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5.拘守成法,何能治病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2041字

5.拘守成法,何能治病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海内三张”之一的张生甫先生的名言。

张生甫先生谓:“治医不识成法,焉有准绳?拘守成法,何能治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驰誉中医界有称“海内三张”者,又称“名医三达”“三张三达”。“三张”各擅胜场:张山雷标识新论,张锡纯衷中参西,张生甫则在辨证论治中以知常达变而独树一帜,为研习者所法程。在“三张”中,张生甫以其绩学醇厚,成名最早。

张生甫(1864~1933),字国华,浙江慈溪东郊(今属慈溪)人。毕生行医于慈溪东郊贾家市,以严谨的治经方法研习医籍,上考诸古,下质诸今,真积力久,自得于心。何廉臣称赞张生甫说:“本通变之宏才,著《达变》之医学。”张生甫先生治医,功力博湛,对辨证论治领悟独到,并治有专长,擅治虚劳,又把医理融通于养生,成为“治未病”的上工。他重视治未病,晚年著《性道实学》。他以儒医研读《易经》,兼通道学。《黄帝内经》中道家思想原本至为丰富,他又兼习道家养生之书,这使其从临床医疗的角度审视养生与治病,并有所发挥。道家讲性命双修,以“形”为性,以“神”为命,又有精、气、神为人生三宝之论。道家养生,首重三宝,牵系生死存亡,保之则健,伤之则亡。对虚劳的治疗实践,启悟了他对精、气、神的理解;又在对精、气、神的感悟中,强化了他的对虚劳等诸病要重视摄生、先机防治的意识。

张生甫先生在舌诊方面也通权达变而有创新。如在《医学达变·察舌通变》中说:“外感舌苔变动多,而内伤舌苔变动少。上、中焦证,其苔变动亦多,而下焦及经络证,其苔变动亦少”;“内伤多淡白无荣,至见光绛、白糜,不可为矣”。他又指出:“舌苔之变动,恒赖阴津”;“故老人病,其苔每多燥白,不甚变动,有时或见厚白,不可误以为湿,皆因气虚不能化津所致”。在临证的辨证论治中,他更是料量于达变,并提炼出新义,如对四饮中痰饮的诠释,就是从水为阴类的饮证特征而概括出治痰饮证的要点。痰饮是水之气化不利,当以温药和之是其常,但在治法上,应依据呼气或吸气之短,选择温化水腑或温化水脏的途径。

张生甫先生对虚劳病证的研究,可谓以其实力超逸,达疏明大例之要旨。关于虚劳的医学思想,既概略于《医学达变》,也卓见于其专著《虚劳要旨》。因五劳七伤,循仲景之建中、祛风、除瘀,而于东垣之甘温除大热相贯并通。虚劳乃五劳七伤之总称,虚是虚损,劳即劳伤,其疾重在治未病。对于治法的演进,其云:“岐伯出甘温以示法,越人按五损以立法,辞简旨赅,并皆精妙,虽仅有法无方,要已方寓法中。仲景师承经旨,尚甘温以补虚,而又合祛风除瘀为三大纲,可谓继往开来,守经达变者矣。”

斯“变法”一说,北宋神宗时期,就有人提出“祖宗之法不可变”,而王安石则说祖宗之法应当效法,但效法不等于硬搬,力主变法,提出了“三不足”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同时透露出一种朴素的惟物主义思想。“祖宗不足法”,意即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了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意即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自宋以降,许多哲人常引用这句话作为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

如著名思想家王韬,1875年发表了著名的《变法自强》政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首次提出“变法”的口号,比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早18年,比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早23年。他提出:“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雷厉风行,安见其有不可者!设或不然,动遵故例,拘守成法,因循苟且,不知变迁,则我中国当自承其弊”;“居今日而论中州大势,固四千年来未有之创局也。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设非熟思审处,奋发有为,亟致富强以图自立,将何以善其后乎”……

光绪年间,有位知名的进士杨兆麟,在殿试策中说过:“臣闻自古求治之主,欲大有所为于天下,则必君臣先与筹划于庙堂之上,商酌于夙夜之间。利害得失之故,本末轻重之序,见之已明,虑之已悉,而后布之于施为,以推之于政治。由是行一法,有一法之益;更一政,有一政之效。是故二典三谟皆当日商治之言。即汤之于伊尹,武王之于太公,亦皆勒有成书。下如管仲之霸齐,商君之强秦,赵武灵之变服,其君臣多则数万言,少亦万余言。盖一切设官、明刑、理财、柔远诸大政,非谋定后动,难期尽善。钦惟皇帝陛下,自嗣服以来二十余年矣。上承付托之重,下系四海臣民之望,孜孜求治,以冀太平。乃近年外患日迫,而外洋之祸开千古未有之奇局。审度彼此,势不能拘守成法以应今日之变。于是特诏内外臣工,思与天下更始之道。兹复进臣等于廷而策以设官之法、明刑之经、理财之要、柔远之方。诚预收壤流之助,以期变法于美善之地。”真是“墨守成规霉气熏,社会进步岂因循。惟有推陈又创新,枯枝宿叶碾史轮”。这些求变求通、不拘前法的政治家思想,影响到了医学家张生甫先生的治学思路,提出创新思变的思想,也直接催化并影响了接踵而至的清末民初一代中西汇通派的诞生。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