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清真餐厅建筑概述
所属图书:《贵州回族建筑艺术研究》 出版日期:2016-04-01文章字数:字

第二节 清真餐厅建筑概述

贵州清真馆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此前,回族出门都是自带简单的炊具,住店时,借客栈的火做饭菜。回民马帮所带炊具较为齐全,并有兼职厨师。

贵州早期的清真馆外形基本上是当地传统铺面式样,只是在饭店的门楣上挂有以汉文(20世纪80年代后加写阿拉伯文)书写的门匾(或牌),内容多为“回族饭店”或“回民饭店”、“伊斯兰食堂”等。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清真饭店”、“清真馆”、“清真食堂”等称谓;近年来也有写“穆斯林餐厅”、“伊斯兰餐馆”、“阿拉伯餐馆”等内容的。通常在正厅显著位置,都要贴一张写着“外菜莫入”、“禁止饮酒”等字样的“告示”,以警示其他民族人士不要将穆斯林禁忌的食品带入店内。

回族出门时自带的简单炊具

截至2015年12月,全省清真馆总数达到2000余家,分布在贵阳、威宁、赫章、黔西、毕节、兴仁、兴义、贞丰、安龙、普安、晴隆、平坝、安顺、镇宁、水城、盘县、遵义、都匀等地。这些清真馆,有的为本地回族经营,有的是来自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的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撒拉族穆斯林开办;有一个门面的小店,也有带数个餐厅和包房的大店。

投资最少的在3万元左右,最多的达600万元。其中,初具规模的有:贵阳香伊味食府,贵阳市贵惠路清真餐厅、贵乌南路干锅清真馆,安顺清真伊味园餐厅,威宁迪拜塔清真大饭店,威宁大西南清真风味城,威宁鸿发伊兰园,黔西县丁老五伊斯兰清真餐馆,红花岗区南京路伊天园清真餐馆,兴义伊兰园清真餐馆等。

贵州回族建筑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