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945字

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

被誉为“黔南第一洞天”的飞云崖,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由月潭寺公馆等组成,因其崖间有一天然状若飞云的钟乳石而得名。它是贵州名胜古迹中文献记述最详细、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现存明清摩崖石刻20余处,特别是和珅到此留下的真迹碑刻引人关注。

飞云崖位于黄平县城东8公里,又称飞云洞。崖前是明清京师通往云贵、缅甸的驿道,官差使节,游士行商过此,莫不为这堵奇幻的云崖所吸引,驻足观赏,流连不忍遽去。故题咏飞云崖的诗文很多,足以编一本书。诗文作者中有王阳明、郭子章、田雯、张澍、查慎行、洪亮吉、舒位、林则徐、何绍基、郑珍等名流。

飞云崖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游僧在此卓锡营寺,名月潭。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月潭公馆,即官办招待所。经历代增修扩建,成为规模颇大的古建筑群。过客至此,歇脚玩赏,品味题词诗句。这些建筑基本保存完好,计有山门、藏经楼、长廊、滴翠亭、碑亭、接引阁、小官厅、幽云亭、大佛殿(月潭寺)、养云阁(大官厅)等。飞云崖古建筑,或构于平地,或兀立峰顶,或临溪涧,或嵌崖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典型的明清南方建筑风格。院中还有历代名人诗碑、楹联等。藏经楼有一联:“此地有崇山,左竹右松饶雅趣;其门通幽径,清风明月澄禅心。”颇有意味。

飞云崖古木成林,参天蔽日。有贵州槭、青檀、琴叶楠等珍稀树种。莽莽浓荫,使飞云崖显得清静、幽邃,并成为数十种鸟类的乐园。1988年,飞云崖大佛殿设为民族节日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节日博物馆。它的建立,受到我国文博界的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在收录贵州的4个博物馆与纪念馆中,飞云崖民族节日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

林则徐在《飞云岩》七言古诗中开头四句这样写道:“老云出山蹑山魄,飞入九天化为石。天惊石破云倒垂,欻起悬岩一千尺。”描绘会了飞云崖“势若垂天之云”的奇形妙状,笔力雄健,气势磅礴。诗人郑珍久闻飞云崖盛誉,为一睹它的风采,不惜绕道前来。他在《飞云岩》诗中写道:“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并写道:“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飞云崖的美名有“黔南第一奇境”“黔南第一胜境”“黔南第一洞天”“黔南第一奇境”“贵州第一名胜”。王阳明先生过飞云崖时,感叹为“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崖”。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