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龙里苗医药
所属图书:《龙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篇》 出版日期:2017-12-01文章字数:3225字

龙里苗医药

龙里地理条件、气温条件、雨水条件都得天独厚,是中草药生长的优越环境。野生中草药品种繁多,识药者随便报出几百种药名如数家珍。数量大,生长快,仅草原场坝,每年仅淫羊藿一种就要对外出售几千斤。但是有许多普通的草药逐渐被人们遗忘,例如,苦蒿,医治小创口是比较好的;野棉花,消食止痢是比较有效的;路边黄(又名仙鹤草)是医治毒蛇、毒蜂伤害的有效秘方。可是,人们今天很少使用,知道它们功效的人就更少了。苗医苗药许多面临失传,所以,就个人肤浅知识敷衍几句,一是留下一点龙里的记忆,二是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演绎更多苗医苗药的作品,为龙里留下一笔财富。

巍巍苗岭云封雾锁,广袤群山青翠欲滴。奇花异草远近享誉,民风民俗中外扬名。

龙里县的山山水水,生长数以万计的花草树木。其中百分之八十皆是药物。故民间有言“自古黔中无闲草,龙里处处是药园”。几千年来龙里县山居的少数民族识别了数以千计的草药,探索出了多种医疗技术。

一般认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人类早期是原始形态的医学,苗族也不例外。苗族古歌《垫哈》说:“哈哥小时声音嘶哑不能说话,后不幸被老虎背去,跟老虎食生肉、吃野味10余年,后被父母找到带回家中,仍野性不改,而常跑出去,生活于山林野洞之中。有一次饥饿难忍,他跑到了河边,吃了大量河边的浮萍,过后不但能够说话了,而且还改掉了野性。”因此苗族有了浮萍清热治嘶哑的用药经验。类似的古歌还有很多,这也是苗药起源于苗族早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有力佐证。苗族是以农业为主业的民族。苗族居住在贵州气候湿润的山区,这些地方自然植被繁茂,药物丰富,又是有名的瘴疠之乡,疾病流行。苗族为了生存与繁衍,只能依靠自己的实践,去识别药物和治疗疾病,他们较之其他民族,更能锻炼自己与疾病做斗争的能力。他们较早地认识到植物的药用价值,至今在贵州苗族地区,草药应用仍极为普遍。苗族歌谣所说的“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虽然说时间上可能有所夸张,但苗药起源很早是可以相信的。这句歌谣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歌谣说苗医是千年,苗药是万年,这更说明了苗药发端久远,比苗医的产生要早得多。

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苗医苗药一般都是祖传的,历代都是口传心授,其技术和用药很少与外人道。因此,给苗医苗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传承的过程中苗医每治好一例病人必感恩祭祀苗医前辈,这更增加了苗医苗药的神奇色彩。

龙里苗族医药有悠久的历史。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很早。西汉(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年)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是谁?范氏认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

苗药生产

龙里县野生培植的药物众多,下面略举几例。

木本:杜仲(降压、跌打损伤),刺五加、见血飞、十大功劳(舒筋活血、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骨碎补、水冬瓜、杉木跟、公饿蚂蟥、百龙须(接骨),枫香球、马尾松尖(祛风湿)。

草本:麦门冬、天门冬,克妈菜、扒地香,扒岩薑、观音草(润肺止咳),青竹标、一口血、生扯拢、马尿蒿、水泽兰(跌打损伤)、罗布麻、野菊花(平压、降压)、活麻草、地五甲、酸咪咪、独脚莲、伸筋草(风湿骨痛)、淫羊藿、苦妈菜、苦爹菜、山萝卜、老虎薑(滋阴壮阳)、茅草根、马鞭梢、大清药(清热降火)。

藤本:鸡屎藤、金银花(感冒)、宣灵威、母猪藤、葛藤、大风藤、大血藤、小血藤(跌打损伤)、青藤香、隔山消、倒竺插(肚痛、消食化气),金钩藤、无娘藤、山药(滋补壮阳)。

龙里野生草药不胜枚举,这里略举几例不足千分之一。只要稍知药理,随手采摘都是药。此外我们日常食用的果蔬中也有大量的苗药,它们也是木、草、藤本,为了养生方便,笔者有意另立条目提出。

