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黄平泥哨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216字

黄平泥哨

当漫步到苗岭山乡,不时听到阵阵高亢锐利的哨子声,迎声可见到小孩子们手中拿着一件件小巧玲珑、精美别致的小玩具,这就是名扬海外、誉满神州的黄平泥哨。

泥哨,也叫泥哨子,当地称泥叫叫,用白泥加工捏制而成。做法讲究,将挖来的白泥拣选纯净,用木棒捶、揉、摔、搓,使其细腻均匀,用特制的泥弓刀切开,泥不黏手、无蜂窝眼,即成熟泥,便可做泥哨。捏泥哨,靠的是一双灵巧的手,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一坨白泥放在艺人的手里,不到半分钟,一个有嘴有眼、有神有态的可爱小动物便捏了出来,再在其尾部下端捅上一个吹孔和一个回气孔,然后在其外体抹一点清油,使其表面光洁,印上装饰花纹,放在阴凉处。一次捏制几百件,干后,用米糠或锯木面烘烧一昼夜,使其变硬显黑色为止,然后取出作色,抹一层蛋清,便成了一件件完美的泥哨。

黄平泥哨,种类多,取材广,尤以虫、鸟、兽著称。仅虫类就几十种,有蝴蝶、田螺、螳螂、菜虫、水甲虫、蜗牛、蚕、虾、蟹、皂角虫、萤火虫、蜻蜓等。飞禽有山鹰、雉、猫头鹰、孔雀、燕、布谷鸟、春鸟、喜鹊、鸳鸯、杜鹃、鹭鸶、大雁、打鱼郎等。艺人们根据其不同特征,加以神化,惟妙惟肖。如山鹰,一双锋利的铁爪和一张勾勾的铁嘴,形象逼真;猫头鹰,凸起的双眼,展开强劲的双翼,仿佛一触即发。走兽有狮、虎、象、野猪、狼、猴、猿等,一个个张牙舞爪,野性十足,尤以猴类,多姿多态,变幻无穷。艺人们富有生活情趣,能抓住对象特点,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黄平泥哨除了讲究形态外,还特别强调色调和装饰。在色调上,黄平泥哨注重墨色衬底,配以黄、红、蓝、紫、白、绿等。艺人们都来自苗山,贴近生活,着在泥哨身上的各种不同色彩,表示各种不同的含义,黄色表示五谷丰登,红色表示华丽,蓝色表示风调雨顺,绿色表示禾苗庄稼旺盛,紫色表示苗家生活富裕。除此以外,黄平泥哨色彩集苗家各种挑花刺绣纹样于一身,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装饰与当地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如老黄牛,牛角涂成玉米棒,牛耳涂成玉米叶,牛肩涂成南瓜,牛身涂满小米、麦穗、茄子、白菜,牛尾涂成谷穗等等。通过精心装饰,确切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老黄牛的爱戴。

黄平泥哨来自民间,出自普通的苗族农民之手,因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1982年,黄平泥哨首次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受到艺术界专家的高度赞扬,苗族泥哨老艺人贵乜还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请去讲学、谈体会。

1983年,从事世界民间美术研究的法国专家吉莱姆夫妇专程来黄平拜访苗族老艺人贵乜,回国后,在寄给老艺人贵乜的贺年片中说到:“你的作品在巴黎展出后,观众称之为绝妙之作。”我国著名民间美术研究者李寸松先生对贵乜的泥哨艺术赞道:“很有民族特色,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国内各级博物馆、艺术馆都将老艺人贵乜的泥哨作为珍品收藏。1989年,在“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展览”中,黄平泥哨荣获二等奖,又给黄平人民增添了一份荣誉。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