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侗族萨玛节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2329字

侗族萨玛节

在侗乡腹地贵州榕江县“天下第一侗寨”,年年都过一个传统节日——萨玛节。萨玛,侗语汉语译音,其意是最神圣的祖母,侗族萨玛节是中国侗族现存最古老、最神秘、最盛大、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是侗族人民对侗族萨玛无比崇敬的一种祭祀活动。

萨玛是侗族的先祖母,是侗族人民崇敬的人。萨玛原名叫婢奔,死后被称为神女。萨玛这个名字,是后人对她的尊称。据传,在很久以前,耐河口上的平瑞寨有一个孤苦伶仃的侗族姑娘,名叫仰香,仰香刚满8岁,就给伯父放牛养鸭。平瑞寨上有一位苦善良的老人,名叫贯公。贯公见仰香可怜,就指点她到六甲寨去找自己的舅舅九库。仰香来到六甲寨上,投亲无门,被当地财主李怂庆收为家奴。李家有位长工名叫堵囊。仰香和堵囊同命相怜,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李怂庆见仰香能歌善唱,品貌端正,遂起坏心,想娶仰香为妾,堵囊得知,救出仰香,逃出虎口。他俩逃到螺蛳寨上,被好心的天巴奶奶收留。堵囊和仰香,男耕女织,不久就有了一个女儿,取名婢奔。有一天,仰香和堵囊在九龙山上开荒种地,挖到一块闪闪发亮的神铁,堵囊拿去请人打了一把大刀,称九龙宝刀。后来,他们又同寨上的乡亲一起,在九龙山上开了一眼大鱼塘。李怂庆得知此事,借口九龙山是他家地脉,于是派家丁夺走鱼塘,打死仰香。李怂庆得寸进尺,还想杀死堵囊,夺取宝刀。堵囊忍无可忍,决定趁敌不备,以攻为守,打进六甲。贯公得知此事,也星夜赶来献计献策,并将珍藏多年的神扇献给婢奔。堵囊父女率领乡亲,凭借宝刀和神扇,一举攻下六甲,杀死仇人,分田分地。婢奔见石道忠厚老实,武艺高强,愿同他结为夫妻。李怂庆的管家王树见婢奔一表人才,骗取信用,害死石道。婢奔查明真相,处死王树。李怂庆的儿子李点郎在朝中当官,得知家父被杀,上奏皇上,派8万官兵前来讨伐。堵囊失去宝刀,跳楼身死。婢奔寡不敌众,在弄堂概(山名)与敌交手,壮烈牺牲。婢奔死后,化作女神,击退官兵,护佑侗乡。从此,侗族人民立祠堂祭奠,直至今天。

对萨玛这位女神的敬祭活动,除了平时敬香献茶外,还有“年祭”和“盛祭”,形成了传统的萨玛节。年祭,是在每年正月上旬选一吉日举行。届时,境内各户,来一男一女。男的只要年及成人,均可前往;女的全是老孺、少女,未嫁之婚龄女和孕妇不得介入。是时,各家自备酒肉饭菜,提到“萨坛”燃香化纸,进行敬祭,而后自由结合,围席而餐。男的猜拳行令,畅叙弟兄情谊。女的用餐完毕,集中在萨玛祠前“哆耶”(即手拉手,围着圆圈,边唱歌边跳舞的一种歌舞形式)。场上,围成圆圈,手牵着手,以甩手踏步为拍,边走边绕圈,唱“哆耶”歌,纵情歌颂萨玛的美德、灵威、赐福,求他保佑村民安康,村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场内场外,笙歌阵阵,锣鼓咚咚,直到下午,才兴尽而散。

盛祭,盛行于车江乡章鲁、寨头、脉寨、月寨等地,几乎年年轮流举行,多在二月上旬(或秋后)选一吉日进行。到时,由各户集资,按侗族习俗备办酒菜、祭品,请一“巫师”前来主持敬祭活动,与诸神位增添更换红绿纸剪。侗族祭萨杀猪时,不许用刀,以一只庞桶,盛水于内,将猪溺死其中,杀鸡杀鸭,则以一根反搓绳索,束颈勒死,三者毕以火除毛,不用热水滚烫,似属水居之民遗风。

早饭后,寨上妇女,按祭萨的清规戒律参加祭萨活动。凡参加者皆着装打扮,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即身穿青黑色绒布短衣,下着齐膝褶裙,脚穿套袜,勾鼻绣花拖鞋,头挽偏髻,插以银针和金银纸花,颈挂银链或泡木芯链,右袖另一颗穿有红丝线的缝针,有的还由“巫师”与之一“夕”系于衣角,以避恶邪,而后聚于萨玛祠前,等待出发。是的,芦笙隆隆,锣鼓咚咚。“登萨”(侗话音译,指掌管萨玛祠的女主管)与“巫师”于祠中焚香化纸,燃烛点灯,向萨玛献衣献供品,燃放鞭炮。“登萨”立于“萨坛”门前,巫师与之一把半开半合的黑色纸伞、伞上套银链。“登萨”接过此伞之后,如获神威相助,自始至终不得更换其手,据说若有违者,必遭病痛。这时,三声铁炮连响,一男性长者手持一束桃花和芦苇,此是“令剑”象征。尾后有三五老人陪同,中有一人鸣锣开道。“登萨”手持黑伞,率领众妇尾随。前面是手擎侗族图腾的彩旗队伍,后面是芦笙队伍,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哆耶”场上绕行数周后,举行隆重的“踩路”活动。一路上,芦笙隆隆,锣响声声,鞭炮齐鸣,沿途,人山人海,夹道观看。“踩路”队伍每到一村,村主鸣炮欢迎,并给所有来者敬“祖母之茶”或送糖果、点心,以表示敬意。有的还在萨坛门前,散发黄杨枝叶,插在头上,以表示对妇人的敬意。踩路队伍每到一村寨,宾主都汇集于广场中,围成圆圈“哆耶”,赞颂萨玛女神,歌声此起彼伏,相互竞赛,芦笙欢奏,交织其间;观众成千上万,热闹非凡。歌毕,又结队往寨口“步朝”,复又如此“哆耶”,歌唱,直到日落偏西,队伍才回到自己的村寨。是时,村寨里的男人已准备好佳肴等待她们,所有宾客一起集中到广场或大院,共聚晚餐,宣告活动结朿。

另外,若外寨的历史上与之有“月也”(侗话音译,指侗族村与村、寨与寨之间集体游乡做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关系者,这天,该寨妇女可集资买一只狗打死,并凑若干鸡蛋鸭蛋,作为供口,前往庆贺。去时,人数不拘,但其中必须有若干顽妇,或女扮男装,身穿长袍,手持拐杖、烟竿,形同官人;或一身褴褛,似若乞丐;或抹红擦粉,怪模怪样,人见之莫不捧腹大笑,她们就这样,成群结队前往。主人乃于村口鸣炮相迎,先是聚集于广场中而歌。随之表演自编自演节目,时而手舞足蹈,时而胡言乱语,以取笑为乐。也有的主人,亦复如此,与之一唱一和,互相竞赛,观者济济,笑声不息,闹到晚餐之前,才纷纷入席就座,同餐共饮,直至深夜才散。

榕江侗族萨玛节不仅是一种祭祀活动,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民族文化娱乐活动,它越来越引起海内外游客注目、青睐,影响越来越广泛。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