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重安江三朝桥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217字

重安江三朝桥

在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南部,有在中国独一无二、可以说是桥梁发展史实证的重安江三朝桥。

重安江是清水江的支流,重安镇是湘黔古驿道上的一处雄关和黔东的水陆要津,古时水运可以直达湖南洞庭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重安江相距不到50米的距离内,分别建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桥梁平行横跨于江面上,相互映衬,因而有着“三朝桥”之美称。三朝桥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阳河景区西大门的第一处景点,也是重安江景区最富盛名的人文景观,它既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不同朝代物质文明的标志,堪称中国桥梁中的“一奇”。

第一座是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古道铁索桥,这座古老的铁索桥系清代贵州提督周达武率部平乱后花费了12000两白银才建成,距今已经有140年的历史了。铁索桥由19根巨型以铁环扣锁而成的铁链连贯重安江两岸,桥长36.05米,宽3.55米,距水面10米。19根铁链均是用产自本地的铁煅冶后由当地能工巧匠煅造而成,其中,17根为桥底链,2根为桥栏。铁索桥形若气势壮观的飞虹,桥头还建有一座观音寺。重安铁索桥与贵州省内的水西大渡桥、赤水大恩桥、福泉葛镜桥合称“黔地四大古桥”。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间的桥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石礅钢梁结构木质板面公路桥,桥长30余米,宽5米,单行道。八年抗战时,为开辟后方战场,国民政府筹备修建旧机场。当时任国民政府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率大军南下,途经重安江,看到重安江铁索桥不能通汽车,无法适应抗战运输需要,拨款10万银元,邀请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承担设计任务。茅以升亲赴实地视察选址,还是认定在旧桥旁建桥。由工程师程万恭负责施工,在铁索桥下10米处修建成钢桁梁桥。所需钢材,由法国购进,用飞机运抵越南河内,然后再用汽车运到重安江。桥梁建成后,作为当时“中缅公路”通往内地的延伸,这座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溃逃的国民党军队为阻止解放军过江,用炸药将钢桁桥炸毁,同时还炸塌铁索桥在重安一端的固定物,致使铁索全部坠入河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修复并恢复通车。

1994年秋,贵州省交通厅为适应现代化交通建设的需要,拨款120万元人民币在离铁索桥40米处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1996年建成通车。桥长60米,宽10余米,设有桥面扶拦等,承重力25~30吨,可容两辆车通行,是两岸的重要通道。贵州省原省长王朝文题写的“重安江大桥”碑文点缀在桥头。

如今,铁索桥、钢桁构桥、曲拱桥这三座造型各异的桥并列而排,各司其职。因三座桥使用的又是不同质地的材料,所以人们把这儿称作“中国桥梁博物馆”。

随高速路的开通,三朝桥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座露天的桥梁博物馆,展示了人类不断进步的历史。桥头“三桥亭”所书对联就很好记叙了桥的历史和壮美:“同治民国解放三朝相连历时百载,铁索钢架混凝数桥同跨永存千秋。”又一联:“碧水一江通远道,彩虹三道架长空。”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