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氏火疗
所属图书:《龙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篇》 出版日期:2017-12-01文章字数:5017字

苗氏火疗

龙里县从1992年开始引进了几十家制药企业,贵州苗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苗氏火疗是贵州苗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火疗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的火疗敷贴——苗氏火疗贴。

分布状况

火疗技术在龙里县境内主要分布于龙山镇的高峰、王寨、长舍、塘堡、金谷、克蚂石、甲林主、大谷咬、小谷咬、长田寨、羊棚、谷郎坪、摆谷六、比孟、鸡场堡,洗马镇的水尾和长沟、高寨、平坡、布庄,湾滩河镇的果里、摆省、渔洞、打夯、摆岑、岱林、木马、糯米寨、岩底,冠山办事处的光坡、定水、大新、卧寨,醒狮镇的谷新,谷脚镇的谷冰等苗族居住地。布依族比较集中的乡镇也有分布。

历史渊源

贵州苗族医药有悠久的历史。在整个苗医苗药的发展过程中医和药从不分离始终连在一起,但从苗医苗药的实际应用来看,苗药的发展比苗医更长。“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证明了这一点。苗族在整个发展的历史中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苗医苗药只是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就无从考察它的起源与发展详细情形。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很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是谁?范氏认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这说明苗药的使用发端于远古。汉族文献所记载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

一般认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人类早期是原始形态的医学,苗族也不例外。苗族古歌《垫哈》说哈哥小时声音嘶哑不能说话,后不幸被老虎背去,跟老虎食生肉、吃野味10余年,后被父母找到带回家中,仍野性不改,常跑出去,生活于山林野洞之中。有一次饥饿难忍,他跑到了河边,吃了大量河边的浮萍,吃过后不但能够说话了,而且还改掉了野性,因此苗族有了浮萍清热治嘶哑的用药经验。类似的古歌还有很多,这也是苗药起源于苗族早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有力佐证。苗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长期生活在长江以南温带、亚热带气候湿润的山区。这些地方自然植被繁茂,药物丰富,但又是有名的瘴疠之地,疾病流行,加之早先苗族曾经频繁地颠沛流离,为了生存与繁衍,只能依靠自己的实践,去识别药物和治疗疾病,他们较之其他民族,更能锻炼自己与疾病做斗争的能力。他们较早地掌握了植物的知识和药用价值,特别是苗族现在主要的居住地贵州,药物资源非常丰富。至今在贵州苗族地区,应用草药仍极为普遍,这说明是历史上形成的,试想如果没有起源较早的医药活动和药物,苗族绝对不能保证本民族得到生存和繁衍。苗族歌谣所说的“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虽然说时间上可能有所夸张,但苗药起源很早是可以相信的。

苗医苗药发展到21世纪,文化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苗药更进一步的得到发展,但苗医却濒临消亡。可是苗医中许多精华应该传承和光大。例如“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中的单方就应该传承。用皮肤吃药中的火疗贴膏药,打拔罐,灸、打灯火等医疗技术也应该挖掘和传承。

基本内容

苗氏火疗是贵州苗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火疗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研技术研究开发的火疗敷贴——苗氏火疗贴。

打拔罐所用苗药有单方、复方,根据苗医师傅掌握的药物知识和患者病症而定。

复方:贵州苗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苗氏火疗贴,按照中医君、臣、佐、使配制的药方:杜仲、鸡血藤、威灵仙、桂枝、三七、地龙、乌梢蛇。这个药方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强筋健骨等多种功效。民间风湿用三角枫、红活麻草、枫香球、白龙须、牛膝等。苗医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方子,也有一方多用的。

(注: 贵州苗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所在的龙里北部工业园区)

敷贴:苗氏火疗贴,主要成分有杜仲、鸡血藤、威灵仙、桂枝、三七、地龙、乌梢蛇,是特有的清香气味的土黄色至棕黄色粉末。苗氏火疗贴为外用保健用品,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强筋健骨的保健功效。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或类风湿性腰痛及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腰肌劳损的人群。每日1次。使用前将透皮剂均匀的倒入本贴,置于患处,再用湿毛巾盖上,将酒精洒在毛巾上,点燃加热,直至患处发热为止,再贴上固定贴即可。

