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50.方有“王道”“霸道”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2296字

50.方有“王道”“霸道”

这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医学大家蒲辅周先生的提法。

蒲辅周先生有“治外感方如大将,消灭入侵之敌;治内伤方如丞相,治理国家”之谈。

临床外感多为六淫犯人,其来疾,其变速,其证险,尤其是温病。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克敌制胜,故用方多猛,犹如行军打仗一般,争分夺秒。内伤多为七情所伤,饥饱劳役,日积月累,正气日渐削夺,人多不觉,或虽有感觉,但因影响不大而忽略。这样由功能而及脏器,病已形成,才被引起注意。由于其来渐,其势缓,其伤深,在治疗时要想急切见功,如奔跑太快,必致颠仆。且骤病易起,渐衰难复,因此这类方药,疗效相对地显得缓慢。人们鉴于两类方药的性能不同,常称前者为“霸道”之方,后者为“王道”之方。

长于治外感病者,崇“霸道”而贬“王道”,认为“王道”方剂如隔靴搔痒,不能治病,可有可无;长于治内伤者,认为“霸道”方剂最伤正气,稍有过用,往往使病者愈治愈坏,甚至成为坏病。“霸者”方长于攻逐,其力猛,往往看到某个症状明显消失,易被认为“有效”;“王道”方多用于扶正,其效缓,因气血之生长本身就缓慢,易被误认为“无效”。

王道,古时是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尚书·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莫能用。”《史记·殷本纪》有“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的说法。清代兰陵忧患生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之二十中说:“大街拥挤记当年,高在中间低西边。一自维新修马路,眼前王道始平平。”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中说:“在中国,其实是彻底地未曾有过王道。”

王道,是治天下之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保合诸夏,谐和万邦,驱除鞑虏。所谓儒家的仁义治天下,道家的无为治天下,都是为王创造的一种政治主张,即实现王道的不同方法,目的都是保合诸夏,谐和万邦,驱除鞑虏。

过去的历史学家,对于王道和霸道,也有不少评论。汉代有一位大学者,名叫刘向,博通经术,评论历朝政治得失,有独到见解,兼晓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之学。汉元帝叫他负责校阅天禄阁藏书,他一边读书,一边著书。他在所著的《新序·善谋篇》中写道:“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他在同卷的另一处又写道:“三代不同道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看来刘向是称赞王道,而不赞成霸道的。他把王道看做是人情和法律、道德相结合的结果。这也有道理,因为《礼记》里老早就写道:“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悸,则王道备矣。”所谓王道,实际上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动。反之,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是所谓霸道了。但这种解释当然是很不够的,尤其不是我们现在的看法。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实行王道和实行霸道,结果可以完全相同;而赞成王道的人和赞成霸道的人,虽然有时分为两派,甚至互相攻击,各不相让,然而,有时是同一种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忽而提倡王道,忽而又提倡霸道。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所谓“纵横家”之流,往往随机应变,朝秦暮楚。

《史记》上载:“(商鞅)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语公以王道而未人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同是一个商鞅,他前后四次见到秦孝公,说的话却变化了几个样子。头一次,他敷敷衍衍地说了一通所谓“帝道”,目的是做一下试探,觉得不对头;在第二次谈话的时候,他就改变了腔调,说出了关于所谓“王道”的一些议论,结果仍然不好;在第三次谈话中,他就又改变了腔调,说了一套所谓“霸道”,结果显然比以前两次谈话要好得多,却还不够满意;因此,在第四次见面的时候,商鞅就索性充分发挥他关于实行“霸道”的一大套意见,结果就完全达到目的了。

“王道”“霸者”者,用于临床,两者各有千秋,要点在于用方之准确灵活耳。蒲辅周先生就讲过,有一膨胀病患者曾自述,初胀之时,如槟榔、木香、牵牛子之类一服即消,继服效果逐渐减小,更医求治,谓过用攻伐,中气不能转输,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初服三剂,似有效又似无效,又服三剂觉精神好转,胀也有所减轻,以后消消补补,终收全功。

盖非“霸道”方不足以祛邪,非“王道”方难以扶正,两者不可偏废。古人有比喻“王道”方为“君子”,所谓不求功而有功,不言德而有德,犹如“无名英雄”。其功妙在潜移默化之中。二者或分用,或合用,如十枣汤中甘遂与大枣同用,皂荚丸配枣膏送服,保和丸之加白术为大安丸,用之得当,皆有妙用。

叶天士治疗虚损久疾,强调“王道无近功,多服自有益”。蒲辅周先生早年读此,体会不深,中年对此略有体会,晚年始领会深切。久病正衰,当以“王道”方为主,多服自有益,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惜乎有的病家只图一时之快,有的医家着眼于急功近利,对于慢性虚损之疾,而行霸道,是极为有害的。临床上以霸道方攻伐无过,加重病情者并非罕见。上工治病,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千方百计嘱病人耐心治疗,才是上上者也。“雪霜青事年年晚,今古诗情日日新”,只要肯学,则会日进也。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