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桃花源里的音韵
所属图书:《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 出版日期:2014-12-01文章字数:3116字

桃花源里的音韵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生活在云贵高原的苗岭深处深山大箐之中,以山为邻,逐水而居,开山造田,躬耕自立于山野,虽然说不上富裕小康,但却自给自足,怡然自得。他们就是贵州榕江县两汪乡的短裙苗族群。

说起榕江,人们想到的自然是侗族大歌天籁般的声音、侗族琵琶歌优美的旋律,还有那香甜可口的榕江西瓜和脐橙。榕江于我而言是熟悉的,亲切的,作为广播电视音乐编辑的我曾经多次前往榕江进行侗族民间音乐的采录工作,每一次我都会陶醉在侗家人的歌声里和舞步之中乐不思归。

前些日子,一位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朋友约我一起前往榕江进行苗族音乐的采录工作。接到邀请的瞬间,我疑惑了,因为在我的思维定式里,要采录贵州黔东南的苗族民间音乐应该是去雷山、台江、剑河啊,怎么会选择榕江这个侗族人聚居的地方呢?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原来朋友想去的是一个地处雷公山腹地、距离榕江县城九十多公里的短裙苗族群的聚居地——被称为“世界超短裙的故乡”的两汪乡。

清晨从省城贵阳出发,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榕江县城,简单的吃过午饭,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两汪。从县城到两汪的路是乡村公路,很不好走,短短九十多公里,走走停停,我们竟开了五个小时。终于,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赶到了两汪。

两汪是一个峰峦叠翠,绿水环绕的村寨,清澈透底的茅人河穿寨而过,河两岸的苗家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我们的汽车在茅人河桥头停了下来,晕晕乎乎的我急忙走下汽车,然后伫立在桥头欣赏这苗乡的美景。当时天色已暗,路上已经没有了赶路的人,整个寨子显得特别安静,视线里唯一在动的就是不远处吊脚楼上萦绕着的炊烟和桥下静静流淌着的河水。突然置身在这山水画般的景色里,刹那之间,我有了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心想,这不就是陶渊明所描述的那个桃花源吗?

接待我们的朋友引领着我们来到了一个苗家的院落里,两桌丰盛的酒菜早已准备好,还没等大伙落座,欢乐的酒歌就已经唱了起来。

两汪的苗族朋友为我们演唱的酒歌,歌词大意是说:“我们的种子还没有种下去,我们的辣椒都还没有烧熟,你们客人就已经来到了,没有什么好酒好菜招待你们,真是不好意思。”简单朴素的歌词充分说明了苗家人谦逊好客的传统美德。在苗家人热情的酒歌声中,大家都激情迸发,长途行车的疲劳也都烟消云散了。据朋友介绍说,在两汪苗乡,酒总是与歌糅在一起的,有酒即有歌。酒是苗家人生命的一个部分,酒可以宣泄,酒可以诉说,酒可以滋润平平淡淡的日子,能烘托节日的气氛,让歌舞者极致发挥,物我两忘;酒能抚慰伤痛,让你痛快淋漓地哭,哭完继续过着该过的日子;酒让邻里和睦,矛盾化解在举杯投箸之间;酒在老人那里是讲不完的故事;酒在年轻人那里,豪情万丈,三碗过后还要上山去打虎;酒在情人胸中化作似水柔情柔情似水,千回百转百转千回。有酒必歌,有歌必酒,这是两汪苗乡流传千载的古风,酒是歌的借口,歌是酒的由头,酒因歌而醉,歌为酒而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苗家人热情的敬酒歌中,不知不觉我已有了醉意,也不晓得是因酒而醉还是因歌而醉,只是依稀记得那晚我们住在茅人河边上的一家旅馆里,透过窗户就可以清晰地看见静静流淌的河水和河面上皎洁的月光。

第二天一早,接待我们的苗族朋友就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空申的地方,这是两汪乡比较大的苗族村寨,高高的寨门上赫然写着“世界超短裙之乡”几个大字。山寨错落在一块山间坝子旁边的山峁上,黑黝黝的木楼匍匐在坡峁之间,逶迤而古朴,静静地融入山水,融入自然,仿佛一尊浮雕,青山为背景,田园是底座,壮观、和谐而安稳。还没等我们跨过寨门,空申的苗族同胞演唱的拦路歌就飘进了我们的耳朵。

