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奉雪妹——做一个无愧于瑶山的挑花人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下)》 出版日期:2016-12-01文章字数:5106字

奉雪妹——做一个无愧于瑶山的挑花人

一、虎形山瑶乡公认的挑花王

奉雪妹

1959年4月,奉雪妹出生在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万贯村一个瑶族家庭。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瑶族,属于瑶族支系花瑶,因而这里也被称为“中国花瑶之乡”。虎形山瑶乡也有“全国百佳艺术之乡”“挑花艺术之乡”“山歌之乡”之誉,因为瑶山绝唱“呜哇山歌”和“花瑶挑花”都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花瑶村寨,挑花被视为姑娘们的“名片”,谁聪慧能干,只需瞧瞧她们的挑花就清楚了。奉雪妹回忆说,大家评价一个女孩子能不能干,全在于她的挑花手艺是否精湛,如果挑花做得不好,再漂亮的女孩子也会被人“嫌弃”。到了出嫁的季节,只需开启神秘的“女儿箱”,把凝聚数载心血挑成的二三十件陪嫁花裙轻轻抖出,不用只言片语,就当得上千言万语。

奉雪妹姐妹众多,好强的母亲不甘落人之后,很早就把自己的挑花绝技传授给了女儿们。奉雪妹说,大姐奉林妹、二姐奉良妹、四妹奉响妹、五妹奉开妹,相继成了当地的挑花能手,由于自己悟性高,更是深得母亲的喜爱。

奉雪妹七八岁起,开始跟从母亲学习挑花技艺。初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图案、全凭心思,奉雪妹有些摸不着头脑。母亲要求严格,但不善于言传,更多的时候,奉雪妹只能拿着母亲做好的挑花一针一针地反复看,自己琢磨运针规律,模仿母亲的图案挑花。

奉雪妹展示自己做的挑花背包

逐渐地,奉雪妹迷上了挑花。由于白天要和家人一起做农活,奉雪妹只有在晚上才能拿起针线挑花。没有煤油灯,家里从山上采来枞树块照明,火苗倒是很旺,只是离得近了,便免不了被枞树块熏得流泪。

差不多两年后,奉雪妹才交出了自己的第一幅挑花作品。由于经常挑错拆了重来,所以挑的图案不很平整,挑花的白线也都被熏黑了。虽然不是十分满意,挑花的基本功,奉雪妹却是完全掌握了。

一旦入门,奉雪妹对挑花开始狂热起来。那时,每天凌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挑花,有时半夜来了灵感,也马上起床改动,生怕一耽搁把好想法忘掉,即使寒冬腊月也从不间断。

正是凭着这股悟性与钻劲,11岁时,奉雪妹成了远近村寨小有名气的挑花能手;15岁时,奉雪妹便像模像样地当上了挑花“师傅”;20岁时,她已经是瑶乡公认的挑花王。

这里,我们不妨仔细端详奉雪妹绣的《乘龙过海》挑花围裙,那是她19岁那年的作品。裙上的盘王,头带三尖神冠,英姿焕发,骑在龙背上。骄龙昂首,腾云驾雾,虎虎生风。盘王长发飘逸,上下群龙朝贺。盘王头顶的太阳与蛟龙头部飞舞的鸾鸟,使整个画面形成飞腾流动之势,形象生动。这幅挑花彩裙,足足挑了40多万针!

二、“世界上第一流的挑花”

挑花也称“挑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刺绣手工技艺,流行地区广泛而各具特点。比如四川郫县、茂汶挑花素雅古朴,图案及针法多变,装饰性强;安徽合肥和望江挑花多采用铺花和纤花针法,严谨细致,以工整见长;陕西挑花自由活泼,不拘一格;北京挑花多表现名胜古迹和古代建筑;温州和上海挑花以花卉和几何图案为主;湖南隆回的花瑶挑花,形象古朴,精巧细密,花里套花,独具一格。

奉雪妹挑花作品

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瑶族女子独特的手工艺术,集中体现在她们的日常服饰——筒裙上。隆回的瑶族因身着艳丽的挑花服饰而被称为“花瑶”。

花瑶挑花兴起于汉代,成熟于明、清时期。挑花工艺独具一格,不用事先描绘图案,不用刺绣绷架,全凭挑花女心灵手巧,以自己心中无限的想象力,循土布的经纬徒手操作,用一针一线挑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在花瑶女子灵巧的手中,无论山花水草、飞禽走兽,都会形象生动地布满自己的头巾、衣袖、裙子、鞋袜之上。奉雪妹说,花瑶女子双目所见、心中所想,都可以化为裙上风光。

