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武陵第一山梵净山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7716字

武陵第一山梵净山

梵净山坐落在贵州东部,仰观苍穹,俯对群峰,它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它是800多种野生动物的洞天福地,是2000多种植物的绿色宝库;它是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中的弥勒菩萨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它还是中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四大成员之一。它地貌奇特,风景绝佳;它人文历史悠久,留下诗文、传说无数。

这就是梵净山,一座集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宗教氛围于一身的神奇山峰,它是贵州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亦是全世界的一笔自然财富。

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三县边境,方圆达六七百里,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2494米,新金顶2336米。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2000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市)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梵净山是我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这里留下了10~14亿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观: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亿万年的风雨侵蚀,雕琢了老金顶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诸如“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新金顶更是孤峰高耸,直刺云天,金刀峡将新金顶从峰顶至山腰劈为两半,唯有一线峡谷援铁链可攀,其上峡顶飞桥相连,险峻至极。立足峰顶,时而千里风烟,一览无余;时而云瀑笼罩,佛光环绕,变幻万千,神秘莫测。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故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

梵净山是中国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当时,唐政府已在梵净山西麓设立“思邛县”(唐开元四年〈716年〉设,今贵州印江县)。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因唐“思邛县”而得名,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

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因其三峰高耸,脉分九支,故称“九龙山”。又因金顶孤峰突起,形如饭甑,故称“饭甑山”。又因明代该山佛教兴盛,寺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俗称“大佛山”“大灵山”。

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因朗月之夜,人影映于老金顶崖壁之上,如镜一般,称“石镜”或“月镜”;相传八月十五日子时,万国九州之影悉现于石镜中,故称“月镜山”(陈鼎《黔游记》,康熙十年,1672年)。又因新金顶超然卓立,故又称“卓山”。(康熙年)《贵州通志》云:“梵净山一名月镜山……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迹……黔中胜概,无逾于此;访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

现在,该山正式名称为“梵净山”,而“饭甑山”“大佛山”之名仍流传于民间。

因梵净山地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自治县,所以,从这三个县,都可以上梵净山。古代梵净山东南西北四条朝山道,不过,现在开发得较为成熟,对大多数游人开放的,主要是梵净山西线(印江)和梵净山东线(松桃)、南线(江口)。南线从江口县黑湾河谷上山,8888级(也有资料称是7896级)台阶又号称万步云梯,登山爱好者可大力挑战;西线从印江自治县棉絮岭起步,沿山脊而走相对平缓。西上梵净山,是历代香客游人的朝山拜佛、旅游观光的传统线路。而东线上梵净山的古道,自1978年梵净山建立保护区后,由于路程远,交通不便,而且珍稀动植物繁多,被列为“核心保护区”,所以人迹罕至。目前松桃自治县也正在加紧开发梵净山东线旅游,将梵净山旅游与寨英古镇、太平河等景区联系起来,让游客从不同的线路,欣赏到梵净山的多姿多彩。

珍稀物种的洞天福地

大约在10~14亿年之间古老的地层——梵净山群,早于鄂西神农架地层,这里生长栖息着大量距今7000年至200万年前的第三、第四世纪时期的珍稀古老动植物区系,加上该区复杂多变的地形所形成的各种生物类型,成为多种动植物保存和繁衍的场所,是一个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大面积分布的原始森林和洁净的自然环境,使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洞天福地。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保护区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9种,其中一级保护对象有4种,已查明的野生动物种类达800多种。另外,梵净山里已知的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其中主要树种400多种,药用植物500多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钟萼木等,珍稀树种有贵州紫薇、连香树等。

梵净山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物种“基因库”,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极大关注,70年代,政府组织专家多次进行大规模科学考察。1978年,梵净山被正式划为贵州省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人与生物圈”(MAB)保护网成员。

野生动物的幸福家园

因为有了梵净山优越的自然条件,可爱的动物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这里觅食、嬉戏、繁衍后代。而这些可爱的动物,给美丽的梵净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神秘。

梵净山最有名,也是最珍贵的野生动物,当数黔金丝猴了。黔金丝猴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列为“E”级。黔金丝猴与大熊猫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目前仅在梵净山林区有800只左右,对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很高价值。目前世界上的黔金丝猴大部分栖息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在我国特有的3种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中,黔金丝猴因其数量最少、栖息地最狭窄、生态学资料最少而更显珍稀。

1903年,英国传教士汤姆逊根据偶然收购到的一张残皮给黔金丝猴定了名,就再未有关于黔金丝猴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和报道。直到1967年和1970年,一只成年雌性黔金丝猴和一只老年雄性黔金丝猴分别被捕获,研究人员才有机会看到这一神秘的山中精灵的活体。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对黔金丝猴进行系统的专题考察。1981年,科学工作者终于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并跟踪到野外黔金丝猴群体。直到1987年,研究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基本摸清了黔金丝猴约有800多只。

