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视听
元宇宙
视频
图片
知识服务
非遗学术
非遗图书
传统医药
非遗入驻
非遗人
非遗机构
非遗传承人
非遗集市
非遗研学
非遗文创
非遗活动
逛村寨
盖赖
基加
会员购买
搜索
登录
相关图书
历代治黔方略.民族·宗教卷
作者:史继忠 三白
椎牛:苗、汉
作者:
土鲁黎咪数:彝、汉
作者:王继超 罗世荣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上
作者: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下
作者:
铜仁生态美 梵净天下灵
作 者:陈康
出 版 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分 类:
哲学、宗教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I S B N:978-7-221-12580-4
纸书价格:¥ 80.00
收藏
图书简介
目录
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在“2013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在“2013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摘录
黔贵佛教僧人与生态
梵天·净土·弥勒城
生态环保与弥勒净土
从佛教名山文化论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试谈佛教生命观的现实意义
“三法印”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
佛教圣地与文化旅游
从中国佛教的护生传统看贵州梵净山佛教生态文化
弥勒信仰与唯识学及梵净山弥勒信仰的重建
武陵正脉筑生态平台 弥勒尊者净五浊世间
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佛教思想与生态文明
弥勒菩萨的大慈精神
弥勒信仰之传承与展望
弥勒当来下生净土
隋唐五代佛教的环保实践
弥勒五题
阿罗汉优娄质那造弥勒像考
试论梵净山佛教的“巫佛”特色
“弥勒楼阁”的生态智慧
梵净山文化与心灵环保
弥勒道场中的“九皇娘”与观音菩萨
梵净山临济宗圣符灯系的地理分布考述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思想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梵净山佛教信仰研究
略论梵净山佛教名山建设
从梵净山的佛教文化看生态环境保护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价值
试论梵净山佛教建筑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论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三十年来梵净山佛教文化研究述评
梵净山佛教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明代高僧妙玄和尚肉身考
试论中印佛教中的“寺主”之义
基于竞争比较的梵净山佛教旅游开发构想
梵净山域外形象论略
梵净山地区佛教与民俗
武陵山区阳戏形态及其佛学思想辨源
梵净山记事碑刻内容探析
明清时期梵净山佛教寺庙经济
区域重建视野下的梵净山佛学振兴
唐宋时期贵州佛教传播的特点
南诏故地上的阿吒力教本土化特征分析
论梵净山佛教音乐的基本特征及当代价值
梵净山地区佛教庙会的影响和作用
从生态文明看“桃源铜仁”
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生态伦理学浅析
梵净山寺庙略考
简论梵净山的佛性与名山特质
佛文化——梵净山自然生态的灵魂
构筑梵净山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四个和谐关系
梵净山弥勒信仰探析
600年梵净山名实源流考
梵净山三教文化解读
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因果观
《赞弥勒四礼文》探微
梵净山天童禅系高僧研究
梵净山佛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初探
梵净山进香习俗研究
铜仁民间清代华严经手抄本与金刚经木刻印版调查
论梵净山佛教弥勒信仰的生态理想观及其启示
因三相之逻辑与哲学分析
梵净山佛歌文化浅论
用弥勒精神推进梵净山佛教文化建设
佛教的生态文明理念与梵净山的保护
佛教与生态文明
佛道生态观比较
2013、2014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部分嘉宾发言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