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行动项目:内部协商到外部激励的文化认同
所属图书:《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字

行动项目:内部协商到外部激励的文化认同

Action Items:Internal Negotiate to the External Motiv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2009年至2011年,我们主持了《手上的记忆——两个苗族妇女的生活世界》公益项目。项目关注了贵州榕江县塔石乡乌吉苗寨的两个妇女的生活故事,从她们的视野去呈现村寨以蜡染为主导的民族叙事和口述历史。项目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入村寨调查,与两个苗族妇女交往、互动,注重田野调查和一些资料的搜集,最后出版了书籍《手上的记忆——两个苗族妇女的生活世界》。

我们一直认为,贵州民族文化的基础性研究缺乏,很多散落在村落里的叙事都是重要的文化符号,需要用更多的田野工作去记录和整理。因此,与发展项目结合的基础性研究,在一年的周期里,全面关照了村寨人的诉求,而且与当地人的充分互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在比较真实的文化情景下搜集了大量民族文化叙事。

本项目之所以定位于行动项目与研究结合,源于我们的几点认识:一、行动项目的时间短,重项目,轻研究,导致项目反思不足,对当地的文化了解不深,往往是参与项目的几个人草草操办几个活动、写几个报道向资助方交差了事;二、基础性研究成果为后来者深入了解某一个社区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而及时的反思将有助于项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持续效应;三、研究成果解决了社区长久存在的文化故事发掘、民族叙事空白的缺失,这对于民族文化产业走以文化为导向的产业化路径提供了可贵的参照。此外,粗浅的资料堆积,以专家学者为主导的文化解释已经不能满足外界的需求,也不符合当地发展诉求。故事发掘、梳理文化的肌理和细部,能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本土文化,在贵州民族手工业产业走向国际化的探索中,增添国际性的符号。

从这个行动研究项目的定位上,可见时间成本高,投入精力大,需要一个独立的个性化的探索,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对于本地文化,尤其是手工技艺(记忆)的细部梳理,也可以说前无古人,是一种新的做法,期望是一项有益的实验。

延续我们对于传统手工艺背后的民族文化进入现代发展叙事的模式,我们在2010年至2011年继续对丹寨诸多村落开展田野工作,去探究这些村落内部如何和世界对接,在一个项目期去了解当地人的诉求,在充分的文化互动里去发现她们的价值,从而对梳理丹寨蜡染的历史,研究市场的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从2010年开始,我们无数次站在苗族妇女杨丽的世界里,去发现她所连接的村落内部语境和外部世界。古老的村落,时光凝固的样子,古屋透着土木色,“蓝花”在妇女的安然时光里沉睡了,漫山的绿树在春天的阳光里泛着鲜活的墨绿,在秋天慢慢变黄,在冬天凋零。一年的时光,我们看到这里的四季变化,看到了蓝靛长出绿芽,见到过画花的妇女坐在村落时光的深处,不言不语,认真地画着,我们在村寨的路上看到过美丽的日落。

面对各种外来者的走访,村民们参与公益项目已经不是首次经历,多年前,苗族妇女杨丽已经开始在自己的社区内和外界开始广泛地互动,企图找寻到丹寨蜡染进入市场的可能。

10年前,我们曾经对丹寨县排倒苗族村寨的传统社区进行过田野工作。没有刻意的安排,我们只是跟着随缘认识的苗族妇女杨丽随意走进村寨去看看她竭力推荐的,正在谋求进入市场的蜡染手工艺品。杨丽当时是县政协委员,正在筹划建立农民协会,带领苗族妇女一起做点什么。我们作为外来者进入她们的生活世界,对她想做的事情很好奇,想看看她们的民族文化,想探索如何让传统手工艺品进入市场。

走在排倒村落的内部,看着妇女们在日常生活里画蜡,沉静在时光深处。村民告诉我们,很少有人到寨子里来买蜡染,他们画的蜡染都是给自己用的,很多老年人戴着眼镜在傍晚的霭光里给出去打工的孙女画蜡、做嫁妆。一群小孩子围着老人的画布,学着用小剪刀剪出各种蜡染上的图案。孩子们在这样的文化语境里,接受了影响,这些民族文化的碎片就进入了他们的骨髓里了,即便哪一天他们离开了村庄,当有一点文化的光亮点燃,他们的记忆里还能记起趴在奶奶脚下看着蜂蜡流动的姿态,这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注: 画给自己用的蜡染物品每一笔都带着神圣情感。)

那一次,我花20元买了一张小蜡染,装裱好后至今挂在家里。“蓝花”里,花朵自由飘逸,鸟儿站在枝头歌唱。小宝贝李不言有时候经过,会指着问我:“妈妈,那上面的小鸟会飞啊?”“蓝花”在这里,在城市的空间里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自然的意象。孩子每天观察这样的图画,在多元的文化视界里,也许就发现了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这个词在10年前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文化多元主义”者倡导的一种行为准则,一种极为重要的价值观。

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及“蓝花”,再次以一个公益发展的形式关注丹寨蜡染手工业发展,绝不只是为了做一件事情而做一件事情,也不只是在传统的社区发展项目中去做一次培训,以一种惯有的思维方式去执行一次“技术性”的项目运作过程,或者做一次简单的信息搜集,以惯常的视角去看待项目的目标、流程和结果,而对于社区内部的需求回应过少或者不足,与村民的互动比较少,或者干脆无视社区内部的文化肌理、民族叙事及发展价值。我们是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来探索,探索丹寨蜡染手工业发展的前景,走向以文化为导向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在对社区内部文化肌理的系统梳理中,发现社区内部自我发展的动力,在一次极具故事性的表述中重新发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价值。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在贵州大力倡导文化强省、发展文化旅游为支柱性产业的背景下,这种尝试极有可能带我们走向一种以民族文化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走向社区内部为主导、外部多方支持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