染艺术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可以很好地切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关注点,可以为苗族蜡染文化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生命力。

现在蜡染从居家自用物品转变为一种商品,其实也就是文化的‘物化’过程。同时从蜡染本身的特征来看,传统蜡染有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化产品的一面,它是依附于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实用工艺美术作品,蜡染制品的使用价值离不开物质载体而独立存在,在能体现其作为某些物质产品的特性,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又满足了使用者在文化价值心理上的某种抽象审美需求。

当苗族文化成为一种具有巨大增值潜力的文化资本之后,将会对一些具有实力的相关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正是蜡染本身所承载的诸多文化特质和内涵,以及资本化运作在贵州的广阔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介入了与蜡染相关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在我们的调查期间,扬武中学在贵州省文化厅和一家文化产业公司的支持下,开始编制一套蜡染教材的试点项目。该项目计划将蜡染的历史、工艺流程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等内容编入中学的乡土文化学习教材中,让后代也充分了解蜡染传统技艺的价值。这样的活动,无疑是在更深远的意义上的一种保护。文化产业公司的介入,也让这样的项目更具备可操作性。这往往和很多地方政府想通过“文化搭台”振兴地方经济的想法不谋而合。在贵州,民族文化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成为巨大的发展资源。

但是,文化资源毕竟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其市场价值需要一定的方式才能转化出来,而其市场价值的转换过程,对文化本身又会产生影响。此外,民间工艺知识产权主体的界定较难,导致了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局面。这也为文化的资本化运作带来了难度。文化究竟能不能成为一种商品独立存在?文化消费的结果是不是文化的丧失?这是很多学者正在思考的问题。无论文化产业以何种方式介入蜡染文化的市场运作,一个关键点在于必须深入挖掘苗族蜡染文化的灵魂,并以此提升文化资本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批优秀的民族蜡染文化品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所有的文化产业在资本化转化和品牌化运作中的首要目的是以文化资源的物态转换实现资源本身的升值,求得文化资源在区域发展中功能和作用的最大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化资源的自主性与特殊性。如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苗族蜡染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就容易导致蜡染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简单化、片面化和粗放型经营。长此以往,对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蜡染产品的文化推动,需要政府的文化部门、研究机构,以及民间组织等联合起来,充分挖掘蜡染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蜡染产品自我增值。在贵州的蜡染中,丹寨蜡染之所以享有盛名,面对工业化冲击仍然能自成一派,就因为丹寨蜡染在构图、画风、笔法、题材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让人一看就感到浓郁的苗族“古老文化”扑面而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传统的珍贵的古老图案已随岁月消亡,其中的文化内涵也被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现在急需做的,就是搜集整理资料,深入挖掘它的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它;同时,将文化内涵引入到蜡染创作中,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创作。只有紧紧抓住文化推动这一命脉,丹寨蜡染才能延续,才能发扬光大。

为了更好地进行蜡染的文化推动,还应该考虑兴建各种类型的蜡染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可以由丹寨政府牵头,各方集资,也可由民间自己建设。博物馆人员负责蜡染作品的收集、整理、展示、保护以及培养传承人,总结蜡染工艺流程,出版相关书籍,举办各种培训班等。馆内可分工艺流程的展室和体验室,在收集民间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对展品加以整理、提高,使之更为丰富多彩,以吸引本地民众和游客前往观赏。这类博物馆的日常开支可由财政负担或补贴,也可由政府或有关单位、团体提供有利场地,让民间组织或个人承包管理、经营,使蜡染传承人有一个较好的制作、研究和经营民间工艺的场所。

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