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108.治学宜“熟”“博”“活”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2856字

108.治学宜“熟”“博”“活”

这是唐吉父先生的学术观点。

唐吉父,字桔庐,号吉甫,浙江湖州人。1919年师从湖州名医朱古愚,1924年来沪行医。新中国成立前,曾在中国医学院及新中国医学院任教。中医学术造诣颇深,熔众家之长于一炉,积六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妇科特长。

吉父先生认为,治学要严谨,医师不是医匠,要精通医理,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中医经典要做到“熟”“博”“活”三字,即熟能生巧,博览群书,融会贯通,通常达变,圆机活法。临床上病证多变,诊病决无一成不变之方。

“熟”,即熟治万物。《礼记·礼运》云:“谓烹煮。”“博”,《楚辞·招魂》上说:“倚沼畦瀛兮遥望博。”《礼记·学记》谓为:“不学博依。”“活”,灵活,“流声也”。毛传曰:“流也。”按传当作流貌。

吉父先生接受了刘河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阳,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阳经也”的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主张从肝着手,扣住调气补血以治疗妇科病,同时又提出了直接治肝法与间接治肝法。直接治肝法贯彻辛以散之,阴以养之,血以濡之的原则。肝气郁结者当以辛散而理其用,使肝气得以疏泄,如柴胡、薄荷之类;肝经躁急者当以甘味以缓急,如甘草、芍药、五味子、小麦、木瓜之类;肝藏血不足,当以酸甘养体,滋养柔和之药,如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之类。间接治肝法是利用肝与其他脏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并抓住其主要方面进行治疗。如扶土抑木,治肝先实脾;养胃柔肝,子令母实;滋水涵木,母健子壮;清金制木,保肺治肝等。目的环绕一个肝字,用此观点指导临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脏躁病、百合病、月经失调等病,均获得满意疗效。

《灵枢·师传》上说:“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肝与冲任二脉通过经络相互联属,肝的生理功能正常,藏血守职,肝血充足,则冲任通盛,月事得以时下,胎、孕、产、乳诸皆正常;若肝失疏泄,肝气怫郁,气血不调,则不仅贻害脏腑,而为诸病之发端,且使妇女经、带、胎、产失于恒常而诸病蜂起,故有“乃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以及“肝为女子之先天”的说法。由此可知,肝实为诸脏之枢纽,肝气郁则诸脏之气也郁,而妇科诸病的发生,也多以肝失疏泄为肇始。鉴于妇女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和足厥阴之脉入毛际,络阴器的生理特征,肝的病理变化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也就更为突出。

妇女一生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三个不同阶段:青春时代,主重在肾;青壮年时期,主重在肝;垂暮之平,主重在脾。女子青春时代,正当肾气旺盛之年,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青春时期,月经之反常为病,关键在肾。垂暮之年,则肾气衰弱,天癸竭,地道不通,气血虚弱,血液来源衰少,病患因血不足。正如唐代王冰所说:“因月经数泄,气有余而血不足,当益血之源。”脾乃藏营血而统血,故关键在脾。青壮年时代,由于人事环境复杂,情志怫郁为多,故肝气郁结,气盛暴厉,为肝阳亢旺。七情所伤,关乎肝木,而肝木之病变,虽少壮老年皆有关联,但特别多出现在青壮年时期,所以青壮年时期以调肝为要。

妇女病重在治肝,凡是生育期妇女,生理上恰逢天癸至到天癸竭这一经、孕、产、乳重要阶段,心理上渐趋成熟。但由于这一阶段学习紧张、工作繁忙、家庭社会重任在肩,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亦较大,故情志易于怫郁而致情志不畅;病理上容易出现诸多肝失疏泄之证,临床上多表现为月经失调,乳房乳头胀痛,心烦易怒,胸胁胀痛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不孕症、阴部瘙痒等病,而上述诸证又均表现在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

吉父先生临证还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以证套方或以方套证,只可采用西医之检查手段以补充中医望、闻、问、切之不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即是一例。他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块是由血液离经瘀积于盆腔局部而成,根据中医瘀血形成的机理,将本证分为寒凝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积瘀化热等不同类型。在祛瘀时,又不可忽视寒热虚实之分。

经前期紧张症的表现是在精神意识方面,常在月经来潮前1~2周内发作,始则心情不舒,思想不集中或集中在某一点上不能自释,情绪烦躁或不悲而自泣,头晕头痛,夜寐不安,并多惊梦,有时胸胁及乳房作胀或刺痛,也有乳头或痛或痒,甚至结块不能触按,按之则痛不可忍,也有在月经前或经期、经后出现轻度水肿,尤其在面部及足跗部更为明显,此类患者平时大便正常或大便干结,至发作时常有大便溏薄,在经期中少腹部或胀或痛,这是经前期紧张症常有的症状。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大致可分成兴奋型和抑制型两大类型。

兴奋型的表现:多数病人平时性情急躁,遇事容易激动,一般都是阴虚肝旺的体质。到月经来潮前,性情突然更加烦躁,即不能自制地勃然大怒,甚至大发雷霆,或大哭大闹,或殴打怒骂,持续发作至月经来潮后,心情逐渐趋向平静,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反复发作如故。有少数更严重的患者,症状持续延长至与下次月经相衔接,个别患者可能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出现。

抑制型的表现:多数病人性情弛缓,遇事淡然处置,但在经前即出现心情不舒畅,郁郁不乐,静默寡言,思想集中在某一点上无法自解,经常长吁短叹,嗳气频作,脘闷如窒,少腹膨然作胀,至月经来潮前后,有明显水肿,大便溏泄,夜寐不安,呵欠连绵,四肢无力,懒于动作,也有思想消沉,暗自饮泣。经行之后逐渐恢复正常,至下次来潮前,又有周期性发作。

经前期紧张症是妇科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青春期、更年期均有出现,特别在不孕妇女中发病率最高。《金匮要略》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近代医家用甘麦大枣汤治疗精神症状及心脾不足之经前期紧张症,均得到一定的疗效。

根据经前期紧张症所表现的症状,用中医的理论来分析,经前期紧张症症状的出现,主要来源于肾阴不足,以致肝气横逆,肝郁气滞,积郁化火,甚至二火相并,心肝之火交炽。在此阶段如不及时控制,可更进一步转化为肝病累及心脾,陷入到虚证或虚实夹杂的病证。肾为水脏,蛰藏为本,肾水既亏,则肝木失其涵养,肝之疏泄无权,气遂横逆,导致积郁化火,与心火相并,二火相结,势若燎原。特别在经行之前,正是冲任二脉通盛之时,也是肝肾不足之候,内蕴积郁之火待机而发,一遇精神刺激,突然爆发不能抑制,到月经来潮后,积郁之气已泄,心肝之火也平,又是肾阴修复之期,一切症状也次第暂时消失,形成周期性发作,这是实证阶段。但病情如未及时治疗,则积郁之气久必累及脾土,脾与胃相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之运化失职,水谷之精微不化,泛滥为湿,聚湿酿痰,进而与心肝之火相合,痰火上蒙清窍,则表现为精神失常。也有脾湿不化,在胃则纳减呕吐,夜寐不安;在脾则出现轻度水肿,大便溏薄。这是发展到虚证阶段所致。

经前期紧张症另一主要症状,即在经前乳房胀痛或刺痛,或结而成块,或乳头高突,或乳晕增黑,甚至痛痒交作等,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有的甚至与下次周期相连。用经络循行路线来分析,中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胀为肝气郁结,痛为肝气有余,肝郁化火则乳头痛痒,因肝脉连冲任二脉,故与月经周期有关。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