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关于工艺流程:手工小作坊VS规模化生产
所属图书:《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字

关于工艺流程:手工小作坊VS规模化生产

About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manual Individual Workshop Vs Large-Scale Production

1.案例一:宁航蜡染公司

在丹寨县城的一条主要的大街上,宁航蜡染公司宽敞明亮的橱窗里,展示着服饰、桌布、窗帘等蜡染制品。这是一家由外来企业家投资的手工蜡染制品厂。和贵州其他一些以机器印染为主的大型蜡染工厂不同,这家公司采用的是专业设计,聘请当地蜡染艺人手工绘制,然后用传统结合现代的方式印染和晾晒,所以其成品既保留了手工制品的特色,也结合了一些现代的印染技术和审美需求。

宁航蜡染公司的老板宁曼丽,曾经是安徽省的“三八红旗手”,前几年就曾带领一帮下岗女工,让安徽一家濒临倒闭的织布厂起死回生。3年前,她敏感地察觉到贵州手工蜡染的市场前景,毅然决定在丹寨投资建设了这家中等规模的蜡染公司。初次见面,宁曼丽身上明显带着的一个女企业家特有的干练和果敢,就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她告诉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困难重重,许多技术问题、产品开发问题,工人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市场开拓问题……都让她费了不少精力和心思。3年过去,宁航公司逐渐走向正轨,订单量持续稳定增长。她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不少政府、企业和商店都纷纷到她这里来订购产品。

宁曼丽告诉我们,公司目前聘用了10多个画蜡的手工艺人,多是来自丹寨本地或榕江的苗族妇女。年龄从三四十岁到六七十都有。宁曼丽说,这样跨度的年龄,可以保证自己的蜡画制品里同时融合了古老和创新的风格。厂里画工最多的时候有40多人。如果订单实在太多忙不过来,厂里还把部分订单分发到一些不愿到厂里来画蜡的农户家里完成。

宁曼丽介绍到,一般情况下,客户会通过网站、电话等下好订单,提出对花样、尺寸、风格等具体的要求。厂里根据客户订单要求,设计好样本后,再放大在纸张上,让画工模仿着画。有时候客户自己没有明确的想法,也会根据预算,直接委托厂里帮助设计花样、构图等。在公司的画室里,我们看到宁航的画工们,正帮中国妇女联合会在带着Logo的T恤上绘制一幅以苗族传统铜鼓纹样为主题的蜡画,其图案简洁精美,非常有艺术感和现代感。

2011年宁航公司付给画工的工资是每平方米45元,按劳付酬,如果蜡画的难度增加的话适度提高报酬。这样下来,一个技艺娴熟的妇女每月可以有900~1200元左右的报酬。我们进到画室里,画工们大都在伏案画蜡,面前放着已经设计好后打印在纸上的画样。工作室里没有什么人说话,妇女们手里的蜡刀都在快速地移动着。在这里,速度就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宁经理告诉我们,整个2010年妇女们共画了两万多平方米的蜡画。

我们在村子里走访的时候,不少妇女却都提到宁航公司给的报酬太低,而且妇女们到厂里画蜡的话就无法兼顾家务,所以很多人呆不了多久都离开了。对公司来说,人力资源即画工人数的稳定也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宁曼丽告诉我们,苗族的各种节庆、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较多,厂里的妇女们常因喝酒等活动旷工,所以公司在招聘时,一般都比较愿意聘用一些画技较好、性情比较安静的妇女。大多数时候,画工们都被要求根据客户的要求,重复画同样的图案,和传统画蜡的创作体验很不同,所以这份工作其实非常枯燥而乏味,很难坚持下去。

(注: 传统和现代的衔接,村落和都市的互动。)

(注: 手持这些“蓝花”,她们就是幽暗开放的花朵。)

(注: “蝴蝶妈妈”的故事在苗族手工艺系统里被不断讲述。)

不同于传统苗族家庭在陶缸或竹制的染缸中浸泡画好的蜡染布匹,宁航公司投资建设了几个宽4~5米,长6~7米的大而深的染池,配备了机械的提升设备。蜡染布浸泡充分上色后,可以依靠机械力量将布匹从染汁中提升出来,自然晾干,这样就突破了传统小手工作坊只能做小尺寸蜡染的局限,所以公司可以生产一些大幅面的床单、窗帘等。没有接缝的蜡染作品看上去也更加完整和流畅。在传统的靛蓝染料中,公司还探索出了一种防褪色的化学添加剂。按宁曼丽的说法,蜡染褪色这个技术问题在宁航公司已经彻底解决了。