黔金丝猴又名灰金丝猴,当地人又称作牛尾猴。隶属于猴科,仰鼻猴属,是一种体形较大的猴子,灰黑色、两眉之间有一明显白斑,腹部、四肢内侧的颜色较其他部位浅,逐渐变化为灰白色、灰黄色、金黄色。有一根长长的尾巴,成体光是尾巴,就有1米长,十分醒目。黔金丝猴最可爱的就是它的一张猴脸了。黔金丝猴的鼻孔仰天朝上,眼睑淡蓝色,额上一双灵活的大眼睛说不出的慧黠可爱。

虽然很多人来梵净山都想一睹黔金丝猴的风采,但是,除了在固定的海拔1500米以上的一片区域内,其他地方是很难看到黔金线猴的。它们非常的胆小机敏,稍有响动,就逃得无影无踪,所以,要是到梵净山,若能碰巧看到一只黔金丝猴,那真是很幸运的事情了。

梵净山拥有这么丰富的林木资源,鸟儿自然也非常多。现在已发现的鸟类有191种,其中最珍稀的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它是在1992年被发现的。光听这名字,就可以想象,这是一种羽毛出奇漂亮的鸟儿,美丽独特的羽尾长1米左右。站在树枝上,宛如一位高贵的公主。古代将军冠上的翎子,就是这种尾羽制成的。另外,被称为贵州省省鸟的红腹锦鸡,则以热情绚丽的外形让人着迷。此外,在梵净山,还有一种太阳鸟,只有人的拇指大小,但它的羽毛五颜六色,飞行敏捷。在这风景如画的密林中行走,眼前时而闪过五彩缤纷的珍禽,耳边是婉转悠扬的“啾啾”鸟鸣,一种诗情画意之感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斑斓机敏的云豹、笨拙可爱的狗熊、懒散优雅的水獭,长相独特的四鳃鱼……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800多种野生动物,在美丽富饶的梵净山丛林溪河中代代繁衍,这是它们的故土,是它们的乐园,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珍稀植物的绿色宝库

梵净山因为从山麓到山顶,可分为4个气候带、5个土壤带,5个植被带。在全世界1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梵净山就有13种地理成分分布。而且保存有完好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带,其中常绿阔叶林的树冠覆盖率达90%,还拥有许多极其珍贵的生物种类,素有“绿宝石”之美称。

梵净山里已知的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其中主要树种400多种,药用植物500多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钟萼木等,珍稀树种有贵州紫薇、连香树等。

在“绿色宝库”里,有数不尽的奇花异草,有花色雅致、洁白无瑕的白玉兰,有富贵华丽的紫玉兰,有清香扑鼻的台兰、春兰、墨兰、穗兰等30多种兰花。另外,最让人们为之震撼的,是每到杜鹃花开的时节,那满山遍野如同绚烂织锦一般的各色杜鹃花。马樱杜鹃、百合杜鹃、卷叶杜鹃、问客杜鹃、银叶杜鹃、多花杜鹃……淡粉的、灰紫的、嫩黄的、雪白的、洋红的、朱红的……当你爬到山腰,往上一看,绵延不断的杜鹃花海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提到植物资源,不能不提到药用植物。在梵净山这座绿色宝库里,现已知的中药材有500多种,高等植物有113种。这些药材中,有不少著名的常用中药,如天麻、杜仲、当归、八角莲等。

在梵净山,最珍稀的植物当属珙桐了。珙桐是它的学名,这种植物,还有一个好听的民间叫法,叫“鸽子树”。它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乔木,成树高13米左右,最高达20米。是第三世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有植物中的“活化石”之称。开花时头状花序形如鸽子头,一大一小两片白色的苞片如振翅欲飞的白鸽,非常美丽。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这种树林已经绝种了,不过,在梵净山,现已发现的有11片珙桐林,总面种约1200多亩。这不能不说是梵净山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动有飞禽走兽,静有奇花异草。梵净山,这个珍稀物种的洞天福地,宛如一颗散发着纯真气息的最自然的宝石,经历了这么多年,仍然熠熠生辉,唯愿在人们的呵护下,它能永远成为那些美丽生物的乐园。

链接

梵净山西线旅游

西线旅游最精髓的,是浏览“十里生态画廊”,朝拜明代万历年间敕封的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禅寺和拜谒世界第一天然佛像万米睡佛!

