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69.五官之病,多涉肝肺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1538字

69.五官之病,多涉肝肺

这是张重华先生的观点。

张先生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祖父张爱白即绍兴名医。张先生现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著名教授,主任医师。

临床上一般认为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胃之上口,多从肺调治为主。《素问·金匮真言论》谓:“开窍于鼻,藏精于肺。”《灵枢·脉度》又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所以说“开窍于鼻”,鼻要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必须依赖肺气和调,呼吸畅利。如外感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邪热壅肺,往往有气喘鼻煽。

但张先生从临床中体会到,因肝病致耳鼻咽喉功能障碍者众多,如慢性咽炎、暴聋、鼻窦炎、癔病性失音等。因为肝通过经脉与五官密切相关,如《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道人所不道,到人所不到”的《医学心悟》说:“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皆络于耳。”

我们知道,癌症、冠心病、胃病的发病与人的心理、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殊不知,有几种五官疾病也是源于心理因素的。如眼睛常见的疾病,青光眼与心理因素和过劳有关。临床上证明,重大情绪因素、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功能协调障碍,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不能很好地控制眼压,易导致青光眼。中年人常见的美尼尔氏病(发作性眩晕病),一般认识是内耳淋巴代谢失调。但医学家发现,不少病例是在不良心理刺激下发病、加重和复发的,眩晕发作与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恶性循环。消除不良刺激后,症状可缓解,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和药物的综合疗法可使该病缓解。职业性失声、声音嘶哑是喉科常见病,除由于过度发音或发音方法不当外,许多患者在病前常有意外精神刺激,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使植物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障碍,迷走神经发放的冲动增强,喉黏膜末端血管痉挛,血流障碍,出现局部充血、肿胀、渗出、出血等病变,引起该病发生。

咽喉异感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体验到咽喉部有不适的异常感受,如阻塞感、黏着感、蚁走感、紧迫感等。异常感觉时轻时重,部位不定,使病人情绪紧张、心神不宁、疑虑重重。鼻、咽、喉部器质性病变,如癌症、颈动脉炎、舌骨大角综合征、缺铁性综合征可以引起咽喉异感症,功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也可以出现咽喉异感症。这些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常常是胆小多虑,有疑病倾向,过度自我注意和自我暗示。如果经过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采用心理-药物综合疗法,一般预后较好。

治疗以疏肝解郁药配合语言疏导,屡获显效,故提倡身心并治。中医历来重视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出“七情过极致病”理论。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但过度则导致疾病的发生,强烈而持续的精神刺激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发生病变。《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治疗中合理的心理疏导可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耳鼻喉科临床中,有不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预后与情志关系甚为密切。医生要善于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颜悦色地宽慰病人,让病人解除思想顾虑,正视疾病,再辅以药物。如梅核气,多由肝气郁结,痰气交阻于咽喉引起,咽部有异物梗阻感,病人思想负担重,尤其是恐癌心理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而思想负担不解除,病情往往不易控制。治疗时耐心解释、心理疏导,使病人放下包袱,处方中再加疏肝理气的逍遥散、养心解郁的甘麦大枣汤,能取得较好疗效。又如鼻出血,病人恐惧、烦躁、悲伤……这些不良的情绪,常影响止血甚至加重出血,或出现反复,也应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加上平肝之类的药物。总之,疏导解郁,身心并治,也是提高疗效的良法之一。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