在一间堆得满满的产品陈列室兼仓库的房间里,我们看到了宁航公司资助开发的一些蜡染制品:四件套的床上用品、窗帘、背包、文件袋、化妆包、裙子、旗袍、T恤、头巾、裙子等等。都以蓝色蜡染布为原料。宁曼丽告诉我们,公司有自己专业的设计人员和裁缝人员,所以基本上只要客户提出要求,公司都可以制作出来。我们提到了蜡染纹样的笔记本电脑包,宁曼丽立刻表示可以尝试做几个出来,表现出非常高的商业意识和敏感性。

网站是客户了解宁航公司一个最主要的渠道。不少客户都是看到网站的图片和产品介绍后感兴趣,才打电话给公司订货的。宁航公司还在贵阳一家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顶广告上投放了一条简单的广告信息,只有厂名和电话。宁曼丽告诉我们,今年市场不错。多是一些政府订单,用作政府礼品(如大套床上四件套),或公司订购开会用的会议文件袋等。传统的蜡染图样让这类产品显得与众不同,很有品位和特色。

宁航公司也采取了与一些旅游点的销售商合作的模式,比如,公司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公司合作,由宁航公司提供产品,千户苗寨旅游开发公司负责销售,宁航公司提取售价的20~30%的提成。然而,宁曼丽说,这部分的销售份额并不大,主要原因是大众旅游点中,大部分还是廉价的工厂生产的蜡染好销。宁航公司还准备与一家深圳的模特时装公司合作。双方各出一半的服装,到新加坡、深圳等地巡回演出,利润分成。作为一位纺织界的业内人士,宁曼丽谈到,如果在服装中全部使用蜡染则太土气,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在时装或饰品的局部引入蜡染元素。但此外,观众和消费者对民族元素的接受和品味的培养也是一个问题。

宁航的产品包装一般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普通客户就使用带公司信息的塑料袋;外商或高端客户则采用手工纸做的手提袋(也产自当地的古法造纸作坊)。由于价格定位于中端,宁航公司提供的包装还并不算特别考究。

谈到未来,宁曼丽信心满满。她说,我们公司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迈出了成功第一步,克服了技术上的难题,建立了与地方各界沟通和合作渠道,也开发出来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第二步,我们要做文化,深入挖掘和加强蜡染制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来推动蜡染市场,再往后,我们还要做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声誉。

2.案例二:扬武蜡染协会(合作社)

扬武蜡染合作社的办公室和工作室,占据了扬武镇上一排普通平房中的几间。除了客厅里张贴的照片、证书和协会的介绍显明了身份,这个办公室怎么看都更像一所普通的民房。工作室设在厨房的旁边,狭小而局促。几个染缸放置在墙角,并没有盛放靛蓝的染料。工作室的台面上还放着上次花旗项目组织的蜡染竞赛获奖者的作品。每幅作品上都粘着一张纸片,上面有作者的名字、家庭信息、所画题材的寓意,以及作者对将来的打算等等。

这个协会由杨丽和杨芳两人联合注册,已经成立了快10年,在丹寨十分有名。起初协会注册在农民经济科技协会名下,性质是一个非盈利组织。2007年合作社法出台后,政府要求协会到工商部门注册,才能从事经营活动。现协会已正式改名为扬武蜡染合作社。同时还注册了一个叫“排倒莫蜡染”的商标。协会会长杨芳是省级民间手工艺传承人,曾随政府和一些文化企业到多个国家做过画蜡表演。她的作品,技法娴熟,构思精美,在市场上的价格目前在丹寨当地是最高的。

负责市场业务的总经理杨丽告诉我们,虽然协会成立于10年前,但这两年发展并不理想。2008年贵州遭受罕见的百年一遇的凝冻灾害,地里种植的靛蓝全部冻死,协会损失了将近80万,还失去了香港公平贸易机构将近300万元的订单。一直到今年,才勉强开始恢复少量生产,这也是我们没有在染缸里看到靛蓝染料的原因。