花瑶挑花的原材料为藏青色、白色土布和各色丝纱线。与时下流行的十字绣不同,花瑶挑花两面都有漂亮的花纹、图案。而且挑花服饰讲究黑白对比、艳素协调。用彩线绣上艳美异常的图案,用白线挑出素雅无比的图纹,一艳一素,反差极大,却又无比协调。

花瑶挑花图案取材广泛,有动物、植物、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多达千余种,其中动物类图案最为常见。

花瑶挑花的主要特征,是采用图案中套图案的填充式挑花工艺。比如在挑绣动物时,常在动物体内再绣小动物和花草,如一只母老虎体内又绣有花草和小虎。对“为何要这样挑花”,奉雪妹的解释是:因为老虎要怀崽,还要吃东西,这样绣出来的才是只活老虎。

花瑶挑花裙

最能体现花瑶挑花技艺的是挑花裙。据说一条挑花裙,专心挑也得花去半年多的时间,共需挑25万多针。奉雪妹说,不要小看这一条挑花裙,那得要花瑶女子花上大半年时间,飞针走线25万多次。那鲜红的颜色里,或许还夹杂着她们指尖刺破的鲜红。

奉雪妹说,花瑶挑花脱形写神,简练传神,以少寓多,主题鲜明,极富装饰性。在造型上能大胆夸张和取舍,从自然中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情真意浓的神态形象,体现了丰富的神韵,产生出违理合情与谐美怪诞的趣味,表现出朴实的美感。

花瑶挑花图案构思奇巧,造型大胆夸张,布局均衡对称,色彩黑白分明,几乎每一件挑花都是一幅精湛的艺术品。湘西苗族作家沈从文对花瑶挑花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世界上第一流的挑花”。花瑶挑花作品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等作为珍品收藏。

2006年,花瑶挑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挑花(花瑶挑花),民间美术类]。

三、善于坚守,勇于创新

奉雪妹有一句话堪称名言:“我不太会说话,很多话都绣到了布上。”这话真说中了花瑶挑花的特点,也道出了花瑶女子的心灵手巧。

花瑶没有文字,很多的传说故事就在姑娘们的裙子上绣了出来。奉雪妹喜欢琢磨这些故事,也喜欢将她眼里所看见的东西搬到裙子上。花鸟树木,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或许还俏皮地在老虎肚子里绣上几朵花。不管多复杂的图案,她比着现成的模样就可以绣出来,不用画稿、不用放样、不用打板,虚虚实实,跃然布上。

1979年高中毕业后,奉雪妹在家务农,还教过书,1983年进城到了县总工会工作。不管是务农、教书还是做行政工作,奉雪妹不但没有放弃挑花,反而钻研得更深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保持花瑶传统挑花特色的基础上,奉雪妹对那些存在某种缺陷的挑花服饰进行改进,使之更为合用。同时创新品种,增加作品的艺术性。

奉雪妹改良花瑶女子头巾为“挑花帽”

总结自己走了40多年的挑花路,奉雪妹这样评价自己:“在挑花上,我觉得我要比别人思考得多一点,经常有些小创新。”

花瑶女子头上的装饰从彩带头巾(包头)变成如今的挑花帽,就是奉雪妹的一个小创新。以前女子的头巾,是由上百米长的彩色花带一圈圈地在头上盘出来的。即便从小就开始练习,每天光戴头巾最少也得花上半个小时,还得请人帮忙。这种传统的头巾不只盘戴繁杂,还很不牢靠,一不小心便会散落下来。

要是头巾能够像帽子一样,想戴的时候就能方便地戴上该有多好。奉雪妹开始琢磨对传统头巾进行改革。这时,斗笠给了奉雪妹灵感,她模仿着斗笠的形状开始尝试,最后改成在倒置的斗笠状骨架内层包布底,再一圈一圈叠缀五彩花带,外沿缀一圈彩珠彩片,后边垂两条色彩艳丽的长穗。这种改良版的挑花帽,体现了传统彩带头巾的特征,却更加美观大方,使用起来又十分方便。

盘了一辈子头巾的花瑶老人,会接受自己的改良吗?奉雪妹把挑花帽戴在头上,惴惴不安地走到婆婆面前,不料婆婆大为夸赞。后来有一次等车的时候,一位戴着头巾的女子问她:“你的头巾怎么不会散?”奉雪妹索性在汽车站牌前,向陌生女子展示了改良后的头巾,还把制作过程详细介绍了一番。一传十、十传百,奉雪妹创新的挑花帽很快取代原来的头巾,受到了花瑶女子的热捧。

就这样,在1993年改良花瑶女子的头巾(包头)之后,1994年,一丈多长的女子绑腿改良成了粘贴式筒状挑花绑腿;1998年,两丈多长、20余节的女子腰带改良成了扣带式腰带。这些改良都得到了花瑶姐妹的认可,因为它们与原有风格相近,却更显风韵,也更方便。“有些姐妹对我说,我们都要感谢你,每家每户都要请你吃一顿饭。”回忆起这些,奉雪妹十分开心。

