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从“生活文化”视野走进贵州生活世界
所属图书:《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字

从“生活文化”视野走进贵州生活世界

From“Life Culture”Vision into Guizhou Life World

回到生活世界,把这种内心的感受变成一种激越的呼喊,这样的姿态也许会让人心累。我们宁愿自己悄悄地感受这个世界,进入生活的常态悄悄体验。

于是,每每遇到真实生活的空间、场景、事件或者真正悟透生活本质的大师们的生活细部纹理表述,我们在心里问自己,这是不是真实生活世界?这种询问非常真实。有时候,我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实,无法判断,不想判断,也许真实是幻象,幻象也是真实。谁不是在过着踏踏实实的生活啊?我为什么每每感到表演的虚幻,舞台的模仿?渴望真实变成一种固执的生活坚守,以为自己真的找到了那个所谓的真实世界。

美国人研究什么的都有。萤火虫的消失成为生态学家关注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线索。全世界就那么几个人研究,事情做得踏实,有意义。对真实性的追问催生了旅游人类学里旅游真实性主题的研究。学者们走进苗族村寨,看着那些正在表演的歌舞、以木片包裹的瓷砖外墙房子、被责令拆掉的铝合金窗户,他们会感叹,难道那不是他们的真实?那是他们的真实?是谁在要求改变真实?改变以后的真实难道又不是真实了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他们在以强势的话语告诉传统社区:你们必须保存这些老东西,那才是最美丽的物件,是我们想看到的真实!而当村民刻意迎合权势者的需求,他们再次被强制回到“原来的传统式样”。那被外界认定为“真实的”环境使他们感到极大的厌倦,或许会在内心挣扎着反问,为什么我最欣赏的新房才建起几天,就有人来说要还原、包装成“老的样子”。这是历史的真实,还是真实的历史?

坐在古朴的寨子里,我们常为自己没心没肺的欣赏之态感到歉意,是什么样的话语权力在告诉他们“回归世界”?古朴这个词,不是村民自己的表述,他们只会说旧了,旧了。他们讨厌陈旧,喜欢一切都是崭新的,那代表物质的充裕与富足,代表走进主流生活的足迹。当经历过物质生活浮躁的群体,再次回到乡村去修复自我的生活世界,来者无疑传递出这样一些文化信息: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生活才有尊严才有意义。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缺失正在于我们没有自己选择自己,而是一次次被他者选择。控制无疑是生命价值感得以延伸的重要手段,无法控制就无法实践自己的价值,一边注定在被控制的语境下继续表演,一边怀疑真实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

走进贵州真实的乡土,人们顿然发现一个美丽的世界。在村落,一切如故,还是旧时岁月和光阴。来到寨子,就地躺在一片青草上,随手拔一株草放到嘴巴里细细咀嚼,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天空蔚蓝。无疑,我们正在经历的贵州,宁静恬淡、温厚富有,令人着迷,让人向往。那些原生态的、神秘的、人文的、乡土的,我们一直苦苦寻觅的生活方式,在贵州的山乡都能找到。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漠视了脚下的乡土,疏离她,以为现代生活价值是唯一值得追寻和尊重的价值。

今天,我们重回生活世界,把贵州乡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理念紧密结合,企图找到时尚和乡土的圆融。当我们不停走出去,外来者发现的贵州乡土,是我们对贵州文化的新解和重构的过程,是贵州文化被发现和自我再发现的过程。

生活世界里的人在哪里?无处不在,可多少人悟透了生活的价值?谁在认真地生活,走向自我世界的意义,并认为那才是生活的真实。

无论是对于贵州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学术探讨、政治话语,对于生活文化的关注都在于真实,而丢失了生活文化的哲学价值,也就丢失了最核心的价值——真实性。加之,行动项目多注重技术性的实施,以外来者的培训为依托,表面上以当地人的需求为主导,实际上在已经被固化的工作方式上远远脱离了本地人的需求,真实当然不复存在。我们曾无数次听到村民说,我们不需要培训了,多谈谈如何让我们进入市场吧。

(注: 稻作文明延续了村落文化持重的美,也是“蓝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空间。)

由此,我们认为,花旗贵州丹寨手工业发展项目需要关注生活文化,回归生活世界,才能实现它强调的价值:多方互动,平等对话,支持文化传承,关注妇女发展,建立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社区。

(注: 手工纸上的“蜡花”,也许是我们的首创吧。)

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