传统敷贴,就是使用苗医配制的药膏敷贴施治部位。直贴:如接骨,苗医把配制的药物用鸡仔和药物捣烂,或用酒糟、酒坯(发酵未烤的酒糟)拌匀炒热敷于骨折部位用杉木皮绑扎固定。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等,用苗医配制的药膏直接敷贴患处,用燎、烤的方法给药物加热。又分烧、熏两种。在阳者烧,在背者熏。就是在上面敷贴的用烧。苗医在敷贴的药物上铺三张浸透烈酒(现在多用酒精)的草纸,点火把酒烧燃。酒烧完如果热力不够就加酒再烧。在侧面和下面的就用熏。面积大的用火熏,面积小的用烟熏。火熏是把草纸搓成纸棍,手指粗细,蘸酒点燃用火焰熏烤。烟熏是用草纸裹上火草(又叫火绒)点燃用火烟熏烤。

间接敷贴:根据病兆的反射区域进行施治。例如肚子痛(腹腔病变),苗医根据病兆诊断是什么病症,配药,敷贴肚脐和小腿膝下外侧。腰背病变就在患处表面和脚弯筋敷贴。这些施治部位实际上与人体穴位和中医的“肚腹三里求,腰臂委中留,颈项寻缺列,口面合谷收”的施治原理暗合。贵州苗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运用医药科技手段和中医理论,研制针对多种病症的苗氏火疗贴的间接敷贴发展了苗医苗药的敷贴医术。

火疗除了敷贴以外还有三种医疗技术。

打拔罐(打拔筒,又叫打火罐):拔筒多数人称之为火罐,其实是对拔筒的误解,严格地讲,火罐只是拔筒的一种。拔筒分为两类四种。

一类是火拔:过去叫火角(俗称拔角,材料是牛、羊角,取牛、羊角末端尖角7~10厘米,内腔空洞深5~7厘米),火筒(材料是竹筒。一般用钓鱼竹切一段10厘米长的竹筒,削去青皮刮薄即可)。火角、火筒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火熏烤角、筒的内腔,靠余下的热气使角、筒吸在病患处的皮肤,吸出患处周边的风湿、瘀血,或者刺激穴道解除病患。这只能对一般的风湿骨痛起作用。另一种火角、火筒是在角内放置烧红的一小粒火炭,吐一点唾沫浇在火炭上,产生一股臭气,利用这股臭气使拔罐吸在病患处,这种火罐是专治感冒、头风、偏头疼。

(注: 草药淫羊藿又名三角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

(注: 山板凳又名三咪咪,多年生草本,性味:苦辛,温,有毒)

(注: 苗医在用药钵舂草药)

(注: 苗医在患处敷贴鲜药)

(注: 苗医在敷贴鲜药上用烈酒烧灼)

一类是汤拔,也叫水拔。汤拔也分两种:一种是用清水煮角、筒,将拔筒放在水罐里煮到水开,夹出稍晾一下(以不烫伤皮肤又能吸住皮肤为宜)吸在患处。作用和火角、火筒相仿。另一种是药拔,药拔有单方:就是一种病只用一味药,如瘀血只用见血飞,风湿只用红酸咪菜等。

苗医打拔罐一般对症施药繁多。风湿类多用三角枫、大风藤、活麻草、羌活、枫香球(路路通)、松台(松树如乳头嫩尖)、牛克膝、白龙须等;舒筋活血类多用伸筋草(龙须草或大鹅儿肠)、活麻草、大(小)血藤、见血飞、生扯拢、血当归、水三七、四块瓦、一口血,红母猪藤、红酸咪菜等;伤风感冒类多用金银花全草、野菊花、克妈菜、八百仔、麦门冬、巴地香等。根据病兆脏腑器官和病症取药。

这种拔筒学问很深。它既是苗医苗药的结合运用,又吸取了中医的经络理论和梅花针施治原理。操作和前面三种拔罐的方法一样,关键是加针、配药、煮筒。根据需要加上梅花针刺法,在施治处扎出若干小孔(如治风湿,去瘀血等)。配药是药拔的看家本领。如治风湿就会以三角枫、红火麻、路路通、一把伞等为主药,根据症状加上其他配方。跌打损伤,就以刺五加、四块瓦、水冬瓜、见血飞等为主药,加上其他配方等。拔筒施治的奥秘在于据病症选部位(分经认穴)配药方。煮筒是药拔的技术,根据病症,药物配方决定煮筒的时间长短,长了药力失效或产生副作用,短了发挥不了药物应用的作用影响疗效。据瘢痕(拔罐留下的瘢痕颜色)推余症也是拔筒师傅必须掌握的技艺。

灸:就是用药燃烧的烟对施治部位进行熏烤。以艾蒿叶或火草为燃料,根据病症加入草药。先把艾蒿叶和需用草药或晒、或烘、或焙制干搓绒拌匀,用草纸卷成手指大小的药卷,点燃后对施治部位进行熏烤,使施治部位皮肤发热毛孔扩张,在刺激经络穴位的同时吸入药力。配制药方和灸的时间苗医根据病症掌握施治。

