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36.上控经,下承诸,悉推善策,是治疑难病之大旨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1492字

36.上控经,下承诸,悉推善策,是治疑难病之大旨

这就是著名的仗义疏财、慷慨济困、贫病不计,沪上名医陈道隆先生的一贯宗旨。

控者,《说文》释:“控,引也。”三国时期曹植《白马篇》中说:“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东晋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中说:“或飞苍走黄于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或以美女荒沈丝竹,或躭沦绮纨,或控弦以弊筋骨,或博弈以弃功夫。”岑参有诗言道:“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说文》说:“承,奉也。受也。”《易·归妹》中说:“女承筐无实。”虞注曰:“自下受上称承。”范晔在《后汉书·张衡传》中说:“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上控经,就是上控经旨;下承诸,就是下承诸家。向以简驭繁,去芜存菁,提擎八纲,统辖六经,不尚文字的考证,专从虚、实、寒、热间推求。

道隆先生的治学宗旨是旁征博引,择善而从。他早年以善治外感著称,伤寒既有根基,温热而擅脾土,尝谓:“温热肇始《内经》,自河间倡导三焦,至叶、薛、吴、王,又阐发卫气营血,治法已经大备。”

道隆先生临床治温热,极善于把握邪正进退之机,因势而利导之。治新凉袭肺,药多用轻苦微辛之品,借以轻扬疏达;治春温夺血,多取清热宣肺之法;治温热痰热蕴阻,掀动肝风,则善用涤痰熄风,通络宣窍;治温邪化火,灼伤气营,肝风妄动,多循前贤,用气营两清之;治暑热合邪,留连气分,多采用辛苦芳香之味,达以上下分消;治暑热耗伤津液,药多选甘寒辨凉,益气生津,轻清暑热;治伏邪不从气分宣解,逆入营阴,耗气伤津,多以扶正清营并施;治温邪内陷,热扰营分,每用清营泄热之方,以透热转气,兼顾益气存。总宗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之大旨。

道隆先生治中风,本着《素问》《灵枢》风痱、薄厥、大厥及《千金方》风懿之说外,兼取缪仲淳“内虚暗风”之说,首辨中脏、中腑、中经、中络,次分闭、脱。治虚劳,追溯《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并《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之义,以及明代胡慎柔《五书》“淡养胃气,微甘美脾阴”之意,主张金水相生,培土生金。治臌胀,遵《金匮要略》“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谨守“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脾属至阴,喜燥恶湿”之病机,用柔养疏和治其本,化瘀行气治其标。治膈证,宗《黄帝内经》“三阳结谓之膈”之旨,仿张仲景三泻心汤、刘河间金铃子散辛开苦降之意,并徐之才“通阳泄浊”之法,熔于一炉。

我们从道隆先生病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治多本《黄帝内经》、《难经》。他对《内经》中阴阳对立统一,承制生化,相互依恋,互为清灵的观点,颇能融会贯通,尝谓:“人身阴阳相为用,人有阳气,阴之使也;人有阴气,阳之守也。故阳气常开,水吸之而下行,阳气无炎上之忧;阴气常降,火蒸腾而上升,阴津无涸竭之虞……阳不足则阴胜,阴不足则阳胜,诸病生矣。阴阳配合,本不得一毫偏胜于其间也。”

《孟子·离娄下》云:“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道隆先生运用阴阳学说指导辨证用药,就如左右逢源,轻车熟驾,颇能得心应手。尝见其治阳虚生外寒之证,用益火之原取胜;治阴虚生内热之病,以壮水之主奏功;治阴损及阳之人,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引阴入阳;治阳损及阴之人,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引阳入阴;治阴阳并损之人,用补益阳气,资生阴分之法;治阴亏阳亢之证,育阴潜阳为治;治阴阳失于交恋,用坎离既济方法;治阴伤孤阳无依,育阴必须敛阳;治阴阳濒将涣离,回阳尚需救阴;治阴寒内盛,逼阳外越危候,亟予引火归原;治邪热充斥,阳郁不伸,速用釜底抽薪,使水、火各安其位,阴阳臻于平秘。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