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4.中医从源寻流,不舍本逐末,就在于仲景“经方”
所属图书:《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出版日期:2014-08-01文章字数:2245字

4.中医从源寻流,不舍本逐末,就在于仲景“经方”

这是近代著名的经方家曹颖甫先生的观点。

蒋维乔在《曹颖甫先生传》中写道:“辛亥革命(1911年)时,颖甫以巾裹发,不肯去辫,乡人有谋用利剪剪之,则乘夜遁至沪上,久之方归。袁世凯称帝时,各县士绅列名劝进,某太史受袁氏金,为江阴县代表。颖甫于某,论亲则姻叔,论谊则业师,闻之,突诣某所,诘之曰:‘叔竟受袁氏之贿,而作此无耻之事耶?我江阴人之颜面,为汝剥尽矣!’某大惊,急曰:‘无此事,无此事。’1927年以后,余息影沪渎,则颖甫已悬壶市南,而托迹于韩康矣。盖颖甫之治学也,不深造则不休,中年肆力于医,乡人亦莫知之。及其应世,凡他医所谓不治之症,颖甫辄着手愈之。且于富者有时不肯医,于贫者则不取酬,且资其药。其义侠之行类如此。孟河丁氏,世业医,创医校于海上,延颖甫主讲座,虑其高傲不可屈也,颖甫乃夷然就之。其授课也,携水烟筒,纸媒一把,且吸且讲。以《伤寒》《金匮》深文奥义,抉择隐微,启迪后进,学者亲炙其绪余,咸心悦诚服,而忘其举动之离奇矣。颖甫年七十,曾开筵祝寿,与余过从之密,如在南京时。‘八·一三’变作,即返里,久无音耗,数月以后,其婿来沪,则言颖甫已骂贼死矣!先是,江阴城破,有敌酋入其室,颖甫尚与之笔谈,未有他变。及敌兵蜂拥而至,辱及妇女,颖甫则肆口大骂不止,敌举枪毙之,且刳其腹。呜呼!烈矣!”

曹颖甫先生气节崇高,于学一生致力于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研究,毕生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提出“经方实验”,即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经方的主张;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根本,强调“经方”是后世方剂的基础,中医应当从源寻流而不该舍本逐末。

“源”,《礼记·月令》说“祈祀山川百源”,《礼记·礼乐志》又说“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流”,《诗·小雅》说“譬彼舟流,不知所届”。“源流”之谓,是水的本源和支流。《后汉书》说:“则水不润下。”刘昭注引汉郑玄曰:“无故源流竭绝,川泽以涸,是谓不润下。”源流,亦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荀子》谓:“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宋代王巩《王氏谈录·小篆奇古》谓:“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故知有流方可以溯源,知源方更可明流。

曹颖甫先生借喻“源流”来研究经方,其学术渊源受张隐庵、黄坤载、陈修园三家的学术思想影响极大,曹颖甫先生的治学真谛就是尊崇仲景,重视经方,发微探幽,矢志究经,类证鉴别,论证精深,独立思考,师而不泥,虚心学习,精勤不倦,态度严谨,治学专精,强调实践,反对空谈,汇通西学而又贵具通识。

曹颖甫先生注重临床实际,以案论经,主张错简重订,中西汇通,并且善用前后比较,用比喻手法阐明医理,对《伤寒论》经方的实际运用、伤寒理论的发明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曹颖甫先生对六经气化论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知道其重视临证六经理论指导,说明了六经不仅为伤寒而设,同时亦完全能用以指导治疗杂证。曹先生虽然受学宗张隐庵、黄坤载影响,也受到气化学说的影响,但并不恪守维护旧论之说,亦不为黄氏五运六气之论所拘,惟于张氏之说药,黄氏之重阳,则每申其义而扩充之。尤其是对某些条文的正误、仲景方的运用,皆以临证实际为依据。譬如寒温争辩,由来已久,历代医家大多直指《伤寒论》专论狭义伤寒,其方亦独为狭义伤寒而设。曹先生纠正其误,点明《伤寒论》是讨论广义伤寒的,指出太阳经即有温病,对寒温之辨强调以临证实效为指归。在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病证的研究中,颖甫先生以“候”来解释伤寒传变日数规律,另在辨治伤寒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病时注重保护阳气,这与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注重保存阴液的思想不同。亦正如曹先生在《伤寒发微·凡例八则》所云:“三阴之病,纯阴则死,回阳则生。”故于临证时常用、善用乌、附。

张仲景组方的原理,根本上,是遵循《黄帝内经》的旨义,依“方证相应”,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根据四诊所获得的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定立法组方。方证相应,是仲景组方的一大原则,要求组成的方剂必须与病证相对应,故指出“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所以病证是组方的标准和依据。然病证又是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多方面的概括,针对这些方面,确定组成方剂的法则,即祛除致病因素、防止病势发展、调和病机、康复机能。“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经方的效价,可以概括为“普、简、廉、效”。经方被称为“医方之祖”“活人之书”,孙思邈曰“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此处不称“药方”,含意之深,可见视仲景之方十分重要。这正说明仲景医术的高明及其经方效验引起世医的高度重视和珍爱。可见仲景所著医学巨著,其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科学性,并具有极高的效验性,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价值永盛不衰。故成无己说“自古诸方,难可考评,惟仲景之方,最为医方之祖”。仲景之方被誉为“医方之祖”,意在说明经方是“医方之源”,更是“医方之母”,意即可用经方作为母方,即基础方,由此衍变而化裁出一系列方剂。经方可灵活变通,仲景运用方剂,常常灵活多变,这也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基本哲学精神。“同病异治”即同是一种疾病,但由于人的体质或病机上的差异,或是病位的不同,故治法上往往有所区别,采用不同方剂。另一种情况是“异病同治”,即一方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疾病,由于病因、病机或病位相同,虽病名有异、症状不同,但其治法及用方亦可以同矣。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