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鲜花的咏叹
所属图书:《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 出版日期:2014-12-01文章字数:3092字

鲜花的咏叹

打开贵州这本厚厚的画册,你会看见在那莽莽大山里,有着气势磅礴的黄果树大瀑布,有着蜿蜒秀美的漳江小七孔,还有风光如画的花溪……而在这些山山水水之间,滋养着一个率真、淳朴、善良、充满灵性的民族——布依族。他们依山而居、邻水而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

在布依人聚居的地方,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植物,人们叫它“刺梨”,它金黄色的果实浑身长满软刺,富含极高的维生素,它的粉红色的花朵朴实无华而又暗香浮动,既有兰的清雅,又有梅的坚韧。在依山傍水的布依山寨、山野田边随处都可以见到。布依人爱花,就爱这一丛丛、一簇簇盛开在刺蓬里的刺梨花,因为她它像极了布依人朴实无华而又深情款款、恣意怒放而又与世无争的秉性。这样灵性的花,就是布依人的象征——淳朴刚毅、坚韧柔情。

不知从何时起,不知不觉间,这种小花渐渐地被引入歌中,而原本叫做刺梨花的小花朵也被人们越唱越美、越唱越红,质朴的布依人干脆就叫它“好花”。

这是布依人的肺腑之声,歌声优美婉转、曲调悠扬动听,这首叫做《好花红》的歌被布依人世代吟唱,它伴随了一个民族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沧海与桑田。

原本是田间地头随口而发的民间小曲,又怎会如此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呢?我们就来听听看贵州省著名的作曲家李继昌先生是怎么说的:

《好花红》之所以广为流传,久唱不衰,是因为它有着深邃、甜美的歌调和积极、乐观的内容,因为它是布依人歌唱爱情的经典情歌,布依人用刺梨花来象征淳朴、恬静的少女和美好的爱情。

花与歌,都是布依人的最爱,爱到把这首歌的发源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贵州省惠水县毛家苑乡也更名为“好花红乡”,并且在村口还为这首歌树了碑、立了传,而正是这里美好的山水几百年来孕育了这首清新亮丽、婉转悠扬的歌。这里的人们人人都唱“好花红”,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花红”,都用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来抒发自己心中火热的情感和热切的向往。

一首歌,能代表一个民族,那是与它的历史渊源分不开的。查阅史料我们得知,明洪武年间,贵州迎来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次大开发、大移民,那时,来自江淮、湖广和中原的大批移民带来了新的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贵州进入了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期,当时的布依族群众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布依族说汉语的人日渐增多,布依青年用汉语唱山歌逐渐兴盛,民间的歌唱便也有了“土歌”和“明歌”之别。“明歌”用于社交,“土歌”用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以好花红为代表的一类“明歌”就是这一时期的一种音乐现象,更由于贵州中部汉语平和的语调生成了平和的歌腔,柔和的羽调式这时便成了最佳的选择,唱词上虽然沿用了汉族山歌七字四句歌,但曲调却传承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歌调,这就赋予了“好花红”平实而独特的魅力,在音乐结构上常常是上下句式分节,节奏是以三拍子与二拍子相互依存的混合型节奏,在演唱时常以比兴的手法,七言四句为一段,第二乐段又是第一乐段的反复,形成了并行乐段,它调式稳定,旋律简单、优美、流畅,易于上口,因而成为布依族民歌调式的代表。

“好花红”得以流传、发展至今,这与布依人代代相传及现代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着至深的关系。据“好花红”乡的老人和歌手们介绍,当年每当有外寨客人来访,依照古老的礼节,寨子里众多的歌手便聚于一堂,或在堂屋、或在场院,以歌迎客,一般总是由歌师(也就是当时的传承人)王昌吉“开排”首唱。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文化也不断地流变,表现形式也发生着嬗变和更新。新社会、新生活、新思想也必然带来了文化与时俱进的变革,因此,“好花红”也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加之后来成长起来的优秀歌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加工润色,使其音调逐渐统一规范。在王昌吉老人之后,以覃跃珍、杨光英等人为代表的新的第二代、第三代歌手们将原有的情歌,结合时政改成新歌,让它变得更加清新明快、朗朗上口,在四乡八寨传唱开来,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布依族群众的喜爱和认同。在五十年代,就把它从县里唱到了省里,省里唱到了北京。

王昌吉老人说:“1956年,我参加烤烟大队,在烤烟大队唱“好花红”,去到惠水县演出,州里面的来选拔,我们得了一等奖。把我们选到省里面,省里面又把我们这些得一等奖的选上北京去看毛主席,说我们唱的歌意义很深,毛主席领导我们,不受剥削不受穷,所以,唱这个歌的意义很深,就叫我们去北京看毛主席。”

《好花红》歌词:

这首歌,如今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它唱爱情、唱历史、唱生产、唱政策,由于所唱内容的不同,歌词音韵调高的差异,演唱者性别、年龄的不同,演唱场合的差异,派生出许多大同小异的歌调。它们万变不离其宗,曲调旋律依然,民族性格没变,民族面目未改。正如歌手们总结的:“好花红,歌头一个,结尾千种。”接下来我们就来听这首流传于贵定县内的“好花红”。

说起“好花红”,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首被人们熟知的歌《桂花开放贵人来》,这首歌,其实最早也是由“好花红”的音调变化而来的,后来经过作曲家们的加工改编,二度创作成为了另一首《桂花开放幸福来》。关于这首歌,我们来听听当时参与收集整理的贵州省著名诗人罗马老先生的录音:

由于“好花红”所具有的包容性、外延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反映了布依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历程。作为布依族“活态”的民歌代表,“好花红”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审美理念和审美意识,对研究布依族传统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传承好呢?“好花红”乡的石尚兰乡长告诉我们:

不仅如此,如今的“好花红”已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涵演变为无数的版本登上了各种各样的舞台,有独唱,有大型歌舞,有花灯剧,有以它为主题音乐的电视剧,还有多声部大合唱等等,无不给“好花红”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这是布依族人民智慧凝聚的文化遗产,这是回荡世纪的鲜花与爱情的咏叹,从山水之间到音乐殿堂,从乡间俚谣到经典名曲,这首歌,已成为布依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实证,成为这个民族特定的文化符号和名片。

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