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所属图书:《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下》 出版日期:2017-10-01文章字数:字

第三节 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近代以来是贵州畲族哲学转变与发展的时期,以传统的自然认识论为基础,融合了儒学、道家、佛教的思想。一些有识之士离开故土,去开阔见识。他们积极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带动了本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

生于咸丰年间的赵运隆,自幼习武,懂汉文,曾在都匀府中武举。咸同起义中参与抵御苗族攻势,因作战有勇有谋被赐予顶戴印绶一套。

民国时候,贵州省内私塾遍及各保甲,习汉文、说汉话、着汉衣的崇汉之风渐盛。在畲族地区甚至畲族村寨内还开办了习汉文的学校和私塾,许多畲族群众送子女学习汉文。仅1941年麻江县就有各级各类学校59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畲族村民赵枝秀在六堡开设私塾,传授汉学。 [1] 可以说这时期的畲族基本普及汉文化,对儒家思想,甚至佛教、道教都有接触。如在引导亡人升天仪式过程中使用道教符文,这在古老时候是没有的,可以说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融合。王志才,1935年参加红军,战斗勇猛,经常告诫家人:“我是人民公仆,不要当作金字招牌到处招摇。要尊重别人,要听当的话,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 ”吴琪拉达,著名的畲族作家及诗人,著有多部有关畲族民间故事传说等。赵华普,畲族教育工作者、作家,用汉文著有许多畲族小说散文、故事,翻译了畲族《开路经》等神话故事,多次被邀请到大学讲述畲族历史等。

由此可知,近代以来,畲族民间涌现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在成长路上坚持本民族的特点特色,能融入现代激流勇进的文化变迁中,他们代表新一代畲族人的精神境界。


[1] 李平凡、颜勇主编:《贵州世居民族迁徙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94页。

[2] 吴琪拉达,赵华普:《走进阿孟东家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版,第226页。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