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关于丹寨蜡染本身的属性:艺术品还是手工艺品?
所属图书:《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字

关于丹寨蜡染本身的属性:艺术品还是手工艺品?

About the Attributes of Batik Itself:Art or Handicrafts?

(注: 画布上的蜡画。)

目前关于贵州蜡染市场该如何定位的讨论很多。对蜡染市场的定位困惑其实最根本还是源自于蜡染作品本身的属性。丹寨蜡染究竟应该定位为“民间艺术品”还是“传统工艺品”是一个首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定位的不同会导致保护和发展策略方面的明显差异。

从理论上说,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从属性上分,可分为纯粹审美性的手工艺术和民间手工艺两类,两者的生产方式和材料选择、传统功能、使用对象、审美取向、风格等有所不同。比如民间手工艺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化,跟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而纯粹审美性的手工艺术则以审美和装饰为主要功能,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在日本,“传统工艺品”指的是那些主要作为供给日常生活使用的东西,其制造过程的主要部分为手工制作或手工业生产;是根据或运用传统的技术和技法制造的;而且使用传统的原材料;并且已经在一定的地域上形成产地——一般是百年以上的历史,产地具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等等。

而“民间艺术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是艺术家灵感的体现,有独立性,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或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的欣赏品。一般说来,民间艺术品具有以下特征:1.针对性比较强,对某一领域的艺术人群而言,它可能是极佳的审美享受,而相对于另一领域的人群而言,可能分文不值。2.无明显的国界、时代局限。古代的艺术品可能到了现代还成为很好的艺术品,当然也可能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文价值观的变化,而退出艺术舞台。3.差异性大,材质从普通的物品到稀有物品,只要是有艺术和鲜明的欣赏特征就可以认为是艺术品;价格可以从几元钱到上万元,其价值和创作人员的技艺和知名度相关。一般来说,艺术品应该是独特和唯一的。

(注: 外国友人在贵阳参与“蓝花”文化活动。)

目前关于丹寨蜡染的市场定位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如果根据“民间工艺品”的定义,丹寨蜡染应该算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因为很多蜡染制品的主要功能还是日常使用,其目标市场是针对普通大众的日常需求。有人说,蜡染制品,不管再怎么强调它的艺术水平,还多是以床单、桌布等日用品作为载体的,它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彰显的,这一点就和书法、绘画乃至瓷器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再者,制作它所使用的原材料也比较简单,不像其他同样拥有比较明显使用价值的艺术品,可能因制作材料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价值差异,比如家具可以是红木、楠木的,也可以是普通杉木的,甚至可以是刨花板做的。所以蜡染不能完全说是一个艺术品,而应该是工艺品。而一个工艺品是可以完美复制的,那么又该怎么来界定蜡染的版权呢?一个民间艺人可以为自己设计构图的蜡染作品标上自己的名字,那么她是否可以在别人按她的构思做出的蜡染作品上也标上自己的名字呢?这样的争论随着机器大规模生产蜡染的出现而变得越发复杂。

此观点的持有者们认为,蜡染完全可以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比如蜡染的制作保持传统,但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不同题材,以加强各种文化的交流,同时外销产品时考虑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这一类的观点还认为,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

(注: “蓝花”文化活动是一次乡土文化和都市文明的交往。)

在扬武蜡染协会,会长杨芳给我们展示了几幅由她设计构图,由协会其他妇女画的蜡染作品,装裱精美,下面都刻着杨芳的印鉴。她承认,因为自己是国家级传承人,把她的名字放上去,价格可以卖得更高。通常一幅这样的蜡画可以买到400元乃至上千,但真正画蜡的那个妇女只能得到几十元。但是,因为丹寨蜡染的客户很多是对民间工艺感兴趣的小众消费者,他们更喜欢带有作者签名的、装裱比较精美的作品。所以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迎合了客户的需求,利用名人效应为蜡染增加了一些附加值。

观点二:还有的人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蜡染作为日用品的功能已经逐渐淡化,但作为民间艺术品的价值却日渐提升,所以蜡染应该定位于一些对民间艺术有兴趣并愿意为之付钱的中高端客户。现在很多的蜡染制品,特别是一些工艺精湛,构思独特的作品,已经被人们作为艺术品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作为装饰,不再具备原来的使用价值。有的名家的蜡染作品,标价上万甚至十几万,已经赶上了艺术品的价位。特别是销往国外的蜡染作品,往往都是被外国客户作为民间艺术品收购收藏的。所以,蜡染可以算是一种艺术品。既然是艺术品,就要保护其知识产权,通过产权的明晰来保护价格。而且,如果是纯手工制作,每一副蜡染作品由于作者的技法差异,画的风格肯定有差异。显然,这样的状况在蜡染市场上还未形成。目前常见一幅作品由几个人合作完成的情况,这显然是不符合艺术品的规范的。

观点三:蜡染可以同时定位艺术品和工艺品市场。一部分技艺精湛的、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通过增加各种附加值的方式,如提升文化内涵、名家效应等,进入高端市场;而大多数技艺一般的作品,还是以日常用品为载体,针对大多数日常消费者。丹寨蜡染在今后可能存在两种方向:一类可能是为普通大众的产品,而另一类产品是为那些追求较精良奢侈的蜡染手工饰品的少部分人而存在,这其中也包含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的蜡染高级服装订制。大众化蜡染产品是以蜡染为材质的现代大众产品设计,它既是包含传统蜡染审美特性,又涵盖当下实用的生活物品之需,以及富有创意的产品造型设计感。而为少数人提供的奢侈化蜡染产品,则可能是以传统蜡染的精致手工描绘方式附着于一些新型面料或者较昂贵的面料载体,或再结合其他纺织工艺,经过知名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创作而制作出的服饰“精品”,其本身可能附带一定的知名设计师品牌价值,不仅能满足少部分人对艺术价值的需求,同时又是包涵一定传统文化意蕴,满足了奢侈品消费者在传统文化层面的精神享受。

(注: 用“蓝花”做的包和香袋。)

这样的多元市场定位看似比较符合现今蜡染市场的实际,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难题,就是对蜡染作品的价值实际上还没有一个较为公认的评判标准和评判体系。国家没有相关标准出台,而民间的识别标准杂乱无章,往往因人而异,无法得到市场的统一认同;政府组织的各种技艺大赛和颁发的各种大师证明,水平也参差不齐,很难作为规范的标准。和其他艺术品不同,如何鉴定一个蜡染作品是出自某名家有很大的难度。其他艺人完全也可以用比较熟练的技法,比较接近的材质,盗用别人的构图,伪造大师的印章盖上,然后仿冒出售。通过作者印章、签名证书等方式,抑或是在构图中的隐秘符号,往往也容易造假。

其实,无论将蜡染定位在普通民族手工艺品,手工艺术品,还是两者兼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关键的一点还是需要建立一个可行的、公认的价值评估体系,然后根据蜡染产品(作品)的品质来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不同的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是不一样的。高端的蜡染艺术品,应该着眼于国际奢侈品市场或艺术品市场;中端手工蜡染市场,则应该关注中产阶级对古老生活形态和艺术回归的需求和向往等;低端蜡染市场,则可以追求价廉、实用和美观。不同的市场细分实际上是有利于推动蜡染产业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的。

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