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州省傩文化博物馆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461字

贵州省傩文化博物馆

贵州省傩文化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傩文化博物馆,1990年建成,坐落在铜仁市碧江区内风景名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寺内。东山寺这座清代的古建筑群,旧为佛教圣地,现在则已经和正在成为全国以致世界傩文化收藏、展览和研究中心。寺内大雄宝殿及两厢配殿均为傩文化展览室:正堂陈列傩坛、案画、傩成果;两配殿分别陈列傩面具和傩法器、傩戏道具等。博物馆以1000余件实物、2000多万字文字资料,近百盒音响、艺术片,3000多幅图片以及竖立在院坝中供傩技表演的一根高12米、装有36锋刃的刀杆、刀梯、刀桥等,生动地展示了傩文化的丰富内容、鲜明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傩文化是铜仁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最初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经过3000多年漫长历史的积淀和演化,傩文化一方面受了儒、释、道思想及本地区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傩戏艺术和傩技表演已发展到进入近代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大门,但另一方面却又至今保持其原始巫术的核心和表现形式而基本不变。这就使傩文化具有奇特神秘的色彩。

傩事活动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傩驱鬼逐疫。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通过傩祭酬神驱鬼,通过傩戏娱人娱神。再就是通过生动形象、别具一格的傩面具化妆来进行表演,每个面具都有固定的名称,代表24神。在这24神中,又有正神和凶神两大类。每个面具大都有传说故事,说明他的来历。傩戏面具是根据它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刻划出来的,如凶神的主要任务是驱邪打鬼,而面具的形象狰狞恐怖、充满杀气。古老傩戏面具不仅是傩文化的珍贵文物,而且是古代民间雕刻艺术的瑰宝。

傩事活动除了正祭之外,还有上刀梯、下火海、开红山、下油锅、踩红铧、衔耙齿、吞钉子、栽牛角、吃碗、翻茅、悬斗、钉鸡、筛子装水等特殊祭仪绝技。

傩文化博物馆建成后,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曾作过专题报道。1990年5月14日至6月6日,应中国红楼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国际艺苑服务有限公司的邀请,在北京大观园和国际俱乐部举办铜仁傩文化展览和表演,得到有关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1991年4月与北京民族博物馆联拍《贵州铜仁傩文化》《梵山乌水》电视片,曾在中央电视二台播放,深受观众的欢迎。同年9月至11月应香港中旅集团和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的邀请,参加民俗村开放典礼仪式,进行长达3个月的展览和表演,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田纪云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为博物馆留下了墨宝。同年10月1日组队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展演,荣获表演奖。并复制两套傩面具在法国和北京美国大使馆进行展出,引起国外专家和领导层的关注。1992年7月至9月应河北省涞水县的邀请,参加了北方民族村第一个苗寨的开业典礼,受到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中央文化部等领导人的赞扬。1992年12月至1993年1月,应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和深圳市的邀请,参加全国第一个中华大庙会,铜仁傩文化博物馆组成表演队演出了最精彩、最惊险、最古朴的傩技节目:《上刀山》《赤脚上七十二把梯头刀》《下火海》《踩烧红的铁板》《吃碗》《吞钉子》《捞油锅》《喝卡子水》《纸包火》《钉鸡、定鸡》《开山红》(用尖刀打进头部3厘米)、《傩舞》《雷山令》《雷火令》(火烧鸦鹊窝)等傩技奇观,震动了大会,受到近百万观众的好评。

贵州省傩文化博物馆先后接待了来自日本、韩国、法国、美国、东南亚等国以及港、澳、台等地区参观团参观考察,为我国和世界各国研究傩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和资料。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