扬武蜡染合作社的市场也主要是通过网站宣传,或者依赖政府的一些交流活动和传媒。协会的网站链接了中国蜡染网、贵州蜡染、香港特产工艺礼品网等。合作社目前收到的订单主要来自沿海一带的旅游点、旅行社等。合作社提供半成品的时候较多,外面的公司拿去后自己再改进包装或形式,再提价销售。一般情况下,合作社拿到订单后,会分发给下面的协会成员去画。订单比较小的时候,就选择一些手艺较好的妇女来工作室做,这要优先找一些能够全天画蜡的妇女。

(注: “蜡画”没有染,未变成“蓝花”,在市场上装在框里,作为大众产品销售。)

杨丽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在接到订单后,要对承接画蜡的妇女做一次产品培训,把客户对规格、构图、画样等的具体要求告诉画蜡的妇女。这一步非常关键。过去就出现过由于苗族妇女不懂汉字,将客户所要求图样中的汉字全部画反的情况,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浪费,还延误了工期,最后只好由杨丽自己个人承担损失费用。

由于是传统的手工小作坊,大尺寸的蜡染作品无法承接,所以这个协会的产品还多限于桌布、被面或小幅的蜡画等。杨丽告诉我们,想扩大规模,就必须投资建新的染坊和烘房等。虽然2009年就给政府提了项目申请,但高达360万的预算还是有较大困难。2011年政府同意给合作社200万贴息贷款,但目前厂房的征地又遇到了问题,所以一直就维持在小批量生产的规模上,只能接一些较小的订单。

因为全部采用了传统的工艺,而且保留了诸如手工纺布、磨布等比较费时的工序,扬武蜡染合作社制作的手工蜡染费时费力,成本高,卖出的蜡染作品一般价格也较高。比如,她们画蜡使用的手工斜纹布(俗称花椒布)和市场布的差价至少有一倍。但杨丽认为,手工蜡染作品价值应更高,不像工业品的千篇一律,每一个版都不一样,而每个艺人画出来的作品也都不一样,很多出自每个画蜡妇女自己的理解,所以具备创造性和独特性,相应的,售价高一些也是合理和应该的。

杨丽说,扬武协会刚成立的时候,由于担心外地的客户不理解传统蜡染图案的意义,也曾极力模仿过画一些流行的图案。但实践证明并不成功。一是模仿得不像,不伦不类。二来客户觉得不是本土图案的,反而不喜欢。所以现在合作社一般只让客户指定作品的规格,而具体构图、纹样、图案等则由合作社的画工自己设计。此外,也不再承接一些顾客指定的字、画等单子。按杨丽自己的说法,就是:“我们要让外人接受我们,而不是我们去适应他们。”

扬武蜡染合作社产品除了销到外地市场,还有很大一块是在本地销售。根据苗族的风俗,结婚(盛装)、葬礼(两件)嫁娶等仪式上都要穿手工的蜡染和刺绣衣服。像跳月、苗历新年等节日庆典按苗族传统也要穿盛装,所以这里每个苗族妇女都会至少准备有一两套传统的蜡染盛装。过去基本都是从小姑娘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或者妈妈做给女儿。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了,就选择来合作社购买。虽然价格不菲,一套手工的蜡染盛装可以卖到1800~2000元左右,但还是很多本地人愿意购买传统手工作品。

杨丽告诉我们,目前对扬武蜡染合作社来说,产品的销路基本不是一个问题。画出来的蜡画基本都可以卖出去。关键一个是产能问题。限于小手工作坊的规模,她们一直无法提高产量,也不敢接大的订单。由于规模小,缺少专业的设计和缝纫工,开发其他产品,如服饰等的条件也还不足。另外妇女的培训也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许多苗族妇女在对蜡染文化含义的表达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无法向客人解释清楚题材的含义等,因而影响了销量。

在政府资金到位和征地问题解决之前,扬武蜡染合作社目前只能暂时把精力放在培训方面,重点培养传承人,希望等将来一旦扩大再生产的时机成熟,人力资源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同时,杨芳和杨丽也经常出国、出差,尽量和外面交流,接触更多的信息,同时也让自己积累和充电。

