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园林别墅夹两岸
所属图书:《南明河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6-11-01文章字数:字

第三节 园林别墅夹两岸

南明河贵阳城南一段,清澈宁静,美景如画,明代已是官绅和文人雅士聚集唱和之地。明永乐初,镇远侯顾成建霁虹桥(南明桥),沿河两岸出现寺观,万历间,巡抚江东之建浮玉桥及甲秀楼,沿河成为私家园林别墅区,一时间,衡宇相望,酬唱盛极。见于文献的有石林精舍、远条堂、南园、江阁、溪园、西崖、望云亭、曲溪。今天的贵阳人虽已见不到这些别墅,但从前人的诗作中还可领略到它们的风韵。

“江阁”是郡丞越玉岑建在南明河畔建的别墅,明代著名诗人谢三秀题有《越郡丞玉岑公江阁二首》,其诗云:“占断南明水一湾,飞楼缥缈隔尘寰。”“窗临锦浪桃花国,帘卷东风燕子家。”又有《越郡丞南园小集次韵》云:“城南吟眺有高台,转壑穿林步步苔。满径新霜秋叶堕,一川寒雨暮鸿来。……”

在贵阳士大夫阶层中,越其杰是文武兼备的人物,他在南明河岸所建别墅,取名“溪园”,谢三秀题“溪园”诗云:“积雨旦方霁,散策步郊郭。有亭临涧阿,境寂意亦泊。微霞蒸远岑,残虹映长薄。延眺及城隅,缥缈见楼阁。芳榴折绛房,修篁解新箨。鱼泳萍叶开,鸟下藤花落。”

杨愿之(名师孔),是三品大员,官至浙江左参政。明万历间在南明河畔建“石林精舍”,舍中有“石林小仇池”“片玉亭”等景致,其子杨文骢(字龙友),题咏《石林小仇池》:“静穆重扃古石林,终年花篠自幽森。云疑米老寻袍笏,月上嵇生弄玉琴。蝴蝶觅香黏石髓,鸳鸯爱羽秘归涔。低回细读先人句,多半支头此处潾吟。”题《片玉亭》:“磴缘西下小池边,冷翠横拖太华莲。不独鱼龙蒸老碧,且驱花草侍孤烟。承先祕作藏书窟,任客题为载画船。太白静严无俗物,苦遭白月竟来眠。”

从诗中人们可以得知“石林精舍”是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私家园林别墅,那么,它在哪里呢?杨愿之、谢三秀是从小的朋友,又都同住石岭街,因此有学者推断“石林精舍”在石岭街。这是否正确,我们再读一读谢三秀的相关诗作《寒夜饮杨愿之太史石林精舍醉歌》:关西嫡子杨夫子,片语千秋称太史。为园近在宅之隅,怪石林林白云起。踞如虎兮伏如象,仙掌芙蓉不可状。鬼斧何年劈洞开,峭壁嶙峋几千丈。池曲双双下白鸥,寒漪不动镜光浮。竹石逍遥袁粲宅,图书容与米颠舟。有亭聊以寄寥廓,斜阳晚映青山郭。只知幽处生烟霞,不谓胸中具丘壑。江南携得圆吭禽,晏坐时间九皋音。主人对之吹玉笙,恍疑明月缑山岑。忆昔垂髫与君友,君才长虹贯北斗。昨年我亦赋明光,悲歌对饮金台酒。酒人之名不易得,意气冯发凌市北。英雄若不倾肺肝,筑徬睥睨无颜色。结夏相期入翠微,棕鞵桐帽紫烟衣。听泉松下科头坐,洗药潭边濯足归。听泉洗药何萧爽,住山且作西山长。秋风我忽问刀环,沙棠之舟木兰桨。别后闻君谒帝阍,青藜阁里拜新恩。侍从谁言官未达,岁星元自隐金门。读礼西归旧溪曲,绕屋龙湫漱寒玉。闭门剥啄无人声,日炷名香理仙箓。二三兄弟号博雅,相看总是素心者。人人手握灵蛇珠,诗篇拟结兰亭社。君今留客醉深宵,洞囗寒梅压板桥。一枝两枝冻欲雪,笑折琼芳入酒瓢。饮君酒,为君歌,与君更尽金叵罗,世上浮名且奈何,吁嗟乎!白日亦易驰,朱颜不常好,丈夫相逢那得复草草!”