奉雪妹在制作挑花作品

奉雪妹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制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挑花作品,并获得各种奖项。1994年,奉雪妹和徒弟杨银花、沈需妹、奉否花、奉稳香共同创作的《狮啸山林》,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铜奖;2003年,奉雪妹的《团鱼呈祥》《天鹅展翅》获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赛金奖。她的代表作品还有《绿色岩花》《雄鹰捕食》《蟒蛇上树》《盘王升殿》等。

2007年6月,奉雪妹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挑花(花瑶挑花),民间美术类]代表性传承人。

对于自己的挑花成就,奉雪妹总是归功于花瑶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说起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滋养,她很是动情:“《老鼠娶亲》《对歌定情》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吗?不是,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我们的挑花传承了祖辈的智慧,我们的挑花属于生我养我的大瑶山!”

四、“做一个无愧于瑶山的挑花人”

早在十五六岁时,奉雪妹就开始义务辅导村里村外的花瑶姐妹们学习挑花技艺,特别是1979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的那段时间,奉雪妹带的徒弟就有几十个。由于奉雪妹的传授耐心细致、深入浅出,易记易懂,深得瑶山姐妹们的喜爱。经她传授技艺的奉提妹、刘扫妹、刘洒妹、奉德妹、奉柳妹等,如今已成了当地挑花的佼佼者。

为了倡导、推广、普及花瑶挑花技艺,挖掘、培养挑花人才,奉雪妹发起、组织了花瑶挑花大赛、花瑶服饰展等一系列活动。2002年首届挑花大赛参展作品达100件,评出获奖作品15件;2006年第二届挑花大赛参展作品150件,评出获奖作品18件。为了激发大家的挑花热情,奉雪妹争取政府支持,带领获奖挑花能手到北京、桂林等地开阔眼界。

这期间,奉雪妹本人的挑花技艺更是日益精进,向她求购挑花作品的各地专家学者、艺术机构接连不断,有些作品还成为政府及有关部门馈赠贵宾的重要礼品。2006年举办第二届挑花大赛时,奉雪妹为了检验自己的挑花水平,她不再担任评委,而是悄悄送了两件挑花作品参赛,结果双双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共三件)。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花瑶挑花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花瑶服饰被外界同化,民族服饰需求量下降;二是年老的挑花艺人相继去世,技艺传承出现断层。更为让人担忧的是,部分年轻姑娘为了省时间,放弃挑花传统的数针、对针技法和几何构图原理,采用描图打草稿、勾勒图形轮廓的手法挑绣。这与传统的挑花技巧背道而驰,如不及时引导,历史悠久的花瑶挑花将失去其传统的民族特色。

为了尽快扭转局面,奉雪妹加大了对瑶寨妇女的培训力度。她开办“挑花培训班”,已经培训了400多人。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花瑶女子虽然平时很少穿花瑶服饰,但只要回到家乡都在重新学习挑花。奉雪妹家里不但姊妹们原本就会,弟媳、侄女、外甥女也都在她的发动下学起了挑花,徒弟已经有了七八十人之多。

“花瑶挑花”培训班

与此同时,在奉雪妹的积极争取下,花瑶挑花已经进入当地学校的乡土教育中。在虎形山瑶族乡的一些学校里,不但有挑花的乡土教材,还开设了专门的挑花课。花瑶挑花技艺没有图纸、教程的现状在改变,不必再担心经典的挑花技艺人去技亡。

奉雪妹认为,花瑶挑花要传承下去,在继承的同时有必要适当地加以创新。她说:“我认为挑花的古老技艺应该可以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靓丽的挑花腰带与现代时尚的裙子结合,年轻女孩的背包与手工的挑花结合……”

奉雪妹大胆地在构图、色彩、题材、功用等方面进行创新,打破以往只有黑白挑花裙的状况,开发出了彩色挑花裙。此外,她和花瑶姐妹还开发了彩色挑花壁挂、挑花手包、挎包乃至钱包、手机包等诸多挑花产品。这使花瑶姑娘们在挑花上既能承袭传统,又可增加收入。

如今奉雪妹视力下降,而且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不能长时间活动,但挑花仍然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她觉得,自己平时要多想一些新颖的挑花图案,搭配出最艳丽的颜色,回到家乡,大家看着羡慕,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挑花。

花瑶挑花,奉雪妹一挑就是40多年,她挑花所耗的丝线已经能绕整个瑶山好几百圈了。她的誓愿,说出来可谓掷地有声:“我要做一个无愧于瑶山的挑花人!”

共和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