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四月八”补遗
所属图书:《龙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篇》 出版日期:2017-12-01文章字数:2998字

苗族“四月八”补遗

每年的农历四月,苗族同胞都会迎来自己最重要的节日“四月八”。苗族“四月八”的来历,见诸很多文献资料和文章。黔中苗族大多说“四月八”是纪念“黑羊庆”的。“黑羊庆(箐)”在汉文献上说的是贵阳城的古地名,在黔中,部分苗族说“黑羊庆”是他们的英雄。龙里、惠水和花溪交界一带苗族称“黑羊箐”为“狄东狄略”“查狄东”等,贵阳市的一些文献资料记为“祖狄弄”“祖德龙”。还有说“四月八”是养洛(亚鲁王)两个女儿“娥勒格”和“娥腊尕”与黑羊庆演绎出来的故事,版本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在黔中生活着一支苗族,外界称为“红毡苗”。属于苗语西部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语区,他们自称“蒙绕”,意为“山林里的苗族”。“蒙绕”据不完全统计近5万人,分布也最广。主要聚居在龙里摆省乡,惠水大坝乡和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其他地方都有零星散居。

爱的来世约定:“四月八”射背牌

这是摆省苗族古歌里的几个片段,曲子旋律低沉悲壮,其腔调、唱词和表情,还有凄凉的故事,让很多歌手在唱时几度哽咽。不论是唱的,还是听的,都会沉浸在那个悲剧的故事里,久久不能回神。

在苗族社会里,早期也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般女孩很早就定亲。如果长大后定了亲的姑娘私自跑到其他男方家,则是一件令家人和家族蒙羞的事情,其父母亲会被视为教育孩子失败。苗族婚俗以前十分讲究家族恩怨和历史清白。所以造成很多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射背牌也由此而来。“背牌”据传是苗族在战争及迁徙中留下的印记,背牌上的图案,有的说是刻的曾经的宫城、玉玺王印,有说是绘制迁徙经过的山川河流,也有说是沿途见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苗族姑娘的背牌,是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不仅是自己身份的独特符号,也是倾注青春感情最重要的信物。

相爱却不能相守,有情人成不了眷属,苗族处理方式十分独特,他们没有其他东方人的爱恨情仇、牵肠挂肚,也没有西方人刀光剑影的“决斗”,有的只是侠骨柔情——一“射”解千结。这一箭射除自己的相思和牵挂,射除对父母的不满和埋怨,也射除家族的烦恼和担忧。这一箭,更是“射”的来世约定,再续前缘。射的时候,男方必须射中女方挂着或立起的背牌,意味点上标记,来世方能相识。射背牌后,该嫁人的嫁人,该娶媳妇的娶媳妇,两不相关。因为苗族信仰生命的轮回,相信有来世,在人间生命的凋逝,恰是阴间生命的开启,他们在那里,仍然像人间一样生活,去爱情坡谈情,去跳月场飞舞,去斗牛场跑逐,不再受到束缚。

射背牌一般都是一群(批)男女青年相约而去的,男方家要有一定经济实力。射背牌前一天,男方要去邀约女方父母兄妹到自己家中唱一晚上的歌,招呼酒肉。第二天吃了花米饭才上山去,要有双方家人见证,不是两个倾心相爱的青年单独的事。以后各自成立家庭,无论男女,谁先去世,其灵魂都暂时不能到家族老祖宗那里,而是要去当年射背牌的那地方等待。直到最后一个去世了,他们才能相约下山,一起寻找来世的爱。

新“三牌”:“四月八”的活动时空

“红毡苗”主要居住的惠水、龙里、花溪交界一带,语言一样,习俗大同,但各地过“四月八”的具体时间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吃花米饭时间不一样。“红毡苗”统称“四月八”为“古货北”“瑙货北”。“货北”汉语是“坡头”“坡顶上”的意思。“古”是“过”的意思。这里特指在家过节,吃花米饭。在外活动称为“数货北”,“数”是“看”“玩”的意思。“四月八”也就是“玩花坡”的意思。

