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千姿百态的大厦
所属图书:《南明河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6-11-01文章字数:字

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大厦

在音乐家那里,城市建筑是城市的乐章;在建筑师那里,城市建筑是城市的物质实体。城市的建筑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功能,体现着一个城市的风貌,沉淀了一个城市的文化。

在贵阳市区街头,总可以看到林林总总、风情各异、时代不同的建筑。

说贵阳的建筑,先从筑城广场的周边。这个靠近南明河的地方,这个有着贵阳市最大的广场的地方,集聚着的那些高楼大厦,或者曾经是贵阳“第一高楼”,或者是贵阳某一阶段的地标性建筑,或者代表着某一个时间节点贵阳城市建设的变化。它们有的已经风风雨雨伫立了半个多世纪,见证了贵阳历史的变迁;有的虽然落成仅仅只有几年,却反映出贵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邮电大楼又被称作贵阳电讯综合大楼。它始建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59年,落成于1960年;建筑总高约43米,中部主楼为九层,两侧各为6层,还建有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3800平方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明河畔兴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它依然保持着贵阳“第一高楼”的美名。

落成于1960年的标志性建筑——邮电大楼。

与它相去不远的是醒狮路上的消防大楼。消防大楼建于1959年。该建筑最大特点的在楼顶建有一瞭望塔,由于其所在地位置较高,再加上有这么一座瞭望塔,所以在它建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站在上面就可以看到整个贵阳城区的火情,为消防车的及时出动赢得更多时间。尽管如今它的四周已高楼林立,它的“目光”被遮挡,它的身体也显得“矮”了许多,但它几十年来对贵阳消防安全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紧挨着贯城河的贵阳饭店,是20世纪50年代贵阳较大型的服务业建筑。它建成于1954年,最初为4层的砖木结构建筑,以后又几经改扩建。1957年投入使用的百货二楼,也是栋四层建筑。作为当年的大型建筑,它们在以后的岁月里,都进行过多次的改扩建。

距离头桥不远的贵阳客车站,建成于1955年,占地4.3万平方米,因采用了重檐攒尖园顶和红墙绿瓦的传统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获得普遍的好评,成为20世纪50年代贵阳市最具标志性的大型公共建筑。

位于市西河畔的金桥饭店,建于1958年,落成于1961年,主楼高度达到7层,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并安装有贵州历史上第一座客用电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贵阳市档次最高的涉外饭店。建筑造型上,其主楼立面部分采用了半圆形造型,形成7层的半圆形柱楼,显现出典型的西式建筑风格。2000年被评为“三星级涉外酒店”。

1961年建成的当时最高档的饭店——金桥饭店。

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贵阳城区陆续兴建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筑有:邮电大楼、贵阳火车站、贵阳客车站、百货大楼、博物馆、河滨饭店,以及位于喷水池有“四大金刚”之称的民族商店、贵阳饭店、百货二楼和喷水池邮局等。它们被称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贵阳十大建筑”。

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和民族都遭受浩劫,贵阳的城市建设自然无法有大的进展。此期间,在城市楼房的建设上,值得一书的是1969年建成的“红太阳展览馆”。位于遵义路靠近南明河的“红太阳展览馆”,最初确定的名称是“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后改作“红太阳展览馆”,简称“红展馆”。其外形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著名建筑颇为相接近。它占地面积38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气势宏大,精雕细刻。“红展馆”不仅是那个年代的超大型建筑,而且也代表着那个年代贵阳建筑的最高水平。它因此成为贵阳市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当时为了建设这座大型建筑,还组织了一场全市性的大规模义务劳动。

1969年建成的“红太阳展览馆”。

1981年,“红展馆”更名贵州省科学文化会堂,又被称作贵州省展览馆,曾举办过包括新春年货市场在内的一系列展览和展销活动;1996年,更名为贵州省国际经济技术贸易中心,2014年后为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给贵阳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青春与活力,贵阳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86年,贵阳华侨友谊公司大楼建成。它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地面部分虽然只有9层高,也是那一时期贵阳市商业建筑中的“大哥大”了。

1989年,在庆祝国庆40周年之际,在贯城河与南明河的交汇处,建设贵阳海关大楼(1990年7月竣工)。这幢高楼,地下工程面积1100平方米、地上部分面积6600平方米,共18层、70.6米高(包括塔尖共91.5米)。其造型优雅,亭亭玉立,尤其是它最高层的钟楼处,安放了直径5.5米的大型石英钟,成为贵阳城南的一个新的亮点。