淬:俗称烧灯火。烧顾名思义,就是用火烧施治部位。苗医用灯草搓细,一般尖端有丝线大小,醮菜油点燃,火焰如胡椒大小,左手拇指指尖按定施治部位,右手持点燃的灯草紧挨指甲快落快起点一下即可。

(注: 苗医在为患者打拔筒)

主要特征

◆ 内病外治、皮肤经穴吃药。

◆ 药材品种繁多,储量大,分布广,可以说龙里县境内生长的植物百分之八十皆可入药。

药用广泛,单方众多:可以一药多用、多药一用,效果相同。单方苗药便于掌握,而且数量颇多,单方约占苗药总量的三分之一。古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就证明了这一点。

◆ 贫民之药:苗药是草药,苗医使用的草药大多数是自采自用、现采现用,需储存陈药也多是劳作时顺手捡来,用他们的话说是“闲时捡来忙时用”,因此,价格便宜。一般的病症患者适当给一点钱,没有钱就给三炷香,几张草纸,撮几颗米拿去谢师亦可。一般常用药,如感冒、拉肚子、小创伤(俗称刀口药)、普通疔疮等,经苗医指点患者就可以自己采药进行施治。所以,苗药深受百姓欢迎。

◆ 实用:火疗技术对一般病症的施治技术简单,例如感冒头疼、偏头疼,拔个火罐,老百姓自己就可以做。苗医把药交给患者,第二次换药,患者自己就可以做。一般的草药随处可采顺手拈来,在广大的边远山区尤为实用。

◆ 治一症获多益:例如:膝盖治关节炎,使用祛风湿、通经活血之药,通过膝盖部位的穴道吸收,在治疗的同时,祛除全身的风湿寒热之气,疏通全身经络,使五脏六腑同时得到调整和修复。

◆ 口传心授以祖传为主要传承渠道:苗族、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苗医苗药,苗医苗药的传承都是父传子、子传孙这样代代相传,流传到外姓是因为婚嫁后的妇女传承给自己的子女的结果。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行广泛深入的挖掘,收集了一些文字符号的片段,基本是一些祭祀和记事的内容,没有有关苗医苗药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贵州收集整编出版了包含苗药在内的《贵州中草药》,但也只是介绍了部分苗药的性能与功用。

重要价值

◆ 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苗医苗药最早的文字记载是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辨物》一书,距今已有2000多年。在此后的部分医书中虽有记载,但都是零散的略记,并无完整系统的记录。苗医苗药应该说自有人类以来就已经存在,它和中医应该是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历经几千年传承至今,具有其存在、发展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科研价值:龙里苗医苗药以及其中的火疗技术的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其一,治一症获多效益的治疗与保健并行的医学价值,火疗的特点就是通过经络,使药能传达病灶达到治病的效果。在整个传达的过程中发挥了药物的保健功能。其二,内病外治,皮肤吃药的特异功能的医学价值。肚子痛医脚杆,腰背痛医脚弯,就这一点都值得研究。其三,火疗的药物反应,人们都知道一个常理,任何一种物质在热能的作用下都会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反应。那么苗医火疗技术使苗药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这个应该对人体的作用如何,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实用价值:苗医一般的技术与工具简单容易掌握,火疗的几种工具都是广大农村就地取材进行简单的制作就可以使用,施治技术只需医师示范指导一次,患者就能够自己施治。苗药都是盛产于龙里田间山野的花草树木,顺手拈来就是药。

◆ 经济价值:苗医苗药对龙里人来说便宜、实用。例如一般的拉肚子、擦伤、小伤口、轻微关节炎、感冒、头疼、跌打损伤之类随手就可以施治,根本不花什么钱就解决。如果能往外推销,按照市场规律以质论价,对龙里人来说又是一条创收的致富道路。在龙里的田间山野有几百种花草树木都是很好的药材。

主要传承

贵州苗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火疗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的火疗敷贴——苗氏火疗贴。

苗医苗药在龙里县分布很广,各乡镇不仅是少数民族,就是汉族一样有流传。主要的是以龙山镇高峰村长田坝王清洪为代表的火疗的几种技术,其他的只是在民间零散传承,有的传承了敷贴,有的传承了拔筒,有的传承了灸熏,有的传承了烧灯火。最多传承一两种,很少有全面传承的。

苗医技术濒临失传。传统的苗医配方和复方配制在青少年中基本无人学习,制药膏、灸、烧技术在中青年中基本失传。

龙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