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望谟音韵
所属图书:《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 出版日期:2014-12-01文章字数:2153字

望谟音韵

位于贵州高原西南部的望谟县,是我国布依族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我国布依族语言、原始宗教布依族摩文化的中心。在这片山水秀丽,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土地上,布依族同胞创造的民间艺术浩如烟海,美不胜收。其中,最让望谟布依儿女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们的民间音乐艺术,它就像甜美的甘露一样世代滋养着每一位布依儿女。

望谟布依人善歌,歌唱活动遍及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儿童玩耍以歌嬉戏,用歌盘考;青年男女相交以歌相识,用歌传情;老年妇孺以歌娱乐,借歌释愁。唱歌自古以来就是望谟布依族社会中最普遍的行为方式和最活跃的文化现象。

望谟布依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有童谣、山歌之分。其中童谣不光具有较强的音乐性,而且还富有很强的文学性,是望谟布依族儿童演唱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望谟布依族童谣具有浓厚的布依族韵味,饱含地方民俗特色,是上千年来在布依山乡广泛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活儿歌、德育儿歌、游戏儿歌、益智儿歌等类别,每一首童谣都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也是他们亲密的伙伴,伴随着他们走过美好的童年。

流传较广的童谣《弄令点马窝》,意译成汉语就是《月光下的游戏》的意思,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孩子们的演唱诙谐幽默,自然大方;歌词想象力丰富,韵律十足。表现形式上基本上是以方言口语念读为主,辅以演唱。歌词十分形象化和口语化,音乐语言朴实简洁,生动具体,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乡土特色,易学易唱易传播。

望谟布依族童谣保存了众多布依族古代社会的文化信息,对于我们研究布依族历史、文学、传统音乐、民风民俗、文化心理、审美取向等都具有重大价值。千百年来,望谟布依族童谣滋润了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布依人,对儿童智力的启迪、毅力的培养、知识的增长、优良品德的陶冶,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望谟布依族各种民间音乐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布依族山歌。它是望谟布依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产物,是望谟布依族优秀文化的艺术结晶,是人们思想感情的生动写照,是构成布依人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歌善舞的望谟布依人,常常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演唱各种悦耳动听的山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望谟布依族山歌音调委婉,十分动听。有一首山歌的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歌中唱述了一位大龄女青年孤独的心境,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一些自嘲的味道,这充分说明了布依人乐观豁达的性格。

望谟的布依族山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演唱方式和传统习惯来看,当地布依人将他们的山歌主要分为小调和大调两种类型。这里所说的大小调并不是音乐学层面大小调式的概念,而是当地的一种语言习惯,他们认为的大调指的是内容比较严肃的山歌,通常在户内演唱,而歌唱男女情爱类的山歌都统称为小调,一般在户外演唱。另外,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以曲调流行的地域来命名,比如:砍边调、盘江调、拉抱调等等就是如此。

望谟布依族青年男女相交都是以歌相识,靠歌传情。对于恋爱中的青年人而言,“见物生情,见子打子,即兴编唱”便是他们在谈情说爱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歌唱才能。

一首叫《拉抱调》的山歌,歌词就具有明显的即兴编唱的痕迹,大意是这样的:

这首《拉抱调》真可以说是一首火辣直白的情歌,歌中的情感表达已经不是含而不露了,相反却是那么的直接和奔放,这充分说明了布依阿妹对待爱情的忠贞和专注。

望谟布依族民歌的主要表现特征是社会化的群体文化活动,由于历史和民族习俗的若干原因,它呈现出两类不同的传统形态。一类是以寻求配偶、缔结婚姻、娱乐交往为目的抒发个人情感的婚恋型歌曲。由于这类民歌内容大多与婚姻关联,因此他们一般歌唱于山间田野、村寨前后、赶集走客的间隙,而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和长辈面前歌唱;另一类形态则表现为以“寓教于乐”为目的,歌唱于节日、酒宴及礼俗场合。

望谟布依人好客善饮,每逢婚丧嫁娶、贺喜祝颂都要与亲朋好友聚会,举行宴饮。一般都是有酒必歌,有歌必酒,酒与歌浑然相融,酒生歌,歌咏情,以酒为礼,以酒言情。

有一首酒礼歌,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歌词虽然简单,但却意义深远,体现了望谟布依人谦逊好客的性格特征和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望谟县的布依族民歌,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涤,蕴含着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望谟布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世代滋养着布依人的身心,装点着布依人多彩的生活,展现了布依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是布依人思想感情的生动体现。

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