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土家肉莲花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165字

土家肉莲花

这是一首很动人的土家族山歌,在沿河自治县境内,不管是在山坡、田园、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这首缠绵而美丽的曲子。在这些优美的旋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群群土家汉子,光着臂膀,挥舞手臂,赤着双脚,隆起胸膛,或舞或歌。这就是土家族民间舞蹈“肉莲花”。

“肉莲花”又叫莲花十八响,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由民间艺人杨通朝所创。相传,杨通朝一生酷爱唱歌跳舞,每逢新春,他都要组织跳花灯,并且自己要担当主要角色。入暮之年,仍痴心不改。他出去唱灯往往耽误农活,妻子十分厌烦,百般阻挠。杨通朝不得出门唱灯,心急如焚,于是不吃不喝,装起病来。家里为他求神问卦,冲傩还愿,求医找药,都无济于事。这天妻子又愁眉苦脸地走在求医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个风风火火的棒小伙子,问:“杨嫂,杨哥病好了吗?”杨嫂答:“哪会?毛病越来越严重哩。”“我倒有副好药,不晓得你依不依。”“小兄弟,只要他的病能好,我什么都依。”“你只要能让大哥唱灯,他的病马上会好。”杨嫂并不情愿,不过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她回家将小伙子的话讲给丈夫听后,又心疼地说:“你病了这些天,不吃不喝的,怎么跳?”劝丈夫休养几天再去。杨通朝为了表明自己的病好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一条短裤,赤着身子,就围着妻子拍胸、拍腿、拍手臂,噼里啪啦从头到脚边拍边跳。打击声惊动了隔壁邻居,乡亲们都跑去看,见杨通朝打着赤膊,双手在身上有节奏地拍打,便问他:“喂!你搞啥?”“我在打肉莲花。”他随口答道。

从此,“肉莲花”这种舞蹈形式便产生了,并逐渐成熟。“肉莲花”是一种自娱性的舞蹈。表演时,无论春夏秋冬,都脱光上衣,亮着臂膀,叉开五指,用力拍打身上的每块肌肉和关节,一是表现自己体格健壮,二是用这种拍打肉体的清脆的有节奏的声音抒发心中欢乐奔放的感情。特别是在丰收的季节,由于心情舒畅,常常用“肉莲花”这种舞蹈形式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肉莲花”最先只是在田间劳动休息时表演,或者在节庆日子来临时找个空地进行。由于长期受到花灯的影响,便逐渐与花灯同上舞台。

“肉莲花”的拍打节奏,一般是四四拍或四二拍。基本动作有“上九响”“下九响”“上动下不动”“下动上不动”等。“上九响”是拍头、双肩、双肘、双腕,拧指,击掌。“下九响”是拍左胸、右胸、腹、双腿、双膝、脚背。“上动下不动”是以腰为界,晃肩,扭臂,动头。“下动上不动”是扭臀部,晃小腹。同时,也吸收了一些花灯的身段为舞蹈的基本造型,如“水牛闪杆”“嫩狗崽刨灰”等。舞蹈步伐以“慢大步”“外八字脚”“穿花步”“线扒子”等为主。

表演“肉莲花”时,一般只要求拍打节奏一致,动作则可以即兴发挥。整个舞蹈粗犷、野朴、刚健,既可以健身壮体,又给人以振奋、愉快的感觉,颇受土家族群众喜爱,百多年来,一直盛传不衰。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