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严寅亮:榜题天语动神京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249字

严寅亮:榜题天语动神京

颐和园大门上方的匾额“颐和园”三字,以庄重、浑厚、雍容华贵的特点与园林瑰宝颐和园协调和谐,题写“颐和园”匾额的就是贵州书法家、教育家严寅亮。

严寅亮(1854—1933),字弼臣,号剩广,别号碧岑、阳坡山民、阳坡居士,贵州省印江县阳坡人。他出身于一个耕读世家,幼年勤奋好学,对书法情有独钟。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后授四川候补知县。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严寅亮主讲贵阳正本书院。次年主讲铜江书院,在铜江书院执教5载,桃李遍及黔东各地。

民国成立,严寅亮回籍约集乡人创办了正基初级小学。民国二年(1913年)到贵阳执教,二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献身于贵阳教育事业。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严寅亮在贵阳与杨覃生、王蔬农、桂百铸等12位名流组成“郄社”,每月聚会一次,切磋学术,以诗词、寿文、书画、篆刻,名显其长,精工制成屏、联、堂、幅、轮流互献,共祝遐龄。“郄社”虽是一民间组织,但在活跃贵州学术方面有一定影响,一时传为佳话。

严寅亮名声远扬,主要得益于其书法上的成就,其书法远师王羲之,又得汉、魏、晋、唐书法大家精髓,尤其对宋四家书法情有独钟,其作品以楷书为主,行楷和行书次之,他的书法特点,在于兼采碑帖之长,融欧、苏刚柔之美;上探篆籀,还刀法于笔法;笔法浑圆,风格清劲,恣肆遒美,不拘一格,秀媚中饶有风骨。楷书雍容大度,体势轩昂,运笔不涩不浪,布白自然疏朗;行书潇洒自如,无做作之态,无险怪之笔。前后照应于随意得之,最堪玩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京颐和园修复竣工,对外征求大门匾额“颐和园”二字,各大翰林争相献书,慈禧太后看过都不满意。恰值严寅亮在京授馆,经人推荐也参加应征。遂以行楷相融变化写出“颐和园”三字,得到慈禧太后的欣赏,于是命他书园内殿堂、楼、阁匾额18方,对联23副。慈禧太后赐玉章“宸赏”。一时严寅亮驰名海内,登门求书求教者接踵而来。

蜀中旧友将他临池若干编墨迹石印成《剩广墨试》一册,分发同好。贵州陈矩在书中题跋说:“碧岑道兄书,娟秀中饶风骨,殆集唐、唐诸家之长……铁画银钩,辉映霄汉,莫不艳羡。”张此民在书中题诗说:“云鹄飞鸿久擅名,榜题天语动神京。年来老笔纵横甚,烟墨纷披玉版明。”

严寅亮始终致力于书法技艺。每当握管挥毫之时,正襟危坐,一点一撇,一横一竖,聚精会神,认真细致。直到他77岁,才因年老多病,体难立,手颤动,不得已而搁笔。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严寅亮因痼疾复发,医治无效逝世。

严寅亮的著述,除《剩广墨试》外,还编有《严氏家训》《严寅亮年谱》,校勘廖袭华所著《古本大学释议》《进藏日记》,又校勘赵幼渔所著《赵鳖生文集》。在四川、贵州两省的风景名胜地,曾留下他的不少墨迹。如成都杜甫草堂、成都望江楼公园、贵阳中山公园梦草堂、贵阳黔灵山麒麟洞、贵阳慈母园、修文阳明洞、黄平飞云洞等地都有他的题字。历来脍炙人口的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也出自他的手笔。该联语名播海内外,为贵州争光争辉。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