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铁溪:贵州“九寨沟”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2462字

铁溪:贵州“九寨沟”

铁溪是一个风光绮丽、环境清幽的休闲度假胜地,这里溪流清澈,山溪林荫间的苗侗村寨民风淳朴,素有“贵州的九寨沟”之称。

铁溪,虽然叫溪,其实是一条河,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阳河十大景区之一,位于镇远县城北面4公里,整个景区分别由甘溪、马路河、龙池、龙塘河、翁仲河5个地段组成。景区内峡谷幽深,河床狭窄,河水湍急,岸壁陡峭,茂林覆盖,巨石、浅滩、溶洞星罗棋布,终年流水潺潺,涌泉不断。

在这条长达20公里的山谷之中,奇峰,峡谷;危崖,飞瀑;幽林,迷雾;清泉,碧潭,打造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绚丽美景,演绎成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绝妙景观,以无与伦比的高雅气质,钟灵毓秀的绝尘风范,让人们向往,亲近。

从镇远城祝圣桥往西行4公里左右,就到铁溪口。站在卫星桥头远眺,可以看到半崖间依稀尚存一条山道,这就是著名的铁溪古驿道。驿道可通“四十八溪主簿”往湘西、川东等地。古树老藤严严实实地将铁溪奇景遮蔽起来,显示着蓊郁的空灵。

在鸡冠岭牌楼,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峭壁,以及密密匝匝的丫枝,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盘根错节的树藤。有的横七竖八拦住去路,有的像蟒蛇一样盘绕满地,有的三两棵缠绕在一起竞相生长,扭出了独特而奇异的生态规律。仅仅望着那攀岩植物沿着伟岸的树干向上延伸的痕迹,便叫人惊叹其生命力之顽强。

在鸡冠岭的小石阶,拾级而上,苗寨遗址像一本字体模糊的旧书,让人们试图辨认和想象它曾经的欢歌笑语,曾经的袅袅炊烟,曾经的鸡鸣狗跳,曾经的刀光剑影、硝烟弥漫。

铁溪和翁仲河的交汇处,有一个4公里长的溶洞,洞中有三个大厅,各具特色。前厅为银堆玉砌的宝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中厅有一个20平方米的水潭,水波中似乎鱼群跳跃;后厅像一个宫殿,有一个巨大石柱,上面的天然浮雕状如“群龙抱柱”,厅壁上的神台供奉着一个天然形成的、栩栩如生的“观音坐莲”。

溯水而上,就进入翁仲河与龙塘的地段,这里是一个24平方公里的原始混交林区。生长着各种常绿阔叶树、竹枝、银杏、大叶榕,还有藤本、草本植物与地衣类植物,目光所及看不到一丈裸露的土地,甚至连岩石和桂树干都穿上了茸茸的苔衣。林中的野牛、野羊、鸳鸯等珍禽异兽,时有出没。河中还栖息着大鲵(娃娃鱼)、团鱼等水生动物,确实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

翁仲河两岸青山与村落之间,奇峰异石为石人石兽,形状酷似“翁仲”。在东岸前有一巨大石柱——“独柱峰”岿然屹立。石柱高57米,直径18米,比阳河的孔雀峰更为高大,文人墨客称之为“彩笔出天”。沿途可见古朴原始的水力加工工具如水碾、水磨等。四周林海茫茫,色彩斑斓——红的是枫木,黄的是银杏,绿的是修竹,青的是松柏,宛如一幅幅油画。

从铁溪顺流而下,去龙池的路随着山势,略微起伏出平平仄仄的唐诗意蕴,路边的溪流也平仄跌宕吟咏相随。溪水叮咚入耳,林山溢绿盈眶,山水向人展开一卷鸿篇巨帙,清清秀秀,让人想起前人的诗词:山是眼波横,水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里,眉眼盈盈处。

伴着溪声树色,玉女溪瀑布映入眼帘,它隽永秀丽、透明如织、清纯明澈、高贵典雅。洁白的瀑布从绿色的苔藓上跌落潭中,将流动之美以特有的方式完美地表达着,弹奏出关于童话世界的美妙乐章,一次次润泽着人们的思绪,一次次滋养着这片圣洁的土地。

如果说玉女溪瀑布聚结了铁溪的灵秀之美,那么,著名的龙潭就汇集了铁溪的自然之美、宁静之美的全部,它将淡蓝、深蓝、蔚蓝铺展成一枚清澈硬朗的蓝玉,将绿树、碧空、明月、白云、飞鸟、游鱼尽纳于潭中,勾画出一幅梦幻天堂的绝妙意境。平如明镜,月落潭面,冷艳凄美,空灵寂静,显尽宁静沉稳、博大飘逸的王者风范。

行走在龙塘河上游,越逼近龙潭,神秘感就越强,这里随时随地都是静悄悄的,静得让人想屏住呼吸,唯恐惊走灵气。来到龙塘河尽头,横河趟水而过,登上对岸的竹林,穿行30多米,眼前豁然一片蓝光,只见一汪池水,面积约150平方米,一个篮球场大小,水平如镜,呈宝蓝色,深不可测。池边有高不见顶、刀劈斧削的悬崖三面环绕,悬崖上长满高大乔木,遮天蔽日,这就是令人向往的龙潭。龙潭的深度,至今尚未作过科学的测量,仍然是个“谜”。蓝蓝的龙池水,一流入龙塘河床,就变成了洁白的“玉液”,据说即使春夏之季,连日暴雨,甚至于山洪暴发,龙塘河水倒灌入龙潭,龙潭的水依然是蓝色的!

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被铁溪的苗民风俗和自然风光所吸引,将“铁溪龙神嫁妹”的故事编入到《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铁溪最令人叫绝的景观是龙潭,正是吴敬梓笔下龙神嫁女的地方。龙潭水平如镜,呈宝蓝色,深不可测。《黔记·山水志》:“四面高山中有池,云气蓊郁,白日晦冥,盖神物所居云。”一语道出龙潭的神秘与传奇。

离开龙潭,柔美秀丽的溪水环绕山脚,开始有了奔腾的气势,喧虺泻出于乱石之间。而乱石,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在水声树色中灵韵欲动。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石而秀。有这样一个所在,不怪古人要说漱石枕流了。

当你领略了溪石的纷呈演绎之后,那立于溪涧的亭榭、楼阁,那处置水边的磨房,浅架于水面上的踏桥,常年转动的水车,不停飘动的绸缎招牌,又把你带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诗境中。

古往今来,风景独秀的铁溪吸引了无数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学者和专家为之寻幽觅胜,吟诗记游。据《镇远府志》记载,早在宋代,铁溪就已是旅游胜地,明代游人渐多。明弘治年间,知府黄希英邀约两位友人游铁溪后写道:“镇远多佳山水,其去郭而近者,铁溪为胜,士大夫南迁者多游焉,或不得游,则有为恨者矣!”明弘治已春三月,太守梁石与友人同游铁溪,诵诗曰:“水色山光满酒杯,鹅黄小饔更须开,日头欲下吾当去,诗句未成君莫催。”明弘治二年(1489年)思南知府祁顺在《铁溪游记》写道:“镇远多佳山水,其去郭而近者,铁溪为甚,士大夫南迁多游焉,或不得游而恨者矣!”清初镇远太守让曾有诗赞曰:“铁壁风烟四望平,雄关天外绝鸡鸣。长林月坠凉风气,城下时闻歌吹声。”游客对铁溪浓厚的怡情雅致和由衷的赞美之词,延续数百年至今长盛不衰。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