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西部贫困山区扶贫开发中的人才资源培养机制探讨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文章字数:2942字

西部贫困山区扶贫开发中的人才资源培养机制探讨

西部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又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当前我国实施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新一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能否切实有效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直接影响着西部的民族团结和可持续发展,对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从根本上讲必须实施人才资源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这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发展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源头工程。目前西部贫困山区求贤若渴,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做了许多努力,但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紧缺,人才分布不均衡,高精尖人才短缺等局面。

一、人才资源的内涵

人才资源不同于人力资源,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力资源是人类通过自身再生产以及教育、科学技术培训等产生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既不是实物资源,如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又非科学技术资源、金融资源,而是一种特殊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概念,源于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它是指体现在人们身上的科学技能与生产知识的存量。而人才资源则是指具有一般群众所不具备的科学技能、素质和才干,能在特定的领域、环境,以其智慧、科学技能和才干,创造性地劳动,为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人。人力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但不等于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精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部贫困山区人才资源现状

第一,人才总量不足,且缺乏对人才、知识的尊重。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占全国人才总量15.5%的,高级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大约10%,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职称者不足东部的10%。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官本位”的思想抑制了许多就职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在透支骨干人才的才智的同时却不给其相应的报酬,使唤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当东部(沿海)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激烈竞争时,西部地区仍然墨守成规,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

第二,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人才资源开发的进展很不平衡,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相适应。表现在:一是传统专业的初级、中级人才多,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医学、环保等工程技术的高新科技人才短缺;二是传统型人才多,而创新型、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短缺;三是一般经营型的人才多,能驾驭市场竞争决策型的人才少;四是二、三产业相对人才多,而第一产业人才少;五是大中城市人才多,老、少、边区的人才甚少。总的来说西部地区既存在需要的人才普遍缺乏,又存在一些人才被闲置浪费的现象,还存在教学、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且在一些地方是短期难以改变的格局。

第三,人才断档,且忽视人才开发规划。西部现有的人才,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支边建设留下来的。这批人才在西部无私奉献,为西部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存在着中年人才普遍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府和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本地区及本单位的人才开发问题,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不进行培养和储备,对现有人才缺乏有效配置,很少有涉及人才培养和开发方面的战略决策。

三、西部贫困山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西部贫困山区人才现状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瓶颈”。人才资源素质低下、人才资源严重匮乏影响了西部人思想观念的更新,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吸收能力。开发和充分利用西部人才资源、提高西部人才素质必须作为战略核心和重点提上西部贫困山区扶贫开发的议程。

1.西部地区人才困境,迫切需要营造出用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只有经济发展,才会有留住人才的物质基础。要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最根本的措施,是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要制定比沿海地区更为开放和优惠的政策,要为人才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创造良好的研究开发、创新条件和环境。要关心他们的疾苦,要解决他们的困难,要为他们提供发挥才干的必要条件。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大幅度提高西部科技人才的待遇,为科技人员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便利的交通、一定的娱乐场所以及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使人才乐意扎根西部,积极营造优秀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把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2.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相结合,积极利用外地人才资源发展西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和智力引进工作。为鼓励与吸引科技管理人才参加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可实行高工资、高待遇的政策。现在已有许多国内外的人才来到西部,他们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大幅度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东部地区人才带项目到西部投资创业。要建立面向全国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人才信息网络,积极利用人才市场为西部引进人才。充分利用西部优势和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多管齐下,广揽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合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继续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到西部地区工作,为西部开发扶贫服务。

3.多方筹措资金,优先发展教育,加大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人才的开发主要靠教育,而教育的开发离不开投入,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支出对生产的重要性,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消费;是生产性支出,而不是消费性支出。必须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着力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西部有几百所高校,可依托这些高校,通过扩大成人教育、自考、函授、电大等的招生人数来增加西部中等技术人才数量,同时注重办好一批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职业技术学校,使之成为西部实用人才的巨大后备基地,缩短人才的成长周期,形成不同层次与各行业匹配的人才系列。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要破除在人才成长上的论资排辈,使用上的求全责备,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形成更为灵活,更加宽松的开放式人才管理模式,要把适当的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不造成人才的虚置浪费,就需要启动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导向功能。建立和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在分配制度上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应该让他们得到较多的物质利益,在满足人才物质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人才的精神需求。要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部贫困山区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流动肯定只能是死水一潭,关键是看流出、流入能不能平衡。西部贫困山区的发展,需要千军万马,而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外引智力固然十分重要,但贫困山区的腾飞最终还要依靠西部人民自己发奋图强。西部地区必须尽全力挖掘、保护、留住人才,培养出一大批愿意扎根西部、无私奉献的人才,为西部大开发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因为,人才资源是决定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资源。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