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演述文化场景
所属图书:《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 出版日期:2016-12-01文章字数:字

第一节 演述文化场景

大凡史诗都具有一定的演唱“规范”。苗族古歌也不例外,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和演唱氛围。古歌大多在吃鼓藏、婚丧活动、亲友聚会、节日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中老年人、巫师、歌手等懂歌较多的人。

20世纪50年代,唐春芳在叙述苗族古歌的演唱环境时说:苗族唱古歌,多半在节日、走客或农闲这三种场合。其中以走客喝酒时唱古歌规模最大,情绪最高。过去苗族走亲戚时,主客双方都要准备好歌手,如客方找到出名的歌手,走客就要三天三夜才回转,如果找的歌手懂的歌并不多,则一天一夜即回转。这种风气,炉山县凯棠乡(今凯里市旁海镇凯棠村——引者注)与台江县革一乡一带苗族地区仍然保存着。对唱的双方,有时是主客双方的歌手,但有时也是客方的歌手——

今旦指出:“唱古歌有两种场合。一是节日或喜庆之时,主与客或不同村的来客间对唱;一是冬闲时节约上几位歌手走乡串寨寻歌对答。” [2] 2001年夏天,笔者曾亲眼目睹了台江县施洞镇数名歌手,先后到相邻的剑河县革东镇交架、大稿午等村,找歌手赛歌的情景。对歌时一般是二男对二女,在无相当对手时,也可在两对同性之间进行。下面的这首“歌花”就是寻唱的写照:

Gid tongd vangs nix liub,

找银饰打身上风箱扛,

Dlenl vangl vangs seix seb,

弄点工钱串寨走他乡,

Dlenl vangl vangs max jas,

进寨出村我枉自奔忙,

Ait gid jus jox hvib.

意乱心烦真没了主张。

Dab bul not niox hsab,

没有回报你跟多人唱,

Dab dial ait nangx hlib!

留个美名你答哥一腔!

Ait lil hvangt naix jub.

相待以礼将你美名扬。

Ait niel bit niongx fangb,

如敲锣鼓响声遍四方,

Ait jil kent vux vob.

如得竹篮我把菜来装。

Dad mongl hot nongx hnaib,

拿去烹煮下饭把新尝,

Ghab dangl hniut ax hniongb.

半年难忘那喷喷余香。

Nangl nangl hent niangx xenb,

念着妹妹到地老天荒,

Hent dail mait sux hveb.

赞美妹妹懂歌又善良。 [3]

只要对方答腔,对唱就算开始,至于从何唱起,可以客听主便,也可以由双方协商决定,或者接着主动邀请的一方已经开唱的内容唱下去。也不一定每歌必须唱完,只要双方同意可以中途换唱他歌。

根据口头诗学的基本理论,口头诗学关注的是传统、表演和文本三个要素,传统可以看作是一个历史深化的过程,表演是共时性的事象,而文本是传统和表演交互作用的结果。没有表演,口头传统便不是口头的;没有表演,传统便不是相同的传统;没有表演,那么,我们关于荷马的观念便失去了完整性。 [4] 我们通观苗族古歌的演唱,可以发现它的表演性十分明显。

可以说,一次对唱古歌活动,如同一次表演的大戏,“八层人坐,十层人站”。而歌手如同演员,听歌者就像观众、听众。正如前文提及的唐春芳所描绘的:遇到有趣的地方,群众就发出愉快的笑声;遇到精彩的地方,群众就发出“好啊!”“老实好啊!”等等赞叹声……这种情况在许多史诗的演述中都存在,可以说是史诗表演性质的一个基本特征。例如在《江格尔》的演唱中,“民间艺人的演唱艺术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常常为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发出同情或赞赏的呼声。有时唱到特别激动人心的情节时,他们甚至会激动得跳了起来,把帽子抛到地上。” [5]

这些实际体现着“演员”与“观众”间存在一种默契的互动,让“观众”似乎已经融入了歌唱的场景中。能在众人面前唱歌、对歌,尤其是善于演唱古歌的人,有着较高社会地位,但他们十分重视“听众”的存在。因此在对唱古歌特别是在唱歌花时,表现出对“观众”的注意:

Nangl ob denx jongt jid,

穿上两层身子紧,

Gol ob diux vut hnangd,

唱上两首也好听,

Dail bub seix vut hfaid,

懂得的人好来答,

Dail zongb naix vut hnangd.

不懂的人仔细听。

Nangl ob denx vut nangl,

衣穿两层也好穿,

Mongl ob diex vut mongl,

多走两步也好行,

Mongl ob diex dot bul,

跟上两步我有伴,

Dail bub seix vut mongl,

懂得的人也好跟,

Dail zongb naix vut dangl.

听唱的人也好等。 [6]

另一首歌花《唱歌要明理要真》中也说:

Diot hxak diot xend xend,

歌要唱明理要真,

Diot hxak xet lad mad.

唱歌不许乱纷纷。

Diot lad mad lad dongd,

唱歌纷乱胡缠搅,

Liek det lad mad ghad.

如同木棒涂大粪,

Dail hnangd seix xad hnangd,

听歌的人难得听,

Dail hfaid seix xad hfaid.

答歌的人答不成。 [7]

这两首歌花中都谈到了“不懂的人仔细听”,“听唱的人也好等”,“听歌的人难得听”等,从中可见歌手对“听众”的重视,而对听众的重视乃是“表演”功能的重要体现。当然苗族古歌的创作并不是为了表演,可以说却是以表演的形式来完成的。同时,听众对歌手也有着重要影响,在演唱过程中,有时歌手也会出现突然的记忆断缺,这时听众中常有人尤其是同一个家族的人会提醒他,使之能够接着演唱,歌手从中还能得到精神上的鼓励。

这种歌手与“听众”的互动,正如口头史诗传统研究领域的先驱威廉·拉德洛夫在对吉尔吉斯口头史诗传统的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


[1] 唐春芳:《苗族古歌》,《民间文学资料》第四集,第7页,中国作协贵州分会筹备组编印,1958年。

[2] 今旦:《苗族古歌歌花·前言》,第7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

[3] 今旦:《苗族古歌歌花·找银饰打肩上风箱扛》,第1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

[4] 尹虎彬:《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第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5] 阿·科契克夫:《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转引自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第18页,方志出版社,2007年。

[6] 今旦:《苗族古歌歌花·跟上两步我有伴》,第119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

[7] 今旦:《苗族古歌歌花·唱歌要明理要真》,第120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

[8] 转引自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巴莫曲布嫫译,第7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