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蜡染的价值评价 穿在身上的历史和流淌在手下的记忆
所属图书:《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字

蜡染的价值评价 穿在身上的历史和流淌在手下的记忆

Revaluation of the Batik Value:History Wearing on and Memory Flowed in the Hands

(注: 蜡画已经被移置到工业棉布上,各种风格的花从贵州各地来到丹寨蜡染厂交融。图上有榕江系、丹寨系蜡染的花样。)

在讨论蜡染的保护和传承之前,有必要对蜡染这种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价值重新做一次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如果不能充分了解蜡染的各种价值,也就无法理解蜡染传承的意义和途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蜡染本身兼具了多重价值和意义。

审美和艺术价值

丹寨蜡染的题材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审美和装饰的意义。我们看到,在丹寨蜡画作品中,不仅有对自然界的鱼、虫、鸟、兽,花草和相互之间的互动的描述,也有对民众日常生息繁衍劳作的记录。既有对民族古老起源和变迁故事的记述,更有对神奇超自然力量的认识和崇拜。这些蜡画,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非凡的创造能力,诠释了苗族对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关系的理解,对自然界食物链结构的认识,还反映和记录了苗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程度、生活状况和当时的整个社会发展状况,更加映射出这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审美和智慧创造能力的水平。可以说,蜡染是苗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蜡染艺术的产生与其独特审美文化内涵都离不开自身的地域特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高原山地居多,山脉重峦叠嶂,自然资源富集、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身处这样边远偏僻地理环境中,加之过去生产力较弱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以及不便的交通,这里的少数民族大部分以农耕为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相对较闭塞,从而产生了本民族特有的群体性文化内涵与审美评判价值。“贵州的少数民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并无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传承历史文化中的种种观念,只能依靠口头文学(说、唱)和图识。作为民族民间蜡染或刺绣、挑花、编织等艺术图识纹样势必成为这些民族的观念载体。”平日生活劳作中耳濡目染的自然生态环境就成为他们绘制蜡染的创作源泉。可以说,那些小小的蜡染布片积淀着每一位隐藏在其背后的苗族妇女们质朴的手工劳作之美,她们在蜡染绘制过程中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愿景,有简练、朴素、淳朴之美,这是蜡染自身恒久的文化价值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蜡染中古老传统的物象造型在对生活作直接参照的同时,又在审美价值上有大的突破和超越。而较封闭、多阻隔的地理因素使得贵州少数民族之间乃至同一民族不同支系之间也形成并保留了不同风格的蜡染特征。

科技价值

传统的手工蜡染包含很多的技术成分。比如靛蓝种植和采摘的合理时机与方式;各种浸泡添加剂(如白酒等)的比例、温度,以及染缸的容积、材质;浸泡时间的多少;各种蜡(黑蜡、白蜡和黄蜡)的比例调配等等,无不反映出老百姓对各种原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把握,折射出世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即使在今天,古老的蜡染技术依然给予了现代人许多科学的启示和借鉴,其科技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由于蜡染全部采用天然材料,包括天然染料蓝靛、蜂蜡、土布等,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制品。在环保和低碳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它的环境友好特质可以成为许多工业品借鉴的经验。

人文价值

蜡染不仅丰富及便利了苗族的日常生活,它也是苗文化的一种象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苗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生活态度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可以说,蜡染民间工艺是艺术与生产相统一,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产品,它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既是艺术作品,又是日用品。它产生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

(注: 制作蜡染的手套在冬天沉静在时光的深处。)

(注: 盛染料的木筒在房间的角落。不到温暖的夏秋季,不画蜡,不微澜。)

历史价值

当人们初次看到那些美丽而繁复的蜡染图案的时候,脑海里往往会浮上这样的疑问:“千百年来,苗族妇女们用蜡染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究竟要表达什么含义呢?”可以说,蜡染工艺实际上是苗族文化变迁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在蜡染中,我们可以了解苗族的风土民情、社会制度、礼仪规范和文化特征,因而它是研究苗族物质与精神文明和造型艺术的重要依据。丹寨蜡染题材绝不是简单地对自然事物的描摹或一些象形图案的组合,许多的内容和苗族重要的宗教仪式、社会活动、历史事件相关(详见本书第三章)。所以研究丹寨蜡染,实际上可以从一种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注: 多年前出版的蜡染书籍,有很多细节的故事和精细的生活记忆。)

文化艺术价值

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特点,是人们永远需要文化多样性来补偿和满足人类内心需求的多样性。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特色。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苗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以各种特殊的知识系统和各类特定价值为基础的文化体系。蜡染就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蜡染工艺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深度的文化艺术思想。

同时,蜡染手工艺的存在方式与其自然环境和区域性的生产生活形态息息相关,所以具有普遍性意义。过去贵州丹寨地区相对封闭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对保护丹寨蜡染中的一些传统文化信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丹寨蜡染的古老图案中保留了许多和苗族这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文化信息。我们在丹寨蜡染中,可以看到苗族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对生命的诠释方式,对自然的态度等等文化元素。可以说,蜡染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的多样性、知识系统的多重性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本和社会优势资源。

因此,这些古老的文化信息对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重要的价值。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丹寨蜡染不再与外界隔绝,它也在和外界的互动中进行着自我改进和自我更新。作为源自日常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它需要从现代生活中不断获取生机和活力。它不可能简单地孤立于时代而存在。如果一味地强调保护而不思发展的话,丹寨蜡染也会陷入固步自封和逐渐衰退的困境。

经济价值

在过去,蜡染是苗家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传统蜡染手艺的高低曾是检验当地苗族妇女生活技能与妇德的重要标准之一。画蜡是当地苗族妇女“女红”的主要内容,因此当地苗族女性从小就要向长辈学习蜡染手工艺。传统蜡染工艺也是苗族服饰中的主要装饰技法。在丹寨,婚丧嫁娶等重要仪式中,人们至今依然还喜爱穿着蜡染布制成的盛装。尽管现在画蜡已不再是年轻人必须的生活技能和择偶的标准,但那些自己不会制作的年轻人,依然会选择从一些老的艺人手中购买蜡染来使用。

(注: 向外来者展示“蓝花”,已成为当地苗族妇女向外交往的一种形态。)

随着旅游业的介入,丹寨人也开始逐渐对富于民族特色与艺术特色的丹寨蜡染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丹寨蜡染的经营主体各种各样,有集体、私营企业和小作坊、个体生产者等。虽然经营主体形式不同,但他们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即在生产过程中,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开发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注重其经济价值,获取商业利益。

可以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传统蜡染手工艺品的日常使用价值正在被削弱。与此同时,民间工艺的特色文化价值,却是现代工业所不能淹没的。如果可以将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现代经济价值,将民间工艺与市场有机结合,就可以实现民间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在丹寨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我们需要从一个时代高度来认识和发掘蜡染手工艺的新价值,不单要看到蜡染制品作为传统的生活日用品的价值,还要看到它们在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艺术和精神价值;要理解它的传统价值和现代社会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要更多地思考蜡染如何适应现代生活,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作用,将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现代化、符号化。所以,思考如何将丹寨蜡染中的文化资源信息加以重组,利用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开发和运作,为其注入新的发展潜能,才能为丹寨蜡染开辟可观前景,从而实现激发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自信心的最终目标。同时,也通过对这种文化符号的认识与运用,为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从手工蜡染的市场细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有必要、有选择地突出和强化丹寨蜡染的某些价值,比如,如果是针对喜爱蜡染艺术和文化的消费群,应强调蜡染作为苗族文化载体的价值和作为民间手工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强调每一幅蜡染作品的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所带来的收藏价值等等。当然,溯其根源,蜡染作为生活日用品的价值也不应该完全忽略,但应该和现代生活方式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突破传统,让蜡染的艺术要素和使用价值得到完美结合。

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