西上梵净山,汽车可直达海拔2000米的棉絮岭。沿着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分水岭的山脊,缓缓而上,远眺新老金顶主峰、俯瞰林海云涛、饱览群山秀色,景随人移,漫步至金顶脚下;过薄刀岭,穿黑巷子,闯剪刀峡、滴水崖;一路上迎客松、鸽子花等珍稀植物如影随形,紫玉石、滴水崖等古老地质伸手可触;一路上有原始森林与飞瀑流泉、峰林怪石与摩崖石刻。因为道路平缓、视野开阔、风光旖旎而被游客称为“十里生态画廊”!徒步游览行程大约需两小时左右。

进入梵净山门,满目的绿,迎面扑来的空气中含着浓浓的香和淡淡的甜;那是松汁、杉树以及不知名的树木散发出的油香和各种花儿的甜味。在春季杜鹃花开的季节,一路陪着车行的,是山花烂漫。

至棉絮岭,再也无通车之路。到金顶得靠步行,当然也可以花钱坐滑竿。不过,脚踏实地的行走更能让人与这里的花、鸟、美景融为一体。密林深处,画眉、百灵、云雀等鸟儿在啾啾歌唱。杜鹃花是这里最有魅力的风景之一。不过,细心的游客一般会发现,山上的杜鹃花与山下的截然不同。山下的杜鹃花一小株一小株地立着,即便是一大簇,也是由许多独立的小株聚成。而山上的杜鹃却是一大株一大蓬的,确切地说,应该称她们为杜鹃树更恰当些。稍大的一棵杜鹃树,更分若干的丫枝,每个丫枝上绽放着若干的花朵。

棉絮岭,梵净山西线的汽车终点站、徒步起点。棉絮岭是万米睡佛的天然拜佛台和最佳观看点。万米睡佛——梵净山的新老金顶、凤凰顶山体形成的世界第一天然佛像!天然万米睡佛中间大肚丰隆,仿佛弥勒化身。睡佛长达万米而气势恢弘,惟妙惟肖而神奇绝顶,头部三佛,正前方新老金顶为两尊坐佛,五尊佛像寓意“五福临门”。

因为海拔高达2000多米,云山、雾海也成了梵净山最为奇妙的风景。站在金顶处,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延伸至无穷远,被突如其来的一大片薄雾笼罩着,神秘而朦胧。白雾散尽,山峦便露出了它挺拔的英姿。不一会儿,一大片的白雾又奔涌而来,重新包裹了层叠的山脉。

而在天气明媚的日子,云就更美了。洁白的云朵形态各异,变化万千;如小鸟依人般附于伟岸山腰,又似母亲博大的胸怀,揽众山入怀。真是云在山中,山在云里,人在画中。

梵净山最知名的乃佛教文化,而梵净山佛教文化的历史精髓尽在护国禅寺!位于梵净山西线山腰上的护国禅寺为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古名书法家题其为“黔山第一”。护国寺是梵净山最早最大的寺庙,自唐末宋初建设以来,尤以明清时期最为兴盛。占地3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等殿宇重重,晨钟暮鼓而香客熙熙,其历任方丈主持有皇亲国舅、翰林院士等大德高僧。护国寺发展历程是梵净山的佛教兴衰缩影。同时,护国寺是梵净山佛教活动中心,2004年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此召开,中国佛协领导莅临给梵净山定位“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2005年梵净山佛诞节(古历四月初八,又名浴佛节)在此举行。中国佛协领导圣辉大和尚、学诚大和尚,西藏十一世班禅的母亲先后莅临。

梵净山东线旅游

梵净山东线自古以来就是松桃上山朝山拜佛的香火古道,以奇树、怪石、云海、杜鹃花海、佛寺古迹遗址、原始古朴的森林而著称。自1978年梵净山建立保护区后,这条古道由于路程远,交通不便,而且珍稀动植物繁多,被列为“核心保护区”,所以人迹罕至。本线路除金顶景区及黑湾河景区已开发外,金顶至冷家坝沿线尚属未开发的原始林区,以及太平河的上游都未作任何旅游开发。

