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夏同龢:中国第一个留学状元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273字

夏同龢:中国第一个留学状元

在贵州,夏同龢与康熙年间的贵阳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贵阳的文状元赵以炯和遵义的探花杨兆麟并称为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1874年夏同龢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父亲夏源历任云南、四川等地官职。夏同龢自幼随父奔走各地,见多识广。光绪十九年(1893年),夏同龢在贵阳参加贵州乡试中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夏同龢来到北京在保和殿参加殿试,正在酝酿一场变革的光绪皇帝就“求才、经武、绥远、理财”4个问题发问,夏同龢进行了逻辑缜密的回答。殿试两天后(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运动拉开了帷幕,次日光绪皇帝“御笔钦点”夏同龢为戊戌科一甲一名进士。

1904年初,已是四品官衔的翰林院修撰夏同龢上奏朝廷请求自费前往日本留学。带着学成回国后担当起推进中国宪政改革重任的使命,1904年春,夏同龢进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留学的状元。一年后,夏同龢顺利从法政速成科毕业,并完成了《行政法》一书的编写,该书在东京并木活版所出版发行,后分别由日本中国书林和池田九段印刷所再次印刷出版。

带着法政救国的理想,夏同龢于1904年年底回国,随即前往广东,在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的帮助下创办广东法政学堂,并出任监督(校长),为广东甚至全国输送许多具有近代法政理念的人才,其中不乏活跃政坛的人物如陈炯明、邹鲁等。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发生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法政学堂师生朱执信、陈炯明、邹鲁等是重要的领导者之一。

辛亥革命后,夏同龢回到贵州,由贵州选为众议院议员,北上北京。1913年5月,夏同龢发起成立超然议员社,这个独立的党派组织“以不偏不倚之精神调和党见,维持国是为宗旨”。同年7月他被推选为宪法起草委员会规则委员,后被选为起草委员会6名理事之一。期间,在保定军校上学的贵州天柱人王天培邀约两名同伴来到了北京,因对袁世凯不满而被捕。夏同龢设法营救,出狱后的王天培被夏同龢送回了保定军校,成长为一代北伐名将。

1925年,夏同龢心脏发作,经医治无效,于北京劈柴胡同住所逝世。

夏同龢一生经历丰富,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留给后人的作品除了那部奠定他在中国近代行政法学史地位的《行政法》外,还有他为近代著名实业家郑观应的诗集《罗浮待鹤山人诗草》所写的序言;为名震东南亚广东著名侨商高学能撰写的阡表至今仍屹立在泰国曼谷;为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故居多处题字;为广东十大园林之一潮阳西园多处题字。夏同龢留给后人的还有两条街道:一条是位于贵阳市团井巷的夏状元街,因夏同龢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另一条街道则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法政路,当年夏同龢筹措10万银元经费在此选址建起了广东法政学堂,学堂所在街道也因此得名法政路。在他的故乡麻江县高枧村狮山脚下的状元第,原有亲笔写的“状元第”匾和“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楹联。这座状元第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他的书法成就较高,《贵州通志》这样的评价他:“工文善书,有名当世。”作品以对联、扇面、匾额等各种形式保留下来,散落各地,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删节)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