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105.人若失其阳,则折寿不彰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1356字

105.人若失其阳,则折寿不彰

这是徐仲才先生的学术见解。

仲才先生极其重视阳气对于人体的作用。在总结中医前辈徐小圃、祝味菊运用温阳药经验的基础上,强调阳气在人体上的重要性,屡屡引述《素问·生气通天论》一节“阳气在,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认为类比生动,析理剀明。

前贤谓,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天色深玄,故曰“苍天”。天气者,阳气也。上云生之本,本于阴阳,此专言阳气者。盖生气通天,以阳为本,阳气既固,阴必从之,故圣人谆谆于此,其示人之意深矣,虽有贼邪,勿能害也。此因时之序。阳气固者,其天全也,天全则神全,虽有贼风邪气,不能犯之,盖在乎因时之序,如四气调神之谓是也。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传,授也。服,佩也。惟圣人者,能得天之精神,服天之元气,所以与天为一,而神明可与天通矣。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九窍通于内。肌肉卫于外,其行其固,皆阳气为之主也。失之,则失其清阳之化,故九窍肌肉皆为闭壅矣。

人之卫气,本于天之阳气,阳虚则卫虚,卫气散解则天真失守,故重在卫阳也。此谓自伤,气之削也。自伤其真阳,元气削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此发明阳气之本。日不明则天为阴晦,阳不固则人为夭折,皆阳气之失所。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天不自明,明在日月。月体本黑,得日乃明,此天运必以日光明也,日即阳也,阳即明也。阳之所在,明必随之;明之所及,阳之至耳。阳明一体,本无二也。然阳在午则为昼而日丽中天,着有象之神明,离之阳在外也;阳在子则为夜而火伏水中,化无形之元气,坎之阳在内也。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曰君曰相,无非阳气之所在。苟或失序,欲保天年,其可得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仲才先生谓,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生命的动力,在病理情况下是抗病的主力。不仅对小儿稚阴稚阳之体,需要处处顾及阳气,而且内伤杂病由于久病失治,往往阳气受戕,使用温阳扶正治则,尤为重要。所谓温阳,首先是肾命之阳,当然也包括心阳、脾阳及其他脏腑之阳。而人身为一整体,历来认为肾寓元阴、元阳,若仅从阳气推论,一身之阳无不根源于肾。为此,徐氏在临床中,非常重视温阳益脾法则的应用,每奏奇效。

脾肾兼顾,首先温补肾命之阳。仲才先生在强调阳气对于人体作用的前提下,认为历代对肾和命门常相提并论,实际上,颇多内伤杂病辨证为命门火衰的病人,与所谓肾阳亏虚的见症多属一致,而所谓补命火的药物,又多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仲才先生擅用温补肾命药物,在临证处方中使用附子一味药物时尤为多见。他认为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载一百一十三方中,用附子的就有二十方之多,附子功效大致有“回阳救逆”“温阳行水”“温中祛寒”“温经止痛”等作用,但可简括为“温阳”两字。对于附子一药,如果辨证准确,配伍得当,不但疗效显著,其副作用也是可以避免的。仲才先生应用附子的指征是:临床遇见神疲乏力,体软,面色苍白,畏寒,四肢清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大便溏泄,甚至五更泻,唇甲青,舌质淡胖,苔白滑润,或舌光不欲饮,或口干不欲饮,脉或细或沉迟。总之,附子是温阳祛寒要药,尤其是温补肾命之阳,可以振奋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增加机体的活力和抗病的能力。因此,临床上应用附子,只要抓住虚证、寒证的一两个症状特点即可,不要求条条具备。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