为我们演唱的民间歌手除了村支书龙胜利一位男性外,其余都是女同胞,她们都身着连滚边在内长七寸左右的百褶短裙。据介绍,这种百褶裙每条长约两米,参加节日或跳芦笙时要穿上七八条。这样的裙子不能系于腰部,而要系于胯骨部位,一层一层地围裹起来,既有相当的厚度又十分整齐。绑腿与裙脚之间,留有两三寸长的小腿露在外面,增加一种特殊的美感。这样的装束,配上耳环、项链、手镯等银饰,在芦笙场上轻松摇摆起来的时候,真是风姿绰约,风情万种。除了织锦的花带和围腰用白线和彩色丝线刺绣以外,全身上下都是藏青色,显得素净、典雅和端庄。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服饰,堪称一绝。

简单的沟通后,支书龙胜利便领着大家为我们唱起了他们的民歌。这里的民歌和别的苗族族群一样,也分为酒歌、情歌、拦路歌等类别,其中情歌类的民歌最为丰富,有大情歌和小情歌之分。大情歌是青年男女在社交、恋爱活动中集体演唱的歌曲。而小情歌则是恋人间的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私下约会时对心上人演唱的歌曲。

据说每年的春节过后,农忙季节来临前两汪一代都要举行一个名为“茅人节”的社交恋爱活动,很多年轻人都是在这个活动上播下爱情种子,打下感情基础的,有的还直接在这段时间里把姑娘拐到手。一般而言,都是小伙子们第一天晚上到姑娘家楼下唱歌,约定时间,或者在后生们串寨时就与姑娘订好日子。到了那天,小伙子便借故上山砍柴、割草,姑娘们听到后生们吹木叶的召唤后,以结伴到野外割猪草为名,包上糯米饭、腌肉、腌鱼,整装待发。相约的地点往往都是高山之巅,后生们从山下砍了树干扛上去,在树尖上扎草球立于山顶,插单不插双,中间高两头矮,呈弧形排开。这种标杆和草球,在苗语里是爱和思念的意思,意为立下相思相爱的标志物。立好之后,大伙便在相思相爱的标杆下唱情歌,一直唱到太阳靠到了远处的山头,他们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关于茅人节,有一个令人忧伤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一代都是深山老林,人烟稀少,年轻人长大后找不到人玩耍,非常苦闷。于是寨老们商议,本寨不同宗的青年男女可以谈恋爱,但不能成婚。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既然可以谈恋爱,产生了爱情,又不得不分离,劳燕分飞,这是令人伤心和痛苦的事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婚嫁的年龄,男的要远处去娶亲,女的要远嫁他乡了,人生自古伤离别,怎么办呢?于是相约进行最后一次约会,到高高的山顶立一个标志,留下一个寄托相思之物,让远嫁的姑娘在他乡也能遥望故乡的山和那相思之物,让身在家乡的哥哥抬头就可以看到寄情之物而睹物思人。

听完了情歌,支书龙胜利又迫不及待地为我们演奏起了两汪的芦笙音乐。

芦笙舞又称跳芦笙,是苗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无论红白喜事还是逢年过节,苗族同胞都要进行跳芦笙活动。两汪一带每个寨子都有专门的芦笙场,每当节日来临,芦笙场就会变成欢乐的海洋,这里吹奏的长管芦笙,其声音高昂、激越、婉转、悠扬、大气,声音能传出很远。老人说芦笙是苗族祖先放了爱药进去的,因此世世代代都有年轻人为它着迷。

两汪的芦笙舞曲非常丰富,有的舒缓悠扬,有的轻快激越,现在我们听到这首芦笙舞曲叫《喊姑娘》,属于舒缓悠扬一类的舞曲,一般是在芦笙舞开始阶段使用。当芦笙场上人越聚越多,气氛热闹起来之后,芦笙乐手们就会吹起轻快激越的舞曲,舞者的舞步也会跟着乐曲的变化加快动作的频率,那样的场面足以让任何一位身临其境的人激动不已,一首名为《姑娘踩我脚》的芦笙乐曲就属于这一类。

在龙胜利悠扬的芦笙音乐中,我们结束了在两汪的采风之旅。我们的汽车在大山之中奔驰,迷迷糊糊之中我开始了天马行空的幻想……两汪短裙苗,他们就像桃花源里的避秦人一样,因逃避战乱与追杀而来,进来以后就再不出去,从此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闭千年。岁月静静地在这方水土流淌,无波无澜。这一方人安安静静,繁衍生息,与世无争。外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更是不知道山外是什么天地。正如他们的歌谣所唱:

贵州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