贵阳海关大楼。

也就是在这一年,北京路上的贵州饭店落成,它连地下1层总计31层,地面高度达106.4米。作为贵阳市第一个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它毫无悬念地摘取了“第一高楼”的桂冠,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贵阳城市大型建筑的代表之作。

同样是这一年,地面高度为86米的金筑酒店也竣工启用。其建筑中的民族风格元素,以及大面积地采用了金色镜面玻璃幕墙,都给人以独树一帜的感觉。

进入20世纪90年代,贵阳的高层建筑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大步跨越,也迎来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时期。

1992年,位于大十字的新百货大楼破土动工,1995年竣工。它地面30层、108.4米高,包括6层裙楼和地下1层在内,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贵阳市属商业系统第一座超过100米的商业建筑。自然,筑城“第一高楼”的桂冠也就移到了它的名下。

与新百货大楼隔着一条中山路,与老百货大楼隔着仅仅只有几米宽的黑羊巷的是时代广场大楼。包括它圆球型的塔楼在内,时代广场大楼共计40层,是中心城区又一座超百米的超高层建筑,至今仍是贵阳市主要的大型商业建筑之一。

时光如梭,到了2000年,更多的高楼大厦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2004年,在喷水池的市西河畔,贵州国贸大厦(振华科技大厦)竣工。它地面30层,高103.8米。

2007年,大南门处一幢高楼临河拔地而起,即贵州喜来登贵航酒店。它地上38层、159.2米高。凭借着贵州首座150米以上高度的高层建筑,它也创下了“第一高楼”的新记录。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2009年,不远处的另外一座高楼——凯宾斯基大厦便成了“第一高楼”光环的新的拥有者。这座超高层建筑的地面高度为228米,是贵州省第一座超过200米高度的大楼。它地面之上共55层,另有地下3层,于2004年动工,2009年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是一栋集酒店、商业、办公等于一体的大楼。凯宾斯基大厦的建成,不仅仅只是“贵州第一楼”,更标志着21世纪初,贵州建筑水平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贵阳地上环城皆山,贵阳地下更遍布溶洞、暗河与流沙。在贵阳这个喀斯特地貌充分发育的地区,兴建二三十层高层建筑建设,都是一项极为艰巨的挑战,何况是高达220多米的超高层建筑。

五星级大酒店喜来登贵航酒店。

高度达228米的凯宾斯基大酒店。

挑战200米高度的大楼并非只有凯宾斯基一座,在贵阳老城区的大十字,老百货大楼已经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基本拆除了。有报道说,根据规划,这里将建设起又一栋超高层建筑:集商业、酒店、写字楼一体,计50层、210米高。如果真的是这样,它在总高度上虽还赶不上凯宾斯基,但它作为贵阳中心城区商业中心地带的标志性建筑,已是毫无疑问的了。

说到城市建筑,高层建筑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高层建筑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在美国,24.6米或7层以上即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米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等于或大于24.3米的建筑为高层建筑。我国的分类标准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按此标准,贵阳市有多少高层建筑呢?据媒体报道,到2015年,贵阳市高层建筑共有4548栋(在建的1063栋),其中超高层建筑236栋(在建的99栋)。在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中,公共建筑1358栋、商住楼1019栋、住宅楼1108栋。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我们说了不少了。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南明河畔纪念塔旁,一座落成于2006年的文化建筑——“贵阳大剧院”。论高度,它地下2层,地上局部6层,在今天的贵阳它实在算不上高楼大厦。但它刚一落成,就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兴趣,媒体的报道也格外热情。因为,不仅是它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更有它那以极富创意的造型,让人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剧院正面为玻璃幕墙,景观廊由主楼向广场倾斜,并逐渐向下旋转,廊端一根椭圆形铝单板饰面柱与地面相连,从而将广场与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个建筑物酷似一架精美的大钢琴。

贵阳大剧院之美丽夜景。

从内部看,大剧院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计,其主题剧院的舞台可升降、旋转,两边有车台,能够保证舞台布景的及时切换;200多平方米的乐池能随意升降,音乐厅舞台为椭圆形,也可随意旋转、升降,舞台四周是观众席,这样的设计,能保证观众近距离的观看效果。

整个大剧院建筑,包括一座有1200个座位的剧场、一座有715个座位的音乐厅、以及会展大厅、排练厅、电影放映厅、艺术训练室、大型停车场等,占地面积36000余平方米。如今,它已经成为贵阳市最美轮美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是的,贵阳长高了!

贵阳变美了!

贵阳更雄伟了!

南明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