水果类:陈皮、橘皮、橘红(橘瓣上的白色丝)、杏仁、桃仁、猕猴桃、山楂、石榴、雪梨、刺梨、刺莓、龙眼。

蔬菜类:青菜、芹菜、芫荽、白萝卜、洋葱、大蒜、生姜、茴香、折耳根。

人工培植:从苗族洞居开始就把稀有、珍贵的草药进行栽培。常见的有:牡丹、芍药、续断、花蝴蝶、夜寒苏、紫苏、空心韭菜等,这些都是栽在庭院和房前屋后,懂药者作为药物栽培,不懂药者作为观赏用。起初人工栽培草药的现象并不多见,20世纪60~70年代赤脚医生兴起时期,在区乡医院、赤脚医生工作点,开始有少量连片的栽培。对生长在深山老林不易采集的苗药也开始移栽,人工栽培的苗药品种和数量也随之增多。

改革开放以后,药材成为一些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个门路,龙里县境内开始大面积栽培苗药。比较早的是洗马的天麻。

1982年,洗马落掌乡新寨村李永才人工无性繁殖栽培天麻成功。此后,龙里县科协在全县大力推广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印发科普资料,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到1986年全县天麻种植户达6457户,投放天麻种7.6万斤,产值196.47万元,出现多个“天麻村”或“天麻乡”。1987~2016年天麻生产持续发展。

1992年谷脚镇与息烽县医药保健开发公司联合开发非耕地1000亩种植“绞股蓝”等中药材。

2003年,引进太子参、黄姜、桔梗、头花蓼等中药材在巴江、洗马、哪嗙、龙山等乡镇进行实验,通过两年实验,最后选择头花蓼作为龙里县中药材种植的主打品种,于2005年进行头花蓼规范化种植,建立头花蓼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006年推广种植头花蓼2500亩。

2005年,贵州同济堂种植公司在龙山镇莲花村猫猫头示范种植续断90亩,2006年在水场、湾寨、哪嗙等乡镇进行推广种植,到2008年上半年续断种植面积达3621.5亩。

刺梨在龙里田间地角、高山深涧、密林疏地、到处都是。在苗乡刺梨可以说全身是药,人们只知道刺梨果维生素C含量丰富消食化气,殊不知它的花叶同样消食化气,清热,根皮止痢消食。20世纪90年代在谷脚镇茶香村开始有农户把野生刺梨进行移栽,到2000年开始形成规模。从2013年开始连年举办刺梨赏花品果节,2015年已经发展到14万亩。2012年龙里获得“中国刺梨之乡”“贵州省经果林(刺梨)示范县”“贵州刺梨良种繁育基地”“无公害标识示范县”和“刺梨无公害产地”等称号。龙里刺梨还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医药产业

龙里县苗药产业以前是没有的。苗医多用单方少用复方,所以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过去苗医用药都是草药,很少采集晒干存储备用,绝大多数是现采现用,他们有两句形象的顺口溜:“时讨野草连根煮,现砍生柴带叶烧。”一些常用、必用的复方也是自己暗自制成药散,如桑菊散、麻黄散,或制成药丸,如舒筋活血丸、地黄补肾丸,最多的是膏药。如虎骨膏、熊油膏。改革开放以后才引进制药企业。1992年龙里县谷脚镇引进神奇制药厂以后陆续引进制药企业。至2015年上规模的制药企业有: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龙里药厂、贵州柏强制药有限公司龙里药厂、贵州弘康药业有限公司、贵州肾元制药有限公司、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龙里分厂、贵州金桥药业有限公司龙里新资源部、贵州富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润生制药有限公司、贵州良济药业有限公司、贵州高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强生健康产业(贵州)有限公司、贵州神果饮料有限公司、贵州黔之宝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等13个。还有贵州苗氏药业有限公司、贵州苗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等部分规模以下的制药企业。

龙里苗药不但医药界关注,科研界关注,同时龙里人民把它作为发家致富的一条门路进行关注,党委政府作为龙里脱贫致富的一项决策高度重视。2003年11月8日上午首届苗医药文化博览会在龙里县城开幕,举办苗医药文化博览会暨学术研讨会,贵州省内10家企业与龙里、黔南自治州经贸局签约10个项目,注资1.8亿开发生产贵州苗药。2005年第二届苗医药文化博览会也在这里召开。

(注: 2006年11月19日,黔南自治州在龙里县城举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龙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