徒步线路主要经过乌罗或寨英到太平河上游林昔、九牛困塘、牛风包、趴趴树、白云寺和灵官岩。梵净山山门至转塘沿线由于山高林密、溪流众多、人烟稀少,有天堂河谷的美誉。徒步这条线路,正所谓“身在地狱,眼睛却在天堂”的最佳体现。牛困塘处原始密林中,主要由竹道、丛林、浅水池塘构成。这里是黔金丝猴的生活区。牛风包,得名于山顶那奇特浑圆硕大的石头造型。该石一如公牛颈后之项包,雄踞山顶,海拔2063米。因为这里是核心保护区,野生动物最多,机会好的话,还可在这里遇到黔金丝猴,或拜谒到著名的梵净佛光。趴趴树,同样依物得名。在长约1华里的平缓地带,长着一株株深黑色大树,每株都需3人以上相围,每一株树的主干都高不过人,树干之上,整齐地密密排出若干枝丫,或直指天空,或斜插密林。白云寺遗址,是古道沿线遗址中最具规模的一处。共有地基三台,占地约两亩。植物茂密,种类繁多是该地的主要特点。根据林业专家多年来的考察,它的四周,几乎集中了梵净山珍贵动植物的全部。登临海拔2153米的白云寺峰顶,其情其景将更加绝妙。灵官岩岩下有一处寺庙遗址。奇、险、壮美是这一景区的主要特色。冷杉、险岩、云海、杜鹃构成这一景区的主要景观。灵官岩旁的冷杉,形状完全可与黄山奇松媲美。其间有一道山岭长百余米,宽一尺许,状如刀刃,故又有薄刀岭之名。它的两边是万丈悬崖,异常险要,立于其上,观云海,使人心魄激荡;观花海,让人心绪盎然。

梵净山之巅的金顶,是每位行者的最终目标。西线、南线和东线,都可以到金顶。梵净山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天下,并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高山之巅的弥勒佛梵音吸引着千秋万代的善男信女虔诚拜谒。新金顶在22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突兀而起,如破土竹笋,直指苍穹。金顶高约百米,陡峭至极,“壁如裁”,几无坡度可言。要上金顶,只能用手紧紧抓住下垂的铁索,小心翼翼在壁上爬行。

到了金顶,向下望去,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将山丁一劈为二,中间是约3~10米宽的峡谷,上宽下窄,像一把大刀,阳光由峡中穿过,十足的一把金刀,因名“金刀峡”。一座天桥将峡两边连接,两座山顶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在香火缭绕、梵音声声中,游人们往往都会不由自主地虔诚膜拜,许下最真诚的心愿。

梵净山南线旅游

梵净山南线从江口县黑湾河谷上山,乘索道或徒步均可。索道是2008年才新建的上山通道,从黑湾河的灯盏坪到山上的万岩脚下,全长3500米,高度差1200米,只要半个小时即可到达万宝岩。徒步上山要爬八千多级台阶又号称万步云梯,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但对于有体力有时间的登山爱好者来说,这正是攀登梵净山的乐趣了。

多数游人都会赶在日落之前登上新金顶,去膜拜未来佛与现在佛(即释迦殿、弥勒殿)。新金顶,在海拔22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上,它是就势突兀而起的一尊石柱,常有红云环绕,恰如蓬莱仙境。山顶处又一劈为二,变成两个山顶,中间的那条裂缝被称之金刀峡,又叫一线天。在这两个山顶上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叫金顶天桥。在桥上俯瞰,万丈悬崖,深不可测。这里还有个传说,说金顶本为一整体,后来释迦佛与弥勒佛同时看中金顶,都到这上面打坐修行,燃灯古佛看在眼中,便手执金刀,从峰顶一刀辟下,从此一峰分二顶,释迦居左、弥勒居右。这两座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时毁时建,因山上风疾,两座庙宇前方立有屏风。后方都有一石台,分别为“说法台”“晒经台”。

到了梵净山头,不得不看的一大奇景,便是蘑菇石了。只见一方岩石矗立崖边,高十多米,顶上一斗状石堆放在一根较细的石柱上,上大下小,形如蘑菇,因此得名。此石大有一触即倾之势,奇险异常,然而它却顶天立地,稳稳矗立。蘑菇石是梵净山的精魂,是梵净山的象征。位于山顶部,整个山体层层叠叠,堆砌有序,势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气势巍峨,故称“万卷书”。传说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白马穿云破雾,前蹄触及梵净山,从马上落下一叠佛经化石而成。

因为爬山花了近一天的时间,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在第二天,去攀登梵净山的最高点——老金顶。老金顶与新金顶相对,山上有玉皇殿,大约在唐宋建立。从赐敕碑向左,在由此过接引桥,然后攀铁索直上,接近90°,中间又经过“通明殿”遗址。攀到老金顶的巅峰,玉皇殿就立在那里。墙上有联:登高顶敬高香成高功,结善缘存善心得善果;横批为:上达天庭。

到了这个地方,真是与佛祖无限接近安静地坐在石上,看尽群山、云海、奇石。老金顶上日出云霁,时常出现“佛光”。据说能有幸看到“佛光”的人,就是特别与佛有缘的人了,还会有好运降临。

梵天净土,弥勒佛国。这是真正的神秘仙境,无边山色,无限生机。不管是从哪条线上梵净山,不管是哪个季节上梵净山,总会给人无限的惊喜,以致很多游人去过一次,总是恋恋不舍,因为有的景色没有看到没有遇到,还会选择第二条线路,或者换个季节,再去一次。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东部卷(铜仁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