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28.临床诊治之正途,就在于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结合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1609字

28.临床诊治之正途,就在于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结合

这是岳美中先生的学说。

岳美中先生是开一代中国中医最高学位培养教育先河的著名中医学家,平生一贯主张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辨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亦是如此。书中指出某病某证某方“主之”,此即为“专方专药”。某病某证“可与”或“宜”某方,是在辨证之下随宜治之之意。后世《千金方》《外台秘要》皆依此法。因此,“可知汉唐医家之辨证论治是外感杂病分论各治,在专方专药的基础上照顾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美中先生主张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他曾治疗急性高热,用生石膏一剂竟达120克;治疗慢性脾胃病,砂仁、陈皮常用1.5克,一张中药处方常使用数月不做很大变动。他重视平衡阴阳,强调调理脾胃和因势利导。

美中先生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阴阳失衡有关,疾病的康复常借助于脾胃机能之强健,并认为辨证论治是“因势利导”之法,药随证转,过与不及皆非其治。懂得了这个道理,医术自可精进。

美中先生重视药性和药物配伍,认为“方剂中药物配伍的规律和用量的准则,都有它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只有将它背诵下来,才能加以体验。治疗泌尿系结石,凡体型壮实者,把治疗重点放在去除结石上。结石不移动者,应大胆行气破血。若形体虚衰,还应辅助以扶正药物,攻补兼施。治疗慢性肾炎,强调分初、中、末三期论治。肾炎从急性转为慢性之初,以利水为主;中期宜扶正利水,守方之中须观察病之动向,消息方药;末期须分辨阴阳。善后可投黄芪粥等,以消除蛋白尿。

美中先生治疗脾胃病,法崇东垣而不拘泥于东垣。他指出:东垣组方用以治疗脾胃疾病、慢性杂证和老年性疾患有较好的疗效,但东垣注重升脾而忽略降胃,注重内伤阳气,偏于补阳而略于补脾胃之阴血。治疗时须加四物汤、圣愈汤、生脉散之属,刚柔相济。治疗肝炎,主张清利湿热和调养气血,认为“伤寒发黄”包括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当以茵陈剂为主治疗。肝炎恢复期,应针对突出的夹杂证治疗,而不胶执在肝炎的肝功能某一指标上。调气解郁,祛瘀生新,补气养血之剂,都有助于肝功能之恢复。治疗热性病,强调区别外感和内伤,“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对于外感发热,应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对于内伤发热,应着眼于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美中先生熔伤寒、温病理法方药为一炉,治疗“无名高热”等,常取得显著效果。

临证用药,美中先生讲究动药与静药配伍相结合,“动静相伍,一般静药量大,动药量小”;“重用静药,因为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生;轻用动药,由于阳生则阴长,阴得阳则化。凡补养之静药必重用方能濡之守之,而疏调之动药虽轻用已可煦之走之”。

一般说来,补气养血健脾药谓之静药,调气活血之药谓之动药。静药具有补益作用,但易产生壅滞,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等;动药有调理气血作用,但易伤正损气,如川芎、枳实、当归、柴胡、陈皮、香附等。在组方时,用静药佐以动药,可增强其补益功效,减少副作用;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常可获良效。动静相伍中,动药宜轻,以免耗人正气,反失其意耳。

再如治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维艰,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克,川牛膝90克,远志肉90克,石斛120克。先煎四味,用水10碗,煎至2碗,再加入金银花30克,煎至1碗,顿服。历年来美中先生与同人用此方治此病,每随治随效,难以枚举。

美中先生治疟疾用常山散、达原饮,胸痹用栝蒌薤白剂,肺痈用千金苇茎汤,胃痛用小建中汤,均有良效。凡此都说明专方治专病,疗效确实。孙思邈著《千金方》,传说内有30首得自龙宫的秘方,是《千金方》的精髓,孙氏杂合于群方之中,后人莫辨。这个传说虽属无稽,但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人十分重视疗效确实的专方,甚至视为治病的特效剂;另一是要摸索出一个病的专方,必须在众多方药中去粗取精,不断筛选,才能得到,惟其如此,才更觉其可贵。为医者欲使医业精进,还必须在专病专方上认真下一番功夫。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