南明堂——曾经的私家别墅区之一。

诗中的“怪石林林”“峭壁嶙峋”是园林内的景观,而且有山洞。杨文骢在《画记》中也说:“吾家有明霞洞,日在几案间。”这显然不是短短的石岭街具有的景象。再看谢三秀诗《冬日访愿之石林二首》:

诗中的“林水来”“幽行”“隔溪”“吟眺”“远情”都足以说明石林并不在石岭街,而象是隔河的观风台南坡延及河畔之地。这一带从明代至民国期间一直是贵阳的别墅区。

谢三秀在南明河岸所建的园林,名“远条堂”。其《远条堂雨中见紫薇落花》云:“簷声不断雨通夕,晓起看花花可惜。落英片片纵夏横,点破空阶秋藓碧。分明远浦见残霞,野老惭无歩障遮。但使飞花堪送酒,不妨风雨妒贫家。”

关于明代南明河畔的盛况,著名学者莫友芝在《黔诗纪略》中说:“先生所居之远条堂,当与诗中所及之杨愿之石林精舍,越玉岑江阁南园,李芳麓西园,越汉房溪园,薛文叔西崖,李承明吟望亭,汤明府别墅,萧季律曲溪,皆大事南明,衡宇相望,去城南亭不远。一时文酒住还,可称极盛”。

李芳麓的“西园”虽在城中,但也是南明河孕育。其主人李芳麓,名时华,是明庭正三品大员,官居太仆寺卿,总揽全国马政、交通。其所建“西园”与杨氏“石林精舍”同为贵阳最大的私家园林。“西园”内,奇花异草,开落不一,以梦草池荷花最具特色,又有参天大树若干。入清后成为臬署花园,民国时先后为梦草公园、中山公园。解放后为中共贵阳市委、省教育厅所在地。

有清一代,贵阳的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居住在南明河岸的曹维城中武进士第一,成为贵州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其子曹石,也在雍正二年(1724年)中武进士。父子两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能诗善画。曹维城所居即在今曹状元街。

曹状元街原为城南的一条叫常平仓的巷子,又叫仓门口。由于曹维城清初曾住在这条巷子里,久之,状元巷逐渐取代了常平仓。20世纪80年代改称曹状元街。

坐落在南明河畔的翠微园,与甲秀楼毗邻,是观音寺的一部分,园内琳宫璀璨,花木扶疏;园外山光水色,晴雨皆宜。对中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阮元任云贵总督时曾游翠微园并有题咏。

道光年间,完颜麟庆来黔任布政使,一年中秋的夜晚,南明河畔,微云淡月,芳草明沙,完颜麟庆微服在翠微阁赏月。月光下,有一苗族儿童拍手高歌,这首歌是用苗语和汉语混杂着唱的,他绕有兴趣地记下了歌词。今天看来弥足珍贵。歌词为:“花锦缠腰布裹头,月明风响四山秋。下来千尺商讹 [1] 道,固麦 [2] 阿交 [3] 得自由。唇下芦鸣月下跳,摇铃一对女妖娆。阿蒙 [4] 阿罢 [5] 门前立,果瓮 [6] 人来路不遥。”

民国时期,任可澄临河而居,其寓所在翠微园旁。任可澄清末任内阁中枢,回籍后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是政治团体宪政预备会的创始人之一。民国三年(1914年)任云南巡按使(即省长),袁世凯复辟帝制后,积极投身护国运动。民国十年(1921年)任贵州省省长,民国十五年(1927年)任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退出政界后,致力于学术研究,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主持编纂《贵州通志》(民国),有“修志传千秋,教育惠百代”之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逝世于翠微园旁寓所。

民国六年(1917年),在距南明河岸不远的顺城街(今护国路)建起贵阳第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占地16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层楼房,仿欧式圆顶。它的主人是曾任国民政府的交通部长王伯群。王伯群之弟王文华,护国战争后任黔军总司令,他在王伯群的别墅旁也建了一座园林别墅(今已不存),但与王伯群的中西合璧花园别墅不同的是这是一座完全的中式建筑。兄弟两毗邻而居。

护国路原先叫顺城街,在清道光年间已经存在,后来改为会文路,20世纪40年代中期,为纪念护国之役和王伯群、王文华在护国运动中所建功勋而改名为护国路。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王氏兄弟。

坐落在护国路上的王伯群故居。

王伯群是贵州兴义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宏文学院攻读经济学。当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投身辛亥革命。创办《大共和报》,提倡民生主义。民国三年(1914年),在北京参与制定《中华民国约法》。次年与贵州籍人士戴戡、陈国祥、蹇念益参加梁启超在天津召集的秘密倒袁世凯会议,后称天津7人护国会议。是年底到昆明投身护国运动。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任政治会议委员、交通部长兼交通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职。次年在上海出资创办大夏大学,任校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被授予国民政府勋章。是年在重庆病逝,时年59岁。

王文华,字电轮,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护国运动期间,是贵州反袁军官的首领,贵州宣布独立后出任护国军滇黔联军黔军东路司令,率军队东征湘西,为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立下赫赫战功。护国运动后,任黔军第一师师长。民国六年(1917年)又赴川参加护法战争,任黔军总司令。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参加中华革命党,成为贵州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民国十年(1921年)在上海被人刺杀身亡。


[1] 商讹:牧牛也。

[2] 固麦:吃饭也。

[3] 阿交:饮酒也。

[4] 阿蒙:母也。

[5] 阿罢:父也。

[6] 果瓮:役行也。

南明河的故事