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研究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文章字数:5364字

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研究

阳明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派别,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的兴起和迅速传播,是儒家文化在黔东北地域广泛传播的重要体现,是黔东北地域文化融入贵州乃至全国文化发展主流体系的重要步骤,是黔东北地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当前,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状况不容乐观,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更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许多有价值的稀有的文化资源无论是物质文化资源或者是非物质文化资源都急需人们去大力发掘保护。可喜的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黔东北地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随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方针的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推动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未来黔东北地域包括阳明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新阶段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必将呈现出更好更快的发展景象。

一、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价值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黔东北地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始终走在贵州前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阳明文化,在明代后期的黔东北地域迅速传播并盛极一时,其本身就是该地域文化高度发达的重要体现。而且,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正是阳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的价值所在。学术研究表明,思南是明代贵州阳明文化传播的五大重镇之一,以思南为中心的黔东北地域是明代贵州阳明文化传播的四大地域之一,这里阳明文化遗迹众多,阳明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呈现出物质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丰富性特征。

就自然景观而言,主要有乌江水系、嵇公泉、中和山、万圣山、椅子山、三台山等,特别是中和山,不仅是阳明文化的主要遗迹,也是黔东北地域儒、佛、道等多种文化事项和谐共存的重要见证。

就名胜古迹而言,主要有历史十分悠久的思南古城遗存,如思南府文庙、万寿宫等古建筑遗址。

就名人墨迹而言,名人题咏较多,主要有内容丰富的碑记、墓志铭、摩崖、名人古墓以及王门弟子涉足到的集江河、峡谷、沙洲、溶洞、山峰、摩崖、岩壁、古楼、阁、塔、寺、古墓、城堡、文庙、古民居、古树名木、溪泉等于一体的人文景观。

就阳明文化的精神遗产而言,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深邃的价值在当代主要体现在:一是奋发图强和笃行好学的求真精神。纵观李渭心学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虚心好学、不断进步而又不断完善成熟的过程,李渭从青少年时期的庭训,到在外任职时不断与人求学,再到晚年讲学时与孙应鳌、马廷锡、邹元标等交流学问,充分体现了他不断努力学习和追求“必为圣人”的品格。二是重行的务实精神。重行主张是李渭心学思想的突出特征,是他对阳明心学理论继承和发展的突出贡献。李渭提出行在知先,以行为先的思想,在阳明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关于知与行关系的阐述,虽然是局限于道德层面的知觉与践履,但是却能够给人以新的启示,特别是针对部分人在工作处事时存在的只说大话空话,不干实事或不踏实干事的现象,极具有参考借鉴价值。三是为官清廉的高尚品格。李渭自参加科举考试后步入仕途,长期在外地为官,他牢记古代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做官清正廉洁,无论在何地任职,他都积极为民排忧解难,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在修养方法上,李渭主张“无欲”,所到之处,都能够以大局为重,视金钱为粪土,从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在百姓中很有口碑。四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李渭主张学习、做事、为官都要做到常清常明,达到“毋意”的境界,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无论是早年学习、入仕后在外任职或者是晚年招徒讲学,他都很少考虑个人的得失,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工作和讲学中去,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与那些为达到某种私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很显然,黔东北地域丰富多样的阳明文化资源,如果能够有效地得到保护利用,不但对促进地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益,而且对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也很有帮助。如何开发利用并且保护好黔东北地域包括阳明文化在内的文化资源,使其既能够服务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又能够在开发利用中得到传承,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状况分析

历史上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的利用,主要存在三种类型:一是统治者的利用情况,主要是把文化作为某种工具,用以维护统治,教化人民。二是知识分子的利用情况,主要是通过学习儒家文化,为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当然,也有部分人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三是普通民众的利用情况,主要是借阳明文化中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和“无欲”等思想来表达某种情感和愿望。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不可能也根本不会意识到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更不可能做到繁荣发展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的利用现状,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用以提升地域文化的知名度。黔东北地域在历史上曾经是贵州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直到今天,人们一谈到黔东北地域的思南和印江两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但是,当被问到历史上文化发展的变迁、文化为什么发达或者说文化发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时,许多人则无言以对。事实上,阳明文化作为明代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占主流的文化意识形态,能够在黔东北地域得到迅速传播并且成为贵州阳明后学传播的四大主要区域之一,这本身就是地域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体现。二是为旅游景点增添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在黔东北地域特别是在阳明文化遗迹比较集中的思南县城,在已经开发的旅游景点中,部分地增添了阳明文化的元素,如中和山景区,以李渭所题“中和”二字进行命名,还部分地恢复了一些阳明文化遗迹。景区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游玩,现已成为贵州有名的阳明文化遗迹。再如,思南县城还将一条街道命名为“中和街”。此外,在万圣山、嵇公泉等地的开发中,部分阳明文化的元素也得到了保留。三是作为乡土教育的典型个案。在乡土教材中,大思想家李渭是人们广泛称赞的人物,他的“躬行”学说,反对空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提出的“毋意”思想,追求的是内心境界的洁净完美和谐,被人们视为“西南之正学”。李渭离世后,明神宗皇帝赐联称他为:“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通过对李渭的宣传和研究,使更多的人认识了思南,认识了黔东北地域的阳明文化。

