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李渭:不舍昼夜致中和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986字

李渭:不舍昼夜致中和

李渭,字湜之,号同野,贵州思南人,明朝贵州著名理学家,阳明心学的贵州传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直接影响,使李渭的理学思想,大致可表述为“必为圣人”的人格观,追求“中和”的宇宙观,倡导“为仁”的政治观,着力“躬行”的治学观。其中,以“躬行”为核心的治学思想尤为重要,是其理学思想的灵魂与精髓。李渭终身以研究、传授理学为己任。受王守仁“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影响较深。

李渭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中举,初任华阳(今四川成都)知县,历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韶州知府,后擢升广东副使,迁任云南左参政。李渭为政勤奋,为官清正廉洁,以“不欲”自警。他在高州府做官,初到就有合浦县令送来珍珠,李渭拒绝了,并说,“多欲贪财者若蛇蜥”。李渭去韶州做官,到任前,听说那里很不太平,盗匪常常作乱,历届知府未能根治。李渭则先以微服察访,究其原因,得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到任后从治吏治贫开始,3年之后,这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日不关门,夜不闭户。当他离任升迁时,官民十里路上焚香送行。

李渭卸任回乡后,一门心思研究理家并以理学传教授徒,先后在思南为仁书院、中和书院、斗坤书院、点易洞等处讲学,众学者慕名云集思南。江西赖家谟受李渭的指点、教诲,后中进士,官至四川参政,江西徐云从,曾与唐荆川、罗仿庵等周游,闻李渭讲学思南,远道而来,听了李渭讲学,觉天下文人学士,皆不如渭之笃实,故终身不愿离去。在思南县朝阳洞讲学时,留下李渭亲笔“不舍昼夜”的石刻,在中和书院讲学时,也留下“中和”的墨迹,所撰《修观音阁记》石刻碑今仍存。

李渭一生著作丰富,成果累累,先后著有《先行录问答》三卷、《大儒治规》三卷、《简记》三卷、《杂著》一卷、《诗文》三卷、《家乘》十二卷,撰有《思南府学碑记》《修观音阁碑记》《务川学迁学记》等。这些著作奠定了李渭作为明代理学家的地位,正如明代进士萧重望在《李先生祠记》一文所说:“贵筑之学,倡至龙场;思南之学,倡自先生。”

李渭的诗词端庄、典雅,尤其以五言诗取胜。如《圣岭春耕》:岩阿黄虞民,独志唯田园。日出复日人,不知城市喧。去草培嘉禾,两者不并存。汲隧甘自拙,抱膝听禽言。再如《稽公泉》:吾与二三子,览胜求前贤。稽公昔垂钓,传闻于此泉。披云寻往事,流水不知年。山空琴欲冷,树古鹤来眠。

李渭辞世后,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允入乡贤祠,并祀于省。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