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61.用药难,识病知理更难。而临证总宜举重若轻,药用轻灵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2177字

61.用药难,识病知理更难。而临证总宜举重若轻,药用轻灵

这是夏应堂先生的处方用药特点。

以轻灵见长,“轻灵”是精简扼要,平稳无疵,看似寻常,恰到好处之意。夏氏处方用药,以“轻灵”见长,这个“轻”,既不是十剂中“轻可去实”的轻,也不是剂量轻重的轻,而是在平淡无奇的处方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其虚心学习、采取各家之长,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程度、层次。举重若轻,前提是具备举重的实力。实力与举重的要求相去甚远,心中自然就有很大的压力,手下无论怎样也达不到举重若轻。我们看一位道长打太极,绵绵的掌力在划圈和推手中就能爆发出无尽的力量。一位僧人练劈掌,“哼哼哈嘿”后劈出厚实掌力,而且迸力无穷。一个柔,一个刚,刚柔之后都激发出力量,虽然表现为一个绵绵无力,一个强劲有力,但是最终的结果都会归结成“力”。试想,如果道长和僧人是交战的双方,在激战的过程中一个进、一个退,可是最终结果却可能是势均力敌,不分胜负。可见,表现不同,方式不同,途径不同,达到的结果却可以是一样的。

阴阳调和,力求平衡,有时需要“轻”,有时需要“重”。轻松自如,就是修炼到极高境界的人。“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此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杨颙劝他不必亲理细事时“泣曰”。诸葛亮的学识、智慧、才能世间罕有,但他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不懂得举重若轻。刘备托孤之后,“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深知事必躬亲将导致“形疲神困,一事无成”,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英年早逝,没能完成灭魏兴汉的重任。这种负重前行的行为当然也有竭诚尽忠的成分,但恰恰是不懂得举重若轻,终致功败垂成。

应堂先生常常教导后学,辨证求准,要找寻重点。“用药难,识病理难;单从表面或片面去辨证,定然容易发生错误,深入细致地寻找重点,探得骊龙颔下珠,则胸有成竹,病无遁形。”临证制方须求稳,照顾全面。

《庄子·列御寇》有个“探骊得珠”的故事:“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穉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说的是有个拜会过宋王的人,宋王赐给他车马十乘,他便依仗这些车马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说:“河上有一个家庭贫穷、靠编织苇席为生的人家,他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宝珠。父亲对儿子说:拿石块来锤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着回来吗?如今宋国的险恶,远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凶残,也远不只是黑龙那样。你能从宋王那里获得十乘车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着了。倘若宋王一旦醒过来,你也就必将粉身碎骨了。”

这里用“探骊得珠”的典故,意思是要辨证抓住要点。而夏应堂先生又说:“有板方,无板病。证情既有不同,体质亦自各别,拿一张成方原封不动去治病,是很少对头的,并且既要看到病,又要看到病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每一样药有它的特点、它的缺点,既要看到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弊的一面。”用药求纯,要击中要害。纯,就是不夹杂。陆定圃谓:“用药最忌夹杂,一方中有一二味夹杂,即难见功。”盖病求中病,宜针锋相对,正似庖丁解牛,毫不费力,否则割鸡用牛刀,非徒无益,而反害之。由于夏应堂先生辨证准、处方稳、用药纯,故每于平淡处见功夫,轻灵中显力量。

历史上善用“轻灵”者不乏,如近代著名医家陈莲舫先生,便是杰出者一。陈莲舫(1840~1914),名秉钧,别署庸叟,又号乐余老人,清末上海名医。陈家世代业医,莲舫先生为第19代传人,其曾祖父陈佑槐,祖父陈涛,父陈垣,皆以行医为业。陈氏自幼学习儒业,同时随祖父习医。进学至廪生,补生员。据黄寿先生说:“莲舫亦诸生,曾入龙门书院读书。后纳赀为官,入京任刑部主事,因仕途坎坷,遂归故里,潜心医学。”陈氏熟经方,晓脉理,精通内、外、妇、儿诸科。光绪中叶悬壶于清浦珠溪镇(今上海朱家角镇)。中年时期,其医疗水平日渐精湛,四方求医者皆至。远近病人有求者,他即前行,足迹遍布粤、鄂、皖、湘、浙等地。上至王公大臣、封疆大吏,下至平民百姓,求治者甚众,治病也是药到病除。光绪年间,奉召五入京城,充御医,为孝廉皇后和德宗所器重,受命当值御药房,名满京华,求治者甚众。光绪帝死后,以年老惮居北土为由,乞归南方,后迁居上海。受洋务派首领盛杏荪的邀请,设诊所于其斜桥邸中,以御医称。光绪壬寅年(1902年),与余伯陶等人创办了“上海医会”。

陈氏治学,用药亦轻灵,不尚峻烈。用药不拘一格,常常能出奇制胜,但用药轻灵亦为其一贯的原则。用药讲究平和允当,轻灵取胜,处方用药时慎之又慎,再三斟酌。如用桑叶、桔梗、连翘等清宣之品,轻者8分,至多1钱,取其轻而去实。又如对虚极之人,即使用一剂十全大补汤,也要分3日服进,以免产生虚不受补之虞。另外,他还常说:“用阳药忌温燥,忌升举,为照顾阴分;用阴药忌滋腻,忌填纳,为照顾阳分。”由此可以看出其在用药方面的细微之处。

夏应堂先生的举重若轻,药用轻灵,与名满天下的御医陈莲舫先生似近同矣。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