从总体上看,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的利用很不理想。无论是保护或者是利用,都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也没有真正地纳入文化资源利用保护的议事日程,由于学术研究薄弱以及对相关文化遗产发掘不力,加之宣传力度有限,呈现出该利用的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该保护的没有有效地进行保护,该传承的无法传承的状况,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困难和局限。由于认识不足、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大量有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不深入和学术理论支撑不足,以及相关宣传缺乏,加之年代已经久远等因素,使现在的人们对阳明文化的认识大多比较模糊,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已经毫无了解,从而导致了阳明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无法得到充分地展示。与贵州修文、贵阳等地的阳明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情况相比,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显得极为薄弱,既缺乏有力的学术支撑,也没有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更谈不上制定出科学的规划,处于欠开发需保护的状态。

三、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保护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阳明文化的优秀元素

阳明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不仅在中国很大,甚至在海外也颇深远。明代后期,阳明文化在黔东北地域迅速传播并形成高潮,这不仅是黔东北地域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黔东北地域文化与先进文化不断融合的重要体现,是历史留给今人的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然而,历史文化的辉煌和现实的宣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今天的黔东北地域,很多人已经对李渭心学以及历史上传播的盛况知之甚少。因此,当前阳明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乡土教材、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媒介,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宣传介绍李渭的主要事迹,出台特色文化资源宣传举措,再现李渭及其弟子讲学时的情景。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元素,应该也完全可以结合时代的要求加以继承和弘扬。

(二)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深入挖掘李渭心学的合理内核

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必须通过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全面深刻认识历史文化事项,挖掘李渭心学的合理元素。一是对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对阳明文化在该地域的传播背景、途径、范围、影响、特征以及在贵州阳明后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等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民间收集散佚资料,着手整理并出版一批与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相关的学术著作,进一步提高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的品位和文化知名度,以对李渭的心学思想和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在贵州的重要地位有清楚的认识。二是摸清底数,全面梳理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相关数据。通过实事求是地对该地域的文化遗产进行周密的调查和评估,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全面规划,从区域的高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较为翔实的特色文化区域建设规划纲要。三是正确处理精华和糟粕的关系。由于时代的局限,黔东北地域的阳明文化资源中不可否认也存在着某些消极的成分。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学术研究的不深入,对精华与糟粕的认识比较模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保留精华,彻底抛弃其糟粕。在发掘和保护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时,应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彻底纠正越原始、越落后、越怪僻就越是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的错误思想,杜绝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精华与糟粕混为一谈的现象发生。四是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学术、理论层面,很少落实在行动中,未能够真正地进入经济领域。因此,对黔东北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保护,必须走出单纯学术研究的误区,必须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使其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三)抓好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综合保护利用

黔东北地域的阳明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属文化资源的两个方面,在利用上应该是双管齐下,合理实施,有序开发。要纠正现实文化资源利用状况中轻视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的局限,加强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一是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开发阳明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开发文化的休闲娱乐功能时,不能够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握好开发的度,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形成保护与开发并举、以保护为重的良好局面。通过对阳明文化主要遗迹进行全面梳理,弄清楚文化遗迹的属性,保护阳明文化的学术内涵和时代精神。二是及早注册“乌江”、“中和山”、“嵇公泉”等地理标志商标,兴建一批与阳明文化有关的广场、景点,努力提升文化品牌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利用的巨大潜力。三是做好珍贵文化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做好文化资源的系统性普查、登记和整理,挖掘与抢救濒临失传的珍贵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并能体现阳明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通过维修或重建现存历史建筑物和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建筑物遗迹,利用摄影、雕塑、绘画、影视等手段,再现遗存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坚持走文化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之路

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一是更加关注民生。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抢抓新时期武陵山区扶贫开发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农民收入,尽力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满足消费者对各种文化产品的需求,把振兴地域文化与发展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更有效地保护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黔东北地域文化。二是树立大局意识。重视与贵州其他地区阳明文化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重视与铜仁地区的其他文化资源联合进行开发利用。当前,修文和贵阳等地阳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同时,铜仁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具有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三是大力建设文化精品工程。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的内涵极为丰富,文化景点众多,由于条件的限制,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可能穷尽,只能选择一些开发条件较好、利用价值较高的景点进行首先开发,统筹规划。四是坚持走和谐文化建设之路。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黔东北地域是贵州和谐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地区之一。例如,中和山,既是地域佛教文化名山,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场所,还是阳明文化的重要遗迹。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共同繁荣发展,儒、佛、道等文化与地方本土文化的融合及发展、地域文化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