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43.中医精华之所在,在乎证也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1164字

43.中医精华之所在,在乎证也

这是卫生部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沈自尹先生的观点。

“学问有渊源,文章有法度。”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是渊于“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证”为中医精华之所在;西医对“证”不接受。沈老认为临床实例和科学实验须取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之长,对于某一个病种或某一个病人,深入了解其病因、病理、生理、生化的特殊变化以及疾病发展中的证型演变,从中、西医两个理论高度辨别剖析,在病与证处找结合点,取长补短,明确现象与本质,或舍病从证或舍证从病,病证互参,能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如无黄疸型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病是内科常见病,多见病毒感染后肝细胞炎性肿胀以致肝内血流不畅,肝脾肿大等病理变化,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用保肝姑息疗法,许多患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发展为肝硬化。中医认为肝病是由于湿热内蕴或肝郁气滞致气血运行不畅久之,可入络形成癥瘕结聚。沈先生认为肝病多由湿热蕴结肝胆引发,湿热之邪又易耗气阴,气阴受损使肝病愈加缠绵难愈,久则癥瘕结聚形成。湿热之邪不去,患者难以康复,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治病求本,舍病从证,确立清热利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则,辨证用药。若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病兼有活动性变化者,临证以湿热多见,当先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丸加垂盆草、板蓝根、茵陈、虎杖、广藿香等,待湿热化解后再选用补气的党参、黄芪,养阴的鳖甲,补血活血的当归、丹参,清热燥湿的苍术、陈皮;如B超提示肝内光点增粗密,或有肝硬化,或有脂肪浸润趋势,取《金匮要略》下瘀血汤之意,或选桃红四物汤,加软坚的鳖甲、炮山甲、牡蛎等药调治。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活血化瘀药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按上法治疗病情往往能得以有效控制,部分患者还能在短时间内肝功能恢复。再如慢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增殖型、混合型,中医辨证归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者为多见,但按此证论治,在消除蛋白尿的效果方面收获甚微。通过西医对其病理认识是由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致管腔狭窄,并有纤维蛋白栓子的阻塞等变化,虽然其临床并无明显瘀证的现象,但从其病理机制来分析其有瘀证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舍证从病,用活血化瘀兼以清热凉血法治疗,使尿蛋白流失得以明显改善。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包括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双重诊断,既突出现代医学诊断,又重视辨证施治。临证注重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治随证转。以病为纲,即强调现代医学的“病”,又注重病同则治同,病异则治异,治随病转。病证结合,双重诊断,可弥补中医辨病辨证的直观化、表面化,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来把握疾病。

辨病为主,辨证为辅,针对关键病理环节处方用药,辅以针对证候的药物,更容易获得好的疗效。对于无证可辨,据西医理化检查辨别,结合患者的个体因素、病史等,来分析邪正消长。正确辨证,中、西药合用,优势确得以互补之。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