按照过节时空的不同,“红毡苗”由南向北可分为“三牌”,这个“牌”比《贵阳府志》记载的“东苗三牌”范围要小些,《贵阳府志》的东苗三牌包含整个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语区(含龙里羊场、草原另两个支系苗族)。这个区域在志书《元朝图册》上只标明“东苗三牌”,没有录入寨名。即便明清时期的图册,“红毡苗”区域的村寨极少,属于当时官府没有完全掌控的待开发的“小苗疆”。

“南牌”区域主要是惠水大坝、甲烈、摆金、宁旺、岗度等乡镇和花溪区高坡乡的批林村等。活动时间是农历“三月三”。他们这天才吃花米饭,活动聚集的场所位于惠水县大坝乡境内一个叫“北鲁”的坡上。“南牌”将“四月八”叫作“古北鲁”,到山上玩称为“数北鲁”。

这一天,整个“红毡苗”都要来“北鲁”看热闹,主要是跳芦笙舞、射背牌和交朋结友等,一些学者称这类场所为“爱情坡”。射背牌是一个悲剧性的活动,也就是两个男女青年相爱,但是种种原因,不能成为眷属,要射背牌了结这段情缘。一般都是集体相约、家人见证来射背牌。这一天,哪个“牌”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男女青年都可以到“北鲁”来射背牌。男的用弩射,以前要骑马,后站立射。要射中背牌才行。但不能射中“牌眼”(一种核心图案),据说射中不吉利。相对而言,“南牌”留下的文化遗产要比其他地方多一些。

“中牌”区域主要在花溪区高坡乡的沙坪村至五寨村一带和龙里县摆省,是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他们吃花米饭和活动时间是农历羊月第一个蛇场天。活动场所在今五寨村的一个山头上,该坡名叫“北育货”。“育货”就是“吊头”的意思,据说这一带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史料记载,明朝天顺二年(1458),东苗十三番起义,明朝官军攻占高坡石门天险后,在这里发生大规模战事。是否与此有关有待考证。此地名说的是苗族的英雄被官军抓后,“四月八”这天,其头颅被砍下,悬挂在这个山头上警示苗民。因而得名。

“北牌”主要是在高坡乡云顶及龙里县草原乡及往北部的“红毡苗”。活动场地在高坡乡街上附近一个叫“北露蔓”的山上。其“四月八”吃花米饭和活动时间是羊月的第一个猪场天。内容同其他“坡”的一样。中、北牌的时间是过农历天干地支,哪天先到过哪天,南牌则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花米饭:一个悲壮故事的永久纪念

“红毡苗”的“四月八”节日,其在家里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亲人相聚吃花米饭。花米饭是用植物叶子汁浸泡糯米后蒸煮而成,有红、绿、黄、紫和黑、白等颜色。这一天,家家都要染花米饭。有亲戚走访还要包送花米饭。关于花米饭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苗族首领查狄东(即黑羊庆)在“格洛格桑”(即贵阳花溪)被官府抓后,苗族就将最好的食物——糯米饭送给他吃,结果被守兵吃了。足智多谋的苗族人民利用官府惧怕苗族放药的心理,就在山上摘下植物叶,染成有颜色的饭送去。守兵认为他们偷吃饭的事情败露了,苗族放毒在饭里要毒死他们,就把米饭给了查狄东。查狄东得吃后,身体慢慢好起来,守兵看见查狄东没有死,就把后来送的染了色的米饭截留吃了。苗族人民又把米饭染成另外一种颜色,查狄东吃了一段时间后,又被守兵吃了,如此几次,就染成多种颜色了。后为了纪念查狄东,“四月八”这一天家家都要染花米饭。

时过境迁,相爱的男女青年“四月八”不用再去射背牌,也不用等到来世相约了。爱情坡沉寂下来,也许只有当年射了背牌的那些痴情的灵魂,还在静静的等待同伴,或许,他们早就聚集完毕,相约来世了。只有花米饭传承至今。

时光岁月不应赶走一切,手哨还应回荡山间,不一定为了谈情,木叶应该响起,不单单是为了说爱,弓弩应该张搭,不是为了断情,而是留住这份曾经为来世的爱而约定的乡愁。

龙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