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48.妇科之辨,素有十问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1550字

48.妇科之辨,素有十问

这是名家徐荣斋先生所创之见解。

徐荣斋先生不仅对中医经典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而且在临床上也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尤精于妇科。1981年,他拟出“妇科十问歌”:

徐荣斋(1911~1982),字国椿,晚年自号三补老人,浙江绍兴人。师从名医杨哲安先生,又曾问业于曹炳章先生,析疑问难,虚心求教,深得曹先生的赏识。

荣斋先生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崇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中医经典著作,特别是《黄帝内经》有较精深的研究。著有《重订通俗伤寒论》《妇科知要》《内科精要汇编》。荣斋先生之于医可谓始于《黄帝内经》而终于《黄帝内经》:始于《黄帝内经》者,学医从《黄帝内经》始;终于《黄帝内经》者,终生以阐释《黄帝内经》为己任,孜孜矻矻数十载春秋。学习《黄帝内经》,首先读的是李士材的《内经知要》,以后又先后读过薛生白的《医经原旨》,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张介宾的《类经》,马莳、张志聪合注的《素问》《灵枢》,高士宗的《素问直解》,日本人丹波氏父子的《素问识》《素问绍识》和《灵枢识》,等等。

荣斋先生在学习《黄帝内经》过程中,采用了四种方法:一是原文注文,边读边想边记,有时连贯读,有时分段读;二是已读懂的篇文,读到成诵;三是不懂的原文,检阅注疏及工具书,从字到句细细读;四是精短的文句,抄且读。可以看出,荣斋先生研习《黄帝内经》功夫之深。研究《黄帝内经》,他主张将《黄帝内经》某些学说或理论与汉、晋、唐、宋相关医籍联系,例如将病机与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等汇参,既相得益彰,又见学说的源流。徐荣斋先生在《黄帝内经》的研究上硕果累累,“以治学三境界的精神学习《黄帝内经》”,颇受学界好评。

荣斋先生临证擅长妇科,颇多建树。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并结合学习心得,荣斋先生撰写了《妇科知要》:上编为诊法,按“四诊”“辨证”两部分;中编为证治,所列各证都是妇科常见病证,治法用之有效;下编为方药,筛选得当,特点在于随证灵活运用加减。其中问诊中,先生之自编颇为实用。先生对于崩漏,主张分实热、虚热、气虚、阳虚、瘀血五型,分别用清热固经汤、六味地黄汤、固本止崩汤、金匮肾气丸、逐瘀止崩汤加减治疗,同时又重视奇经的作用,切合临床;对于药味用量,认为川芎为血中气药,但辛香走窜,用量不宜过重,而鸭跖草清热利水,性味甘淡,必须用至30克,方为有效,洵为经验之谈。

荣斋先生曾治一老年血崩病人:郑某,55岁。1972年8月9日初诊。绝经7年,月前出血如崩,时多时少,迄无宁日,少腹部隐痛,头面手足心有轰热感,心悸,夜少寐,脉细数,舌质红。宜安老汤加减为治。生地24克,归身、生白芍、荆芥炭各6克,炒黄芩、侧柏叶、蒲黄炭、炒驴胶各10克,醋炒香附、黄柏、木耳炭各6克。三剂。8月12日复诊。血崩渐止,少腹仍隐痛,须防再崩。治与前方去木耳炭,加没药4.5克、三七末2.5克分吞。8月16日三诊。出血已除,腹部无痛感,自觉是近一个月来最清爽的几天,惟心悸、轰热、少寐仍有。再与第一方去香附、木耳、荆芥炭,加朱砂安神丸15克(包煎),珍珠粉一支(睡前温开水送服)。

老年经水绝而复来,傅青主认为是崩冲之渐。本例已成血崩,时多时少,四十余天未止,妇院检查为子宫内膜炎,组织切片无癌变。脉证合参,作冲任伏热治。经以清热止血,颇为应手。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