通过近10年的探索,杨芳、杨丽这些协会的领导人开始逐渐意识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区别,以及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杨芳说,苗族老人们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每一幅图案背后都有一个隐含故事,或者要表达某个特定的场景或含义。所以她们现在也要求手下的画工对所画的图案的含义要能够清晰地表述。比如,画这幅蜡画的初衷是什么?鸟代表苗族自由自在的灵魂。蝴蝶图案表现了苗族起源于“蝴蝶妈妈”等等。多年的销售情况证明,客户们对这些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图案更有兴趣。妇女们也认识到必须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精粹,把传统文化通过蜡染展示出来,才能有好的收益。

扬武合作社原来也想过和宁航蜡染公司合作,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合作没有成功。目前这两家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并不激烈,其各自的目标市场不一样:蜡染协会偏重高端一些的艺术品市场,而宁航公司则多做大批量的中端市场。

杨丽认为,作为本土本乡发展起来的组织,她们在群众基础、对文化的深度理解、对技术的把握等方面是有竞争优势的。市场竞争从来都无法避免,但由于扬武合作社有自己的特色,不盲目追风,反而坚持了这么多年。合作社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多挖掘一些古老的图案,多做蜡染精品,充分体现苗族蜡染技艺的精美。同时创出自己的品牌,把这一古老技艺原汁原味地保留下去。此外,有条件的话,她们还打算做蜡染工艺村、蜡染体验中心、蜡染培训中心、蜡染博物馆等等,以便能接待更多喜欢蜡染的游客。

(注: 丹寨县高寨村蜡染是水族妇女作品,不同于县境内其他蜡染花样形态,讲述了很多村落农耕文明的生活故事,呈现了村落民族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形态。)

3.案例对比:

对比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蜡染作坊的优势是,由于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古老的艺术元素容易得到保持,更加符合现代人回归原始的精神诉求。由于传统技艺所表现出来的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往往能唤起城市现代人的好奇和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由于费时费力,没有机器化大生产的痕迹,而且作品具有唯一性,手工蜡染也更容易被纳入民间艺术品的范畴,受到小众的喜爱。

但我们可以看到,以宁曼丽的宁航公司为代表的规模化和半工业化蜡染生产线,与传统的农户为单位的手工业作坊相比,在市场活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这类公司往往由具备良好商品和市场意识的企业家经营,他们更了解市场的需求和销售的渠道,他们也更知道如何顺应市场的规则,让蜡染制品更具竞争力;其次,作为企业家,他们在更雄厚的资金支持下,可以保障工期和产品的质量,效率也较高;第三,他们在技术方面更有创新的动力和潜力。他们开发出来的产品,更能够融入现代生活的元素,从而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这些优势,使得这类公司与传统小作坊相比,在走向市场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但是,同时,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投入产出比的制约,这类半工业化蜡染生产线也有劣势:第一,往往由于订单数量较大,有明确工期,为了提高效率,画工们分工合作,用生产线的方式来画蜡,机械简单重复,失去了画蜡的创作空间,画出来的作品缺乏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第二,为了提高效率,采用的一些新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工艺和工序,难以保持蜡染制品的原汁原味;第三,蜡染作品的设计、构图受客户和市场审美的驱动,一些传统的蜡染元素在不知不觉中容易丧失。

应该看到,虽然这类公司还是借用“传统手工蜡染”的概念,但其运作的模式,已经具备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特征。其针对的客户,不是高端的蜡染艺术爱好者,而是对民族题材有一定兴趣,追求独特性的中端客户市场。他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坚持自己对传统工艺尊重的同时,将传统和现代元素有机地融入产品开发和生产,既保持蜡染产品的本质特色,又找到在现代生活和市场中的生存空间。当然,今后如何通过文化来提升产品的价值,培养出稳定的消费市场也是他们面临的一份任重道远的工作。

和一般企业或个体作坊相比,像宁航这样的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企业,往往对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这些管理人员既要懂艺术,又要懂市场。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发展,容易被市场左右,盲目跟风。只懂艺术则容易走入“象牙塔”,容易被市场挫败。现在许多生产企业的管理者,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艺术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

和个体作坊相比,这些企业打破了家庭作坊式生产,开始走上了集约化经营之路。由于集中了大量同类型的人才,大家可以互相切磋,集中力量进行开发,所以这类企业往往创新力较强。而个体作坊由于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往往单打独斗,所以形不成技术优势。而且,许多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还固守着一些家族式的传艺思想,使这些作坊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进步困难。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才能赢得市场。可见,发展蜡染工艺品产业,还是必须走开放式发展的道路。

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