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对贵州蜡染和丹寨蜡染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所属图书:《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字

对贵州蜡染和丹寨蜡染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the Guizhou Batik and the Danzhai Batik Study.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在民间早已开始,而在全省各地的重新挖掘和系统研究,则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八十年代达到高潮。当时,大量贵州本土和外来艺术家对蜡染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出版发表了大量专著和文章。其中,马正荣、刘雍等人从学术角度对贵州民族民间蜡染进行了系统挖掘、整理和研究。这些建设性的工作,为贵州民间蜡染的搜集、保存和推陈出新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原始素材和资料。其后,陈宁康、傅木兰、蒲国昌、周世英、陈大庆、刘雍等艺术家,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对贵州民间蜡染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的研究,涉及蜡染的起源、题材的内涵、艺术文化价值等等。稍后,姜慧对蜡染的人文价值资源也做了深入的思考。汪璐、张遵东等人提出了贵州蜡染复兴必须走文化产业化道路的观点,等等。

除了将贵州蜡染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中往往都会提到丹寨蜡染这一主要支系以外,对丹寨蜡染这个特殊流派所做的案例研究也不少。如宋利荣在他的《贵州丹寨苗族原生态蜡染图案艺术鉴赏》一文中,对丹寨蜡染的图案、色彩、寓意等都做了比较翔实的文化和艺术诠释。马正荣、李昌宗和程月容等在《丹寨蜡染——贵州兄弟民族中的一枝花》中分析了丹寨蜡染的历史沿革和流派特征等。彭咏在《黔东南苗族传统蜡染的巫术意味与哲学隐喻》中更是对丹寨蜡染图案背后的自然崇拜和巫术意义以及丹寨“窝妥”的神秘哲学隐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注: 有一天,我们的田野工作,她大汗淋漓从山上下来展呈远景村里的“蓝花”。)

总体上说,目前已有的蜡染文献较多集中在蜡染工艺的起源与风格流派问题、蜡染具体工艺技术、不同民族之间蜡染纹样与工艺比较,以及某地传统蜡染工艺技法与审美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且多以民俗、纯绘画与艺术的角度居多。从手工业产业发展和民族社区发展关系,以及民族生态学的角度对贵州蜡染进行研究还所见不多,特别是对传统蜡染手工艺的现代化适应和资本运作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涉及较少且涉及面不深。这些是本书想努力突破的一个地方。

(注: 蓝靛草染料,苗族妇女在山上种的,小小的植物,纯自然的,配以酒、石灰制成染料“蓝靛”。)

蓝花叙事:丹寨蜡染从村落走向世界的探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