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大山的回音
所属图书:《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 出版日期:2014-12-01文章字数:3268字

大山的回音

在贵州苗岭山脉间荡漾回响的歌声,其悠扬婉转的曲调、高亢辽远的唱腔、和谐融洽的和音不禁会让每一个听者心旷神怡、惊叹万分:这哪里是出自人间的音响,简直就是来自天宫的天籁之音。她——就是贵州苗族多声部民歌。

贵州苗族多声部民歌是一种地域性很强、有独特旋律与和音的无指挥、无伴奏原生态民歌,主要流传于贵州黔东南剑河县、台江县和黔西北等地的苗族村寨,用苗语演唱。苗族多声部民歌是苗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自己通用的文字,其起源已无从考证,但它是伴随着苗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由于苗族同胞的聚居地大多处于“上山摸着天,下山到河边,说话听得见,见面要半天”的特殊地理环境,青年男女们平时见面都需要翻山越岭,非常困难,只能以悠扬的歌声传递思念之情,就这样逐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多声部民歌曲调和演唱方式。苗族多声部民歌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回婉转,演唱起来映山映水,就像是大山的回音在崇山峻岭间穿梭游移,仿佛大自然发出的天籁之音。

剑河县久仰乡的苗族多声部民歌《久仰情歌》,属于情歌类,悠扬婉转的曲调、细腻入微的唱腔充分表达了青年男女间的爱慕之情。在苗族多声部民歌中,情歌类的民歌相对较多,男女双方通过借物传情、借景抒情、借人寄情等方式传递男女之间的爱慕与思念;有时也以歌唱的方式相互嬉戏、相互捉弄,体现男女双方的智慧和幽默。情歌类的苗族多声部民歌演唱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演唱者根据对方现场所表达的内容,巧妙地进行问答,通过演唱的词句反映出演唱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比如多声部情歌《采花趁年轻》,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男方唱):

(女方应):

(男女合):

歌词具有一些相互嬉戏捉弄的味道,不仅体现了苗家儿女的智慧与幽默,同时也表现了苗族青年对爱情的渴望和独有的浪漫气质。情歌类的多声部民歌一般是在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固定场所游方场上演唱,其内容相当丰富,反映了苗族青年从相识、相恋、相爱到成婚的完整过程,其内容有“见面歌”、“赞美歌”、“单身歌”、“青春歌”、“求爱歌”、“相恋歌”等。

一首叫《会砍砍油柴,要玩趁年轻》,歌中唱道:

苗族多声部民歌是一种以和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支声复调音乐,多为男女声两个声部,每个声部至少2人以上。演唱时,当男声为主要声部的时候,女声用赞词和拖腔伴唱和音形成复调;女声部为主要声部时男声用大量的拖腔和颤音伴唱形成复调,体现出明显的民间复调音乐风格。演唱苗族多声部民歌时,演唱者往往真假嗓交替使用,音域宽广、气息深厚、节奏自由,大量使用长音和上、下滑音以及颤音表达细腻的感情,显示出很高的演唱技巧。歌曲《你像一朵花》就是在苗岭地区传唱较广的一首苗族多声部民歌:

这首《你像一朵花》充分展现了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技巧,调式为四声音阶(1235)的宫调式,旋律上主要特点为四度、五度、三度跳进和八度大跳的交替,在和音上以男女二声部五度、八度的长拖音为特色,节奏自由、音域宽广、音调悠长婉转,每句押调不押韵。进入合唱部分时,双方以五度和谐音轻声开唱,并逐渐增加音量,女声突然进入八度大跳,用近似呼喊的长音演唱,男声则在高长音之下用低八度的大幅度喉颤音巧妙地伴唱,双方情绪进入高潮。女声在高长音之后轻轻地下滑,进入歌曲的主旋律,男声则用衬调以低五度或八度的旋律伴唱,交相呼应,把男女相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苗族多声部民歌除了较为多见的情歌类外,飞歌和酒礼歌中也有多声部歌曲,苗岭地区流传较广的《家乡是个好地方》就属于飞歌类的多声部民歌。

高亢明亮的嗓音唱出了苗家儿女对于家乡的热爱,美妙和谐的和音使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高高的苗岭山中,感受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飞歌类的多声部民歌和情歌类的在和音的演唱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区别在于这类民歌更为嘹亮,唱词表达的往往都是赞美家乡的内容。

苗族多声部民歌中还有一种是酒礼歌类的多声部民歌,酒礼歌也就是苗家人待客礼宾的歌曲。苗家人热情好客,无论亲朋好友还是过往行人都热情接待,聚会时都要演唱表情达意的酒礼歌。这类民歌中也有多声部的歌曲,比如苗族同胞经常演唱的《翻山越岭来相会》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这首民歌充分体现了苗族同胞热情好客的性格,男女声之间二声部的对比复调把聚会的热闹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部分小节还有卡农似的模仿复调,这些都显示了苗族同胞在音乐上非凡的创造力。

苗民族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除了聚居在黔东南、黔南外,黔西北也居住着许多苗族同胞。由于支系的不同,黔西北的苗族在文化上与别的地方有一些差异,他们的苗族多声部民歌也很有特色,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王承祖介绍说:黔西北的苗族多声部情歌比较多,主唱唱到一定时候,帮唱就进来,帮唱的这个旋律和主旋律不一样这就形成了多声,这个多声带有即兴性的比较多一点,这是黔西北多声部情歌的情况。

黔西北的苗族多声部民歌中,流传较广的要算《阳雀声声在呼唤》和《月亮出来月亮黄》,两首都属于情歌类。

比如黔西北的苗族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歌中唱道:

歌中借助声声呼唤的阳雀鸟,形象地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歌曲优美动听,和音表现力十分丰富。

黔西北流传较广的苗族多声部民歌《月亮出来月亮黄》,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这种“叫我唱歌我心慌,当时当面不敢唱,过时过后我放开嗓子唱”的心理描述,真可谓细腻而真切,把少女害羞的神态,通过委婉的旋律、和谐的帮腔,活生生地刻画了出来。

黔西北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多声部现象往往出现在每个乐段的末句,民间称为“帮腔”,苗语叫“喽斗”。帮唱进来的旋律与主唱不同,这就形成了二重唱或是三重唱,这种多声的尾声产生一种融洽、和谐、圆满的艺术效果。值得研究的是,其帮唱旋律与主唱旋律虽无规整的节奏关系与和声关系,但却和谐悦耳,真可谓是浑然天成。

民族音乐理论家樊祖荫教授曾经评论说:“苗族多声部民歌是苗族历史上遗留的产物,是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风情的产物,是氏族外的群体制的遗留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就其艺术价值而言,苗族多声部民歌声乐技巧要求高,演唱方式独特,展示了民间复调音乐的不同形态,为研究和揭示民间复调音乐形成和发展规律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在审美价值方面,苗族多声部民歌旋律优美婉转,曲调悠扬动听,和音和谐自然,曲调与歌词结合浑然天成,在民族民间声乐领域里独树一帜。

苗族多声部民歌,这回荡在绵绵苗岭之中的美妙歌声,不仅承载了苗族文化传统,而且还是苗族青年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苗民族现存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她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苗族人将世世代代唱着她,直到永远。

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