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凤羽水乡的吟唱
所属图书:《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 出版日期:2014-12-01文章字数:3910字

凤羽水乡的吟唱

有一个地方,她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人们称她为“凤羽水乡”,这便是地处贵州南隅的三都县;有一个民族,她似水柔情、恬静安宁,栖息在月亮山下、都柳江畔,这便是水族。

公元前3世纪,水族先民们被迫在秦始皇发兵岭南的战乱中离开世代居住的岭南地区,一步一回头,千辛万苦沿龙江溯流而上,辗转迁徙,最后定居在黔桂边境地区的月亮山下、都柳江边。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水家人不断修补历史创伤,整合民族精神,发展本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创建了一个文化独异、经济相对稳定的“凤羽水乡”。新中国成立以后,196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从此,都柳江畔的三都县成为了水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

高山阻隔了水族儿女与外界的交流,秀水凝聚了她们对生活的向往。“一道山谷一片天,一方水土一方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培育了特殊的生活方式。水家儿女热爱生活,喜好歌唱,单歌、双歌、古歌、叙事歌,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做客下田,无论是打柴问路还是情窦初开,水家人都离不开歌唱。

从事音乐创作的我,非常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合唱音乐会上,我被这首根据水族民间音乐改编的童声合唱作品《弯弯的月亮像牛角》深深吸引,这是被收录入深圳音响公司出版发行的合唱专辑《56个民族,56首合唱》中的水族合唱曲目。

歌曲中描绘的那种宁静悠远的意境使我向往,并开始对“水族”这个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暗暗在心里许下一个心愿:“有机会一定要去水族聚居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深切感受水族人民那恬静安宁的生活”。岁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之间几年过去了,多年前不经意间许下的那个心愿一直没能实现。直到今天,当我接到“水族双歌专题节目”创作任务而需去三都水族自治县采风时,才猛然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心愿,这让我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因为于我而言,这将是一次心灵的赴约之旅。

汽车进入三都县境内后,我立即被那水墨画般的景致所吸引,只见山峦纵横、雾霭重重,田野里一片鸟语花香,我不禁开始想象,这么美丽的山水会孕育出什么样的音乐文化呢?

走进县群众艺术馆的大门,远远地就听到了一阵美妙的歌声向我们飘来。

原来,这是群众艺术馆的潘秀云同志为迎接我们而唱起的《迎客歌》,歌曲是用水语演唱的,我听不懂歌词含义,但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水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而且我立即意识到,我心灵深处的那首《弯弯的月亮像牛角》和这首迎客歌之间有着很大的渊源关系,许多音乐元素都是相同的。接待我们的原三都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水族文化老专家石国义老人告诉我,这首《迎客歌》就是水族双歌。

说明我们的来意后,石国义和我们谈起了水族双歌:水族人民能歌善舞,喜爱自己创造的说唱艺术“旭早”(亦叫双歌),水族民间艺人演唱“旭早”时,常常边演唱边敬酒,习俗迷人而独特。“旭早”演唱者通过用水族语言的表白和演唱形式叙述祖先的历史,用寓言故事、民间传说,歌颂善良、启迪智慧及鞭挞腐恶,团结群众教化后代,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增强民族凝聚力。它根植于民族土壤,是水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

原来,在水族民族民间音乐中,广为流传并最有影响的便是“水族双歌”,水语称为“旭早”,“旭”为唱歌,“早”是“双”或“对”的意思,所以“旭早”汉译为“双歌”。组成双歌的每一首歌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却不能单独成篇,必须问、答合成一对,组成一个必须是偶数的结构单元,故因此而得名。

听完了石国义老人的介绍,我们见到了在艺术馆等候我们采录双歌的民间艺人,简单的交流后,她们开始了演唱《问好歌》,指的是儿女亲家初次见面,男方来到女方家,女方作为主人向新亲家问好。歌中唱道:

主人唱完《问好歌》之后,客方要唱《提亲歌》来应答:

歌词大意是:

这一问一答两组歌曲,就构成了一个偶数单元,从结构上来说,主体唱腔虽因词而异,长短不拘,但每首或每段都有固定的歌头、歌尾相嵌,达到了曲调组织的高度完整,这是一种有引子、带尾声的多句式单乐段结构,具体顺序是这样的:呼唤式引腔的歌头之后进入多句式的主体唱段,最后以众人帮和的歌尾结束。这样一种严谨的曲式结构,充分展现了水家人音乐审美的独特个性。

水族双歌一般分为祝酒双歌和说唱双歌两类。《问好歌》和《提亲歌》就属于祝酒双歌。祝酒双歌往往以自谦、自责和盛赞对方为吟唱的主要内容,和者也是反其道应唱。总之多以互相赞美、互相谦让的内容为主,以期实现情感交流,增进友谊的目的。

听了敬酒双歌之后,石国义老人继续为我们介绍说:双歌分为敬酒双歌和说唱双歌两类,其中以说唱双歌最有价值。说唱结合的双歌,分为说白和吟唱两部分。说白相当于序言或小引,起到介绍吟唱主体角色、引出故事或直接叙述故事的作用。这类双歌较多,是水族双歌最主要的部分。

青年双歌艺人杨秀明和石少霞为我们演唱的《阿祥与妹英》就属于说唱类双歌,歌曲吟唱的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封建包办婚姻最终没有结为夫妻,只能天各一方,相互思恋。

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妹英回应:

简单朴素的歌词,浅吟低回的演唱,表达了恋人之间深深的爱恋,同时也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强烈的控诉。说唱类双歌不仅吟唱爱情,同时还包括水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存了水族原始文化记忆的诸多信息,是水族社会生活极为丰富的教科书。

这是一首《猜谜歌》,甲方唱:

乙方回:

充满智慧的水族人民将许多社会实践经验编成双歌来吟唱,从而向子孙后代传教了生产生活知识。

据石国义老人介绍,在说唱类双歌中,还有许多吟唱人际交往的歌曲,人们通过吟唱这类双歌起到了规范社会道德风尚的作用,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广为流传的《姨妈歌》就是如此。《姨妈歌》说的是两个互不相识的水族妇女初次见面的故事。其中一个到城里住宿,房东老板也是一个水族妇女,热情地招待了她。

住宿的妇女是这样唱的:

房东女人这样应:

这首《姨妈歌》用朴实的语言,吟唱了一个生活中极其平常的故事,但是简单的语言里却反映出了水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教育着人们要互相帮助,不管认识与否,大家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

采录工作进行到此,我深切地意识到双歌对于水族人民而言,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艺术形式了,而是深深扎根于水族社会中,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正应了那句古语“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歌之”。

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文化站的石少霞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青年歌手,歌声优美动听,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2007年的一天,一位卧病多年、久治不愈的妇女特别渴望听到石少霞的歌声,于是恳请她的丈夫请石少霞去给她唱歌。

为了满足这位病人的心愿,石少霞欣然前往,但是因为这件事,石少霞和丈夫之间却产生了矛盾,因为在水族人的观念里,已婚妇女是不能随随便便出去唱歌的。石少霞唱完歌回到家中,发现丈夫十分生气,为了缓和气氛,她向丈夫解释了很久都没用,无助的她便不由自主地开始了吟唱。

最终,一场用语言无法解决的夫妻矛盾便通过吟唱双歌的方式轻易化解了,可想而知,双歌对于水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水族双歌是水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无歌不成节,有节必有歌”的水族人民来说,浩繁的歌唱便是一部社会历史、社会生活的教科书。所以双歌音乐更注重叙述性、吟诵性,情调开朗而不失庄重,始终保持着沧桑古朴的特色,不受其他民族音乐的浸染和融合,集中反应了水家人特有的心理素质、思维特征、审美观念。

结束了辛苦的采录工作,大家一起就餐时,热情好客的歌手们在饭桌上又为我们唱起了双歌《请你多喝几杯酒》。

酒歌一唱,大伙顿时兴奋了起来,旅途和工作的疲劳一下子抛到了九霄云外,就连年近古稀的老专家石国义老人也异常激动,又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了许多水族的民俗文化。

晚饭过后,我们告别了大伙,在群众艺术馆潘秀云演唱的《送客歌》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都这个“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

坐在回城的汽车上,黄昏中高高耸立的月亮山和静静流淌的都柳江不时穿过车窗映入眼帘,路边行走的水族男人、女人,老人和儿童,还有我大脑里一直挥之不去的双歌音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影像,她是那么的宁静安详、幽远静谧。刹那之间,我又想起了多年前保存在我心灵深处的那首童声合唱歌曲《弯弯的月亮像牛角》。

这次心灵的赴约之旅,更拉近了我与水族民间音乐的距离。歌与人、人与自然,相依相伴,相亲相爱,充满着和谐的音律。同其他优秀的民间艺术一样,追逐着贵州民族文化的气韵和盛景,诠释着贵州各民族和谐共生的幸福与温馨,蕴藏着一个民族对生命的诠